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升小学三、四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研究
2020-11-19田亚娟
田亚娟
河北省保定市高阳宏利佳学校
计算教学是开展数学教学活动的基础,尤其对于三、四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他们的计算能力的高低决定了其学习质量,更重要的是计算能力的提高会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教师在计算教学中应该格外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能力,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一、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计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生动具体的情境下的数学计算。例如:在计算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将数学运算与学生的现实生活之相联系,使学生主动参与计算。另外,适时的引入一些经典的中外数学家的小故事,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和兴趣,让学生乐于参与计算,从而提高课堂的学习效果。再有,三、四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和运算能力还比较差,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将枯燥乏味的数学计算知识形象化、动态化,帮助学生理解数学运算中的原理,帮助学生轻松计算。
在计算教学中,注重训练形式多样化。使枯燥乏味的计算教学课程充满生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如:采用游戏和竞赛活动来提高计算的趣味性;自制卡片、利用小黑板视算,听算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在学生主动参与计算的过程中计算的错误也明显减少了,提升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学生正确率的重要前提和保障。三、四年级学生对数学计算的学习不单纯的是演算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和良好的计算习惯的过程。很多情况下学生表现出马虎,看错题,抄错数字或符号,遗忘等问题,都印证了良好的计算习惯的重要性。
1.培养学生养成规范书写的好习惯。很多三、四年的学生书写习惯很不好,抄错运算符号,遗漏数字等错误时有而处于此阶段的小学生正是形成良好书写习惯的关键期。因此,教师要特别强调规范学生的书写格式和过程,关注课堂课堂环节,注重细节教学,对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的运算法则和书写格式进行指导,及时指出和纠正学生出现的问题。对于存在的共性错误问题,教师可以采取让学生板演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并改正问题。严格要求学生,无论是作业还时练习,认真对待每一道计算题,规范书写每一个数字,每一个运算符号,书写工整,不能潦草,特别强调运算过程的格式书写也要规范,不能偷工减料。
2.培养学生打草稿的习惯。大多数学生在计算时不打草稿,有的同学自认为能力很好直接口算,对于口算不上来的,稍微复杂点的计算很随意得在书上、桌子上或者随便地方乱写乱画,极其随性,深处了草,这些都是不良的计算习惯。一方面学生对待计算的态度不够认真,另一方面这样的随意性会导致极高的错误率。所以,学生很有必要准备专门的草稿本,教师提出具体要求,要求学生像对待作业本一样对待每一次草稿。在课堂上教师严格督促学生落实,帮助学生逐步形成习惯,久而久之必定会达到良好的效果。
3.培养学生认真检算和验算的习惯。这个阶段的学生还不能做到沉着稳重,计算错误在所难免。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教师注重培养学生养成认真检算和验算的习惯。具体的计算检查方法是:一检查题目数字、运算符号等是否有错,二检查计算过程和方法是有错。三检查计算结果,可以采用逆运算。
三、重视错题分析,培养学生的计算技巧
新课程背景下,教学的目的不在于追究学生的错误,而要“以”错激趣,让学生认真分析自己做错的试题,找出原因,注重错题的归纳总结,引导学生重视错题的学习反馈,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并逐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有针对性的加强训练,以便避免同类计算问题的再次出现,提升计算的准确性和正确率。教师也可利用学生计算错误、计算结果让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加深对错因的认知,通过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促进计算能力的提升。
四、提高学生对算法和算理掌握能力
核心素养提出计算教学要引导学生亲自参与探究算理的活动,在实践过程中知道“为什么这样算”,在归纳概括的过程中掌握“怎样算”,使学生既能理解算理,又掌握了计算方法,达到“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例如:在教学两位数与两位数相乘的计算知识时,从两位数与一位数相乘和两位数与整十数相乘引出,从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出发,引导学生从旧知引入新知,结合以学的计算方法,主动思考并交流,在不断探索中发展其思维能力,实现了算理与算法的统一。
计算能力作为三、四年级学生必备的能力,需要学生坚持不懈地训练,在训练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不断地提升,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要教会学生灵活运用计算技巧和计算规则,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效率,尤其是准确率。仔细分析学生特点,科学有效地组织各项训练,开发学生计算思维,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