APP下载

江西新干县湄湘河拦河坝防洪分析及评价

2020-11-19刘庆安

陕西水利 2020年9期
关键词:新干县河槽坝址

刘庆安

(新干县水利局,江西 吉安 331300)

新干县位于江西省中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范围内,是吉安市的“北大门”,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和副食品基地。新干县城东新区湿地公园景观坝工程位于新干县湄湘河干流下游,是一座以生态为主,兼顾排洪的抬水工程,等别为Ⅳ等。抬水坝、堤防为4 级建筑物,按照20 年一遇洪水设计,下游消能防冲按10 年一遇洪水设计,临时建筑物为5 级。

工程建成后,可扩大城东新区湿地公园水域面积,抬升河道水位,减少河滩沙地裸露面积,与即将完成的湄湘河两岸防洪堤工程一起,共同改善城区河段的水景观,形成城区两岸湖光山色的湿地地理风光,提高市民生活质量,提升新干县城的城市品位。本文围绕湄湘河拦河坝展开防洪分析与评价。

1 河道基本情况

1.1 河道概况

湄湘河系赣江一级支流,发源于新干县麦斜镇的大富坪村,由东南向西北,流经新干县的鸡峰、洋湖、桁江、善政、于新干县金川镇南部塔下从右岸汇入赣江。河床多为卵石及粗砂,全流域面积19l km2,主河道长30.4 km,河道纵比降1.49‰,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1500.0 mm,流域内建有下湖等4 座小(一)型水库。

坝址区属侵蚀堆积平原地貌,坝址位于湄湘河Ⅰ级堆积阶地,场地地形相对平坦,河床底标高为28 m~30 m。坝址处河面宽枯水期一般在10 m~20 m 左右,洪水期河面宽25 m~35 m。水流不受两岸约束归槽,洪水期漫滩严重,河床由细砂、卵石组成,河岸岸坡为粉质粘土,滩地杂草丛生。

1.2 水文气象特征

(1)泥沙特征

湄湘河属少沙河流,多年平均含沙量0.09 kg/m3,最大含沙量接近1.62 kg/m3,最小含沙量接近于零。多年平均悬移质输沙量7.5×104t,输沙量的年内分配与径流量的年内分配基本一致,呈现多水多沙,少水少沙的规律,但汛期输沙比输水更为集中,汛期4 月~6 月输沙约占全年输沙总量的60%,仅6 月份就占了全年输沙总量的27%,相当于中、枯水期8 个月的输沙量,汛后输沙量显著减少,河水较清澈。

(2)气象特征

湄湘河流域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具有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的特点。据新干县气象局降水资料统计,多年平均降水量1500 mm,降水量年际变化比较大,最大年降水量为1954 年的2585.5 mm,最小年降水量为1963 年1060.7 mm,最大年降水量是最小年降水量的2.44 倍。降水量年内分配亦不均匀,降雨主要集中在4 月~6 月,约占全年降水总量的50%左右,11 月~12 月降雨很少,仅占全年降水总量的7%。

2 水文分析计算

2.1 设计洪水

2.1.1 新干水位站设计洪水位推求

根据新干水位站1951 年~2011 年实测年最高水位,加上1876 年(40.17 m)和 1915 年(40.03 m)的调查洪水组成不连序系列,计算新干水位站频率洪水位成果见表1。

表1 新干水位站频率洪水位计算成果表

由表1 得,新干水位站20 年一遇洪水位37.73 m,10 年一遇洪水位37.0 m。

2.1.2 湄湘河设计洪水

(1)流域特征参数和设计暴雨

湄湘河流域集水面积191 km2,河长29.2 km,河道平均比降J=1.28‰。各时段暴雨均值及CV值由2010 年《江西省暴雨洪水查算手册》(以下简称《手册》)查得,具体见表2。

表2 湄湘水流域设计点暴雨成果表

(2)由设计暴雨推求设计洪水

按《手册》要求采用瞬时单位线法推求设计洪水[2]。瞬时单位线法计算以1 小时为一个时段进行设计暴雨时程分配,由瞬时单位线计算分区图知,该工程在第Ⅳ区,产流分区也是Ⅳ区。经计算,得到流域地表洪水过程线,加上地下径流即为设计洪水过程线,各频率洪水成果见表3。

表3 瞬时单位线法推求设计洪水成果

2.2 水库泥沙淤积分析及回水计算

2.2.1 水库泥沙淤积分析

新干县城东新区湿地公园景观坝工程水库属河道型水库,无调节性能,对悬移质泥沙的拦蓄作用较小。该工程渠流量大、底板高程低,为减轻汛期防洪压力,行洪期间放下钢闸门泄洪、排沙。洪水期间河道流态改变小,有利于泄洪排沙,上游来沙量基本不会在库区内淤积。因此,坝址上游来沙对水库回水水面线影响很小。

2.2.2 水库回水

新干县城东新区湿地公园景观坝工程河段长度约为5.3 km,其间无大的支流汇入,因此各断面流量均采用坝址相应各频率的设计洪峰流量。糙率系数:采用0.035。起推水位:控制断面分为两个即新干水位站及坝址,新干水位站起推水位为37.73 m,工程建设前坝址起推水位由20 年一遇设计流量查坝址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得到,建库后坝址起推水位采用坝前水位(景观水位或调洪高水位),水面线计算成果见图1和表4。

图1 湄湘河20 年一遇及多年平均流量水面线图

表4 湄湘河20 年一遇及多年平均流量水面线成果表 单位:m

2.3 河槽冲刷分析计算

2.3.1 河槽一般冲刷计算

湄湘河景观坝建设后由于洪水流态较天然流态发生改变,河槽冲刷加剧,河槽下切,依据《电力工程水文勘测计算手册》提供的有关公式计算河床一般冲刷,坝址断面采用非粘性土河床一般冲刷计算公式[3]:

式中:Hp为冲刷后最大水深,m;K' 瞬时单位线计算分区图单宽流量集中系数;B、H 瞬时单位线计算分区图平滩水位时河槽宽度和河槽平均水深,m;Qs瞬时单位线计算分区图坝址建设后河槽通过的设计流量,m3/s;μ 瞬时单位线计算分区图坝址建设后水流侧向压缩系数,查表采用0.98;Bc瞬时单位线计算分区图坝址建设后过水净宽,m;D 瞬时单位线计算分区图河槽泥沙平均粒径,mm;E 瞬时单位线计算分区图汛期洪水含沙量系数,采用0.46;Hmax为河槽最大水深,m;Hc为河槽平均水深,m。

由上式计算建湄湘河景观坝后一般冲刷深度为1.95 m~2.82 m,局部冲刷主要发生湄湘河景观坝前沿周围,一般冲刷深度见表5。

表5 不同频率一般冲刷成果表

2.3.2 河槽局部冲刷分析计算

景观坝建成后由于改变了洪水的流态和流速,对坝址上下游岸坡会产生较明显的冲刷[4],一般计算公式为:

式中:α 为水流方向与岸边夹角,°;m 为岸坡边坡系数,m 取2.5;d 为河床土壤粒径,m;Vb为断面压缩后的断面平均流速;g为重力加速度。

表6 不同频率旁侧局部冲刷成果表

3 防洪综合评价

(1)根据回水分析计算,景观坝建成后,在遭遇20 年一遇洪水时,坝址断面相对天然情况下最大壅高为0.03 m,影响范围为坝址上游湄湘河1000 m 范围内。对新干县城防工程影响轻微。

(2)景观坝建设后,回水长度范围内无排涝站,而对坝址下游湄湘河出口的城南排涝站没有影响。

(3)项目建设后水流影响仅仅发生在坝址附近,主流线走向与原河道基本一致,工程建设前后水流动力轴线无明显变化,河势基本稳定。湄湘河景观坝建设后,河段深槽冲刷,断面形态变化较小,对行洪无不利影响。

项目建设后河段内大部分流速无明显变化,只在坝址附近局部河段流速增加,但影响范围仅在湄湘河景观坝下游的很短距离内,其他区域流态平顺,流向没有变化,对于河势稳定基本没有影响,不会对河道沿岸护岸和湄湘河圩堤安全造成影响。

(4)工程项目建设施工场所不占用防汛道路和圩堤,只要按照防汛预案及听从防汛指挥部门的调度,不会给防汛抢险带来影响,同时,工程项目建成后,也不会给防汛抢险带来不利因素。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项目实施后,由于行洪断面面积减小很,河槽流速加大甚小,所以对河道安全行洪有轻微影响。

(2)景观坝建成后,在遭遇20 年一遇洪水时,坝址断面相对天然情况下最大壅高为0.03 m,影响范围为坝址上游1080 m内,对新干县城防工程影响轻微。

(3)本项目实施期间和建成后,不占用防汛抢险交通道路,不会对防汛抢险产生不利影响。

(4)本工程实施后不改变河道原有径流分配过程,不改变项目上下游河段洪水的沿程水位。

4.2 建议

由于景观坝建设过程中破坏了河道两岸的岸坡,在建设完景观坝后,应该对上下游100 m 堤基或岸坡进行固脚和块石护坡,初步估算浆砌块石的工程量为600 m3,恢复到原设计达到的要求,避免由于建景观坝后下游产生漩涡水流,导致河岸或堤防冲刷。特别在施工期要注意堤防安全,不得随意开挖堤防。如在施工期遇到较大洪水,应停止施工,以免防碍整体防洪部署。

猜你喜欢

新干县河槽坝址
库尔楚水库坝址比选分析
新干县开展大米品牌创建
浅析步亭水库坝址、坝线的方案比选
强化防控 靠大联强新干多措并举加快恢复生猪生产
阿克肖水库古河槽坝基处理及超深防渗墙施工
酒泉市洪水河水库坝址方案比选
新干县“十二五”生态资产林地和立木价值核算
借用几何解解析几何问题
仙洞沟水库坝址选择分析
长江口北槽河槽地形变化及深水航道回淤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