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党员就业价值取向变化特点及引导研究

2020-11-19

长江丛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职业规划群体岗位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一、前言

根据职业发展与职业规划的相关理论,就业价值取向指的是我国大学生群体的价值观、世界观与认知观在职业选择、职业规划领域中的选择行为与职业心理,这种价值取向决定与引导着大学生的求职、选择职业与最终就业的整个过程,作为大学生群体先进学生、优秀学生的代表的大学生,其就业价值取向也反映着最优秀学生群体的就业意向。随着社会发展环境的变化,新一代大学生群体尤其是大学生党员的就业价值取向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新特征,也出现了新的情况,这就需要高校加强职业指导教育,为大学生党员的择业与就业提供科学指导,引导他们顺利就业、理性择业,把个人发展融入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时代进程中去。

二、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及其影响因素

(一)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

就业价值取向指的是我国大学生群体的价值观、世界观与认知观在职业选择、职业规划领域中的选择行为与职业心理。从广义上讲,大学生党员就业价值取向涵盖三大领域,即A、B、C三块,所谓的A,就是academic,指的是学术领域,即成绩优异的大学生选择考取研究生,最终目标是顺利成为博士群体,毕业后选择去高校、科研研究所或知名企业从事科研工作等,最终走上学术道路;B就是business,也就是商业领域,即具有经济思维、商业头脑的大学生选择去实名企业就业,在经济、商业、金融等领域奋斗,实现人生价值;C就是civil-service,即公务员,社会活动力强、具备较强组织能力与文字功底的大学生群体选择考取公务员、选调生或三支一扶等岗位,立志为人民服务。从狭义上讲,党员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就是B、C领域,即他们在第一、第二产业与服务业领域或者是公共服务行业中寻求就业岗位,充分发挥个人特长,在相关岗位上取得相应的业绩。

(二)大学生党员就业价值取向的影响因素

新时代我国大学生党员就业价值取向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除了微观因素个人认知观、职业观、世界观、价值观与个人喜好相关外,还受到宏观因素如他们所受到的教育、各自的家庭背景、与新时代出现的新行业新思维新观念等因素,尤其是互联网的普通应用,互联网+思维的范畴中,各种崭新的就业价值观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新的行业、新的岗位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就业选择渠道,也让大学生的就业选择多彩多样,他们的未来也是一片光明。这种立体化、多元化、深层次的就业价值观是前所未有的事物,需要引起高校和大学生群体的高度重视,互联网+时代是风险与机遇并存的时代,这就需要作为个体的大学生党员端正求职态度,本着为国家为人民做贡献的精神与理念来决定自己最终的职业走向,最终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完美统一,为其他学生做求职与就业的表率,发挥出模范带头作用。

三、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出现的新趋势

(一)高度重视求职前的准备工作

的确,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党员面临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拒不完全统计,2017年的高校毕业生为795万,2018年则首次突破了800万大关,达到了820万,几乎在校就读的每一位大学生都感觉到就业压力的阵阵寒意,他们就尽可能地为顺利求职做好一切准备,在这一点上,总听来看,大学生群体做得更加出色。从进入大学的那天开始,就重视个人的职业规划工作,在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过程中,凭借其优异表现、在社团活动中所锻炼出来的组织与协调能力,这就为他们以后的求职工作做了一次次演习工作。除了提升工作能力外,大学生党员还重视职业资格技能领域的训练,在认真学习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还考取各个资格证书,如四六级、教师资格证、会计证、驾驶证等,以及积极参加学科竞赛等,不断提升综合实力,为顺求谋求理想中的offer增加了一项又一项砝码。

(二)更加重视个人爱好

跟传统的大学生群体在求职时大量听取家长的意见、或者是服从分配等求职方式不同,作为新时代优秀大学生群体的代表——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中具有明显的个人色赛,更加重视个人爱好,以我为主,具有强烈的自我色彩。故此,大学生党员群体在求职过程中更加积极、主动,不等不靠不要,喜欢新鲜事物,敢于挑战自我,宁愿去自己所喜欢的行业中进行打拼,而不是简单听从家长、亲戚的安排而随意选择一份职业。除了在城市发展外,部分大学生党员选择去农村发展,对他们而言,人生就在于拼搏,青春就这么几年,只有干自己热爱的事业、选择自己中意的行业来岗位,才能真正体现出个人价值,英雄才有用武之地。

(三)求职意向更加综合化、立体化

新时代新的事物、新的观念不断出现,互联网+思维的涌现,促使大学生群体、尤其是大学生群体的就业价值取向发生了巨变,求职观念也发生了彻底变革,他们不在拘泥于传统的考公务员、走上讲台当老师、进国企等岗位,而是倾向尝试探索新的行业与新的岗位,如基于互联网+的微商、网络作家、直播、自媒体撰稿人等岗位,让自己的创意性思维通过互联网这个平台来实现。

四、大学生党员就业价值取向的正确引导策略

(一)指导大学生党员进行科学自我定位

高校应指导大学生党员在大学期间逐步了解认识自我,对自己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优势与不足、专业特点等形成正确的认识和评价,在刻苦钻研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努力提升自身素养,有目的地补齐自身短板,科学合理地进行职业规划,为将来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毕业择业时,对自己有一个清醒而全面的认识和评价,结合自身实际进行职业定位。注重自己兴趣而不脱离实际,将个人兴趣与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相结合;对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有明确的认识,选择能够胜任的工作和岗位。

(二)引导大学生党员顺应新时代的发展需要

大学生要正确认识所处时代和环境的特点,特别是当前新时代所带来的新的就业机会和趋势,以及国家倡导的促进就业的政策,从大局和长远的角度来考虑就业取向。将自己的就业目标与社会发展需求相结合,不断充实提高自己,以适应当前瞬息万变的社会环境。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科技创新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了许多新兴职业,这为大学生就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三)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引领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他们的价值观正处于发展定格阶段,他们的就业价值取向应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而当前大学生在择业时更多考虑的是个人,社会服务奉献意识较弱,吃苦耐劳的精神也缺乏。因此,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引导大学生将个人发展与国家需要相结合,充分认识到“实干”、“ 敬业”在工作中的重要性,意识到奉献社会与实现自我价值的关系。

五、结语

新时代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具有新的特征,他们富有想象力、敢于挑战新鲜事物,但是一些大学生群体的职业认知也需要科学的引导,高校应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取向实现,帮助大学生更充分的就业,将大学生的“个人梦”纳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

猜你喜欢

职业规划群体岗位
论社会适应能力视角下的大学生职业规划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问题研究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指导大学生做好职业规划的策略研究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如何在地理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