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兴县农业产业扶贫现状及对策建议

2020-11-19曾兵兵宋荣荣

安徽农学通报 2020年21期
关键词:长兴县低收入农业产业

曾兵兵 宋荣荣

(1长兴县和平镇便民服务中心,浙江长兴 313103;2长兴县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浙江长兴 313100)

长兴县虽然早已跨入全国百强县,农业现代化水平历年也位居浙江前例,但相比于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县域典范的发展目标,仍然存在不协调、不充分的矛盾,主要表现为低收入群体的数量仍然不少。如何结合县域发展实际,大力扶持低收入农户增收致富,通过产业扶贫,使全县因病致贫、因残致贫、支出型贫困户等与全县人民一同进入小康社会,是当前应该认真思考和积极探索的一个重大问题。为此,本文通过分析长兴县产业扶贫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构建产业扶贫长效发展机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对策建议。

1 长兴县农业产业扶贫现状

1.1 扶贫政策2018年,长兴县委、县政府围绕全力打造乡村振兴先行示范区总体目标和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策部署,出台了《长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社户对接助农增收的十七条政策意见》(长政办发〔2018〕29号)文件,通过兴建帮扶基地、农户自主发展产业、安排就业岗位帮扶等模式,强化各级农合联组织、合作社、家庭农场及农业企业的带动引领作用,扶技扶志,助力低收入农户增收。政策意见主要内容涉及3个方面:

1.1.1 明确了助农增收帮扶项目农业产业化相关政策按以下4个方面进行补助:(1)农业设施。如新建钢管大棚按不同类型一次性补助10.5万~15万元∕hm2;(2)发展产业。发展农业产业并持续生产的,按产业分类给予相关政策补助,如芦笋一次性补助1.8万元∕hm2;(3)土地流转。进行土地流转发展产业,补助7500元∕hm2,持续补助3年。(4)基础设施。参照《长兴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农业转型发展十五条政策意见》(长政发〔2018〕3号)的文件有关标准给予补助,每个基地资金的最高限额10万元。

1.1.2 明确了助农增收帮扶项目的金融扶持政策 (1)贷款政策。自主发展产业的低收入农户,由长兴农商银行提供不高于10万元的基准利率贷款,由县财政进行全额贴息。(2)保险政策。帮扶基地及农户购买农业政策性保险的,自行承担部分由县财政给予全额补贴。

1.1.3 明确了助农增收帮扶项目的政策保障 重点是明确2018—2020年县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1000万元资金用于帮扶低收入农户增收工作。同时,在强化组织领导、强化责任落实、强化乡镇财政配套等方面给予保障。

1.2 扶贫措施

1.2.1 兴建基地集中帮扶 以行政村为主导,依托当地区域发展优势,选择技术成熟、效益稳定、见效较快的农业产业,兴建一批面积在1.33hm2以上、入驻低收入农户10户以上,为入驻低收入农户统一提供设施、种苗、技术指导,解决产品销售,持续帮扶3年以上的产业扶贫基地。目前全县共有产业帮扶基地55个,其中培育创建示范基地23个,涉及大棚芦笋、设施葡萄、精品水果、商品蔬菜、特种水产、茶叶、湖羊、蜂蜜等10个产业,入驻基地的低收入农户698户,1593人。各类基地充分发挥农业主体、村级组织、农民“土专家”的作用,通过“带着学、领着干、合力管、帮助销”,快速实现产业增收,使扶贫基地成为产业增收基地、技术培训基地、公益互助基地。如吕山乡南杨芦笋产业帮扶示范基地、由高地村和合溪村两村联建的小浦镇葡萄产业帮扶示范基地、龙山街道诸山养蜂产业帮扶基地、煤山镇东风吊瓜产业帮扶示范基地、虹星桥镇宋高蔬菜产业帮扶示范基地等。2019年,全县产业扶贫基地实现增收1594.35万元,户均增收2.28万元,户人均增收10008元。

1.2.2 自主发展产业帮扶 充分发挥低收入农户自主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农户发展自己熟悉的种养殖产业,资金上提供金融政策扶持,技术上实施农技人员“1+1”帮带式服务,销售上推行自销结合帮销,扶持农户因人而异自主发展农业产业。2019年全县自主发展产业低收入农户有292户,807人,实现增收902.32万元,户均增收3.09万元,户人均增收11181元。如画溪街道徐志祥通过“兴扶贷”政策,流转土地1.34hm2,新建钢管大棚发展种植青菜、茄子、辣椒、玉米等商品蔬菜,实现年增收8.12万元。

1.2.3 安排就业岗位帮扶 对有就业需求的低收入农户,由村级组织、合作社或农业企业根据帮扶对象身体条件及就业能力提供适宜的工作岗位,如村级保洁员、芦笋分级包扎、施肥除草等长期和临时用工。2019年,全县提供就业岗位帮扶的有689户、1581人,实现增收1978.64万元,户均增收2.87万元,户人均增收12515元。如和平镇朱其龙,通过加入芦笋扶贫基地种植芦笋和进入当地企业就业,全家年增收5.80万元。

1.3 增收情况从表1可以看出,2019年帮扶贫困户总增收4475.31万元,较上年增收29.57%;户人均增收1.1242万元,较上年增收24.49%,取得了较好的帮扶成效。2019年帮扶户数较上年增加154户,帮扶人数较上年增加156人,主要原因是对帮扶贫困户实施年度动态化管理,完善进出机制,实行“一年一调整,一年一公示”。

表1 2018—2019年度助农增收帮扶行动产业增收情况

2 长兴县农业产业扶贫存在的问题

2.1 精准识别不够到位在农村产业扶贫过程当中,贫困户是扶贫的主体,困难帮扶对象的精准识别是关键。个别乡镇(街道、园区)在帮扶对象选择上,存在涉及面不广、精准识别度不足等问题,仍将一些没有劳动能力、没有勤劳习惯或不愿自主脱贫的低收入农户纳入帮扶中,造成后期帮扶出现部分农户不能参与、不愿参与或参与度不够等情况出现。还有少数贫困户“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严重,自求发展、自我脱贫的意识还不高。

2.2 综合施策不够精准少数乡镇产业帮扶项目仓促上马,并且大多数是“短平快”项目,集中在小规模种养殖上,弱小散、大路货,缺少龙头企业、名牌产品引领,附加值不高,形不成规模,打不开市场,产业单一,无法形成完整扶贫产业链,“丰产不丰收”现象突出,导致扶贫产业不可持续发展[1]。此外,部分产业帮扶基地对整个农业产业链的环节缺乏系统考虑,基地生产和管理脱节,从而影响了增收成效。

2.3 扶贫机制不够健全扶贫模式相对比较单一,主要是龙头企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模式,优势产业带动、“互联网+扶贫”和“观光农业+旅游扶贫”等模式还较少,扶贫带贫模式创新力度不足,缺乏因地制宜的产业创新发展思路[2]。同时,社会参与度不高,部分企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主动带动贫困户的意识还不是很强。帮扶农产品市场化、长效化销售机制还不够健全,销售途径目前主要依靠行政力量托底、社会爱心力量参与,虽然短期内增收成效明显,但并未回归市场,帮扶农产品的市场化竞争力较低,没有较多的交易渠道和先进的交易方式,不利于低收入农户的长期持续增收。

3 长兴县农业产业扶贫对策建议

3.1 完善进出机制,精准筛选帮扶对象坚持“乡(镇)为单位、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的原则,将经村民代表大会公议公推公示后经乡镇(街道、园区)审核认定,符合有劳动能力、有脱贫愿望、有勤劳习惯的“三有”标准低保户、低保边缘户、支出型贫困户作为重点扶持对象,并逐步向困难党员户、困难退役军人、困难大学生户等特殊群体延伸。进一步健全帮扶对象“一年一调整,一年一公示”的动态管理机制,完善帮扶对象“民主推荐、层层筛选、精准识别、一户一册”的管理制度。

3.2 突出重点环节,强化服务保障一是农业技术保障。实时开展技术培训和技能培训,增强贫困户就业技能和创业能力,加快“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开展一对一技术帮扶,让低收入农户切实掌握农业产业技术,帮助解决种养过程中的各类技术问题。二是销售渠道保障。推行自销为主,包销兜底,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销售机制。积极举办农事节庆、爱心认购、“帮扶在行动”等活动,借助电视、报纸、网站及社交媒体等各方力量进行全方位、立体式、持续性的扶贫农产品帮销推介,确保帮扶农产品卖得出、卖得好,从而提升增收效益。

3.3 培养自主意识,注重精准管理一是重扶志、强引导。扶贫先扶志,激发贫困户想要实现脱贫的决心。要制定脱贫攻坚专项宣传工作方案,让党的精准扶贫政策进入千家万户,让广大群众都正确理解精准扶贫政策,更要挖掘和培养通过自我努力主动脱贫的典型,明确“扶贫不是扶懒”“扶贫要精准,扶贫更要扶精神”的导向,用典型引路,注重引导激发广大群众参与脱贫攻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3]。二是立足长效,精准管理。帮扶责任人要做好因户施策,摸清帮扶贫困户的家庭情况、产业发展意愿和优势,因户制定产业帮扶措施,加强同帮扶贫困户的联系,及时发现各户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主动协调解决。结合贫困户的实际情况,把贫困户的需求进行分类,提高其发展能力,实现精准管理。

3.4 加强基地建设,探索扶贫新机制一是强化基地管理。指导督促乡镇(街道、园区)强化对本辖区产业帮扶基地运行机制、管理模式的优化和完善,同时加快基地创建,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要求进行查漏补缺,真正把产业帮扶基地变成效益基地、示范基地。二是探索建立产业扶贫新机制。坚持把培育发展产业作为解决低收入农户贫困问题的根本途径,探索建立“大产业覆盖、小产业带动、点对点帮扶”产业扶贫新机制[4]。创新发展“互联网+扶贫”和“观光农业+旅游扶贫”等新模式。三是扎实做好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扩大保险覆盖面,在巩固种植险、养殖险、森林险的基础上,按照“一年一特色”的思路,探索开办地方特色险种,为低收入农户增收提供安全抵御风险的政策金融保障。

猜你喜欢

长兴县低收入农业产业
我国已有6200多万低收入人口纳入动态监测预警范围
山西六类低收入群体可获农村危房改造补助户均1.4万
努力进取,不断成长
——浙江省长兴县第四小学青年教师施燕燕
长兴县太湖街道:从民富村穷到民富村强
My family
以“党建”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发展
浙江长兴县太湖街道:从民富村穷到民富村强
娶低收入老婆
甘肃省农业产业联合会会员单位
甘肃省农业产业联合会会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