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课程思政”视角下的个案工作教学策略研究

2020-11-19刘金英赵永艳哈尔滨学院

长江丛刊 2020年12期
关键词:个案专业课程课程思政

■刘金英 孟 瑜 赵永艳/哈尔滨学院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始终坚持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将各类课程的教学改革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发展同向同行,彰显课程体系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从而形成双向互构的协同效应。习总书记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各类教学课程建设的总体设想,不仅是高校专业课程“协同育人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基本指导原则,也为原有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的系统性改革提供了明确方向和有力抓手。

一、课程思政的内涵解读与教学理念的现实转向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人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多方面的教育和培养成效是攸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和人才队伍建设的必要前提。随着人们对育人过程认识的愈益深化,育人的内在理念和具体意识形态也在此呈现出更为丰富的意涵。育人的过程已经不再简单理解为一般意义上的“德育”或者“育德”,知识传授和思想价值引领应贯穿于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事实上,在高校课程教学活动中,传统的教学实践环节普遍存在着重知轻德的现象,因此,在高校的所有课程中应突出德育教育,培养学生对自我、国家和社会的正确认知和价值认同,于专业知识学理化和思想政治教育内化的过程中逐渐突破学科藩篱,实现课程内容和德育理念的实践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有重要的育人功能,要面向全体学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养成科学思维习惯,促进身心和人格健康发展。”基于此,课程思政的显性教育与其他专业课程的隐形教育应形成协同有机的工作体系,充分发挥课程思政在培育中国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过程中的实践价值和理论价值。

纵观“课程思政”的核心内涵,不难发现,这一重要指导思想旨在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诸多环节,寻求各科教学中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之间的关联性,并在课程开展过程中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内容与学科教学的各个层面联结起来,不断提升受教育者的政治觉悟和理论素养,这既是坚持党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教学育人过程和具体课程环节的组织领导,也是高校激发专业课程内生动力、挖掘教师育人潜质的系统工程。

课程思政,从教学理念和课程内容来讲,力求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渗透价值观教育,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育人思想逐渐突破传统的固定教学模式和课堂形式,融合于高校各专业教学课堂的实践过程之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课程教学与思想政治工作的的立足点应紧密围绕着青年学生历史观、国家观、人民观、实践观的教育目标,培养学生求实进取、开拓创新、团结互助的高尚品质,使其成为能担当民族复兴和国家繁荣发展任务的时代新人。

二、个案工作教学的课程定位与实践进向

众所周知,社会工作专业课程教育旨在以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共服务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学生专业化与职业化能力为核心,以提升师生思想觉悟和政治素养为目标,在以人为本的育人环境下,通过专业课程教育和实践环节,强化思想政治自觉性和主体性,逐步构建起符合社会工作专业发展需求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个案工作——作为社会工作专业服务过程的重要理论方法和研究范式,在社会工作专业教学中始终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并愈益成为教学目标创新、实务操作能力训练、社会工作者核心价值观营造等方面课程建设的主要着力点。

在传统教学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引下,以个案工作为基础实践课程的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更多的是强调一种受教育者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传递,注重一种“教”与“学”的单向沟通,因此,对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培养更强调学生实务方法的选择运用和服务内容的设计与实施。伴随着社会工作科学化、制度化、专业化的步伐的加快,个案工作教学的课程定位和实践目标也在新的时代变革下发生着新的教学目标的调整和服务模式的转换。从传统的意义上来说,社会工作者意指秉持着助人自助的服务理念,在社会福利、公共服务、医疗卫生等社会服务机构中,综合运用社会工作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参与助人项目或从事社会工作服务的专业人士。然而,教育者必须清楚地意识到,个案工作课程不仅承载着专业课程理论内容和知识体系的教育责任,更应当注重在助人自助的工作理念中深入践行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的社会工作价值,积极推进社会工作教育的专业性、思政课程方式的创新性和学生素养培育的均衡性发展。

三、以“课程思政”为引领,构建个案工作教学新模式

教育部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首要任务和核心就是进行人才培养体制改革,而人才培养体制改革需要从“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改革教育质量评估和人才评估制度”三方面来进行。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各方面、各环节中,思想政治素养和德育教育问题是提升专业教育质量和人才队伍服务素养的核心维度。因此,如何在课程思政的视角下建构个案工作课程教学的知识体系和理论架构,并妥善处理课程思政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个案工作课程设计过程的关系问题,是个案工作教学改革和实践创新中最为关键和最难解决的部分。

个案工作课程教学与课程思政“隐形教育”的深度融合,是当前高校专业课程教育改革和实践创新的重要尝试。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要求和内容,逐渐拓展出一种循序渐进的专业课程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理解专业课程设计和主体知识的同时,逐渐内化个案社会工作的相关理论知识,提升学生的自我价值感和效能感,将课程思政的理论精髓和专业课程的知识体系逐渐转换为学生内在的个人修养和职业素养。

最后,个案社会工作课程教育的课程思政融合模式,亟需进一步凸显课程思政以人的发展为根本的指导思想,围绕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和责任等,深入挖掘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马克思指出,“任何人的职责、使命、任务就是全面地发展自己的一切能力,其中也包括思维的能力”。教育者不仅应将课程思政的核心要素融入个案工作课程教学内容与课程设计的全过程,更应当充分调动和挖掘其中的思政注重教育内涵,对个案工作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的交叉领域进行深度开发,在顺利展开教学活动的同时,科学有序地推动思政政治教育持续发展。

综上,对高校教育者来说,立德树人是不可推卸的神圣责任和使命。思想政治教育并非是思政课教师的专职,高校社会工作教育及其分支学科的发展,应不断营造以课程思政为核心的思政政治教育的时代氛围,将思政课程的积极元素纳入至社会工作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之中,以思想政治建设助力社会工作者职业素养和专业教育的现代化进程。

猜你喜欢

个案专业课程课程思政
汽车类专业课程混合式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
个案管理模式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与专业课程思政的融合实践探究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课程改革分析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