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职会计教学改革实践性的浅析
2020-11-19张美玲
张美玲
营口市中等专业学校
如今百分之七十的中职院校都设有会计专业,但中职会计专业的教学又因为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陈旧使得没能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学生们无法正确掌握系统的、完整的会计知识,难以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中职会计教学主要是基于职业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应注重其实践性。
一、中职会计教学目标
中职会计教学主要是让学生掌握会计教学知识,具备会计的基本能力,区别于其他教育阶段,此阶段的中职会计教学,更应该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因此,在设置课程和具体的教学课程中,中职会计的教学应旨在让学生正确掌握会计相关理论以及实践技能,为学生以后的就业打下牢固的基础。
实践性教学在中职会计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可以培养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同时加深学生对于会计理论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一旦中职会计教学脱离了实践性,也就偏离了教学目标。因此,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会计教学的实践性。
二、中职会计教学存在的不足
1.学生欠缺学习欲望。一般来说,中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成绩较差,这部分学生一般都缺乏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这些学生对于专业的选择往往不是因为热爱,仅是随意选择的结果或者是其父母认为这个专业前途好而选择,因此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求知欲望也不高。再者中职学生对于会计这门职业也缺乏一定的认识,认为这份工作只要坐在办公室简单使用计算器、电脑就能完成,因此没有升学压力的他们对于学习就更加懈怠,学习积极性不高。
2.教师缺乏实践性。教师在应用新教学方法时所遇到的阻碍都归因于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不统一。部分会计教师都是在高等院校毕业之后直接在学校上岗教学,未在公司或者企业有过相应的实践,对于企业的运转和实际操作流程不够了解。这样一来,对于实践性为主的职业教学就很难上手,阻碍了实践性教学的进度,难以帮助中职学生们掌握以后就业所需的专业技能。
3.课程设置不合理。如今百分之七十的中职院校在对会计专业的课程安排上都不是十分合理。理论性和实践性两者的课程安排并不平衡,实践性教学得不到重视,所排课时太少,难以达到教学要求。甚至存在部分院校的会计专业未设计相应的实践课,极大的限制了学生专业技能的学习。目前虽然教育部针对此现象要求相关院校做出调整,但反馈较差,没有看到明显的改进效果。[1]
4.实践与理论教学时段不统一。大多数中职院校理论与实践的课程都不在同一个学期段,往往先将理论知识全都教授完毕后再开始实践课程。而会计专业的部分理论知识相对来说都比较抽象,仅仅是靠书本和口头传授,学生无法正确理解与掌握。而在所有的理论课程结束之后再开展相关技能的实践,学生难以将前期所学的所有理论知识与实践快速的匹配应用,致使实践与理论的脱节。这样一来,容易导致学生前期无法深刻理解会计理论知识,后期无法完成相关的实践技能训练,极大地降低了教学效果。
三、提高中职会计教学改革实践性的策略
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根据中职学生的个人特点以及学习能力合理设计课堂。首先应摆脱传统课堂上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现象,通过改变教学方法来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比如,比起教材上的企业案例,教师可以选择组织学生参观真实企业的财会机构,让他们切身体验一样会计工作的基本流程以及实际工作时会涉及到的知识技能。让学生们明白会计工作并不是他们原来所想的算算数那么简单,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性。[2]
2.培训并考核教师的实践能力。中职院校应积极组织新教师到实训基地进行实践技能的训练,旨在提高新教师的实践能力,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应通过邀请具有雄厚经验的教师或是具有专业知识的会计型人才对新教师们进行指导,使其在具有丰富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完善自己的教学能力。并且应该设计定时的考核制度,对教师的教学能力进行鉴定,确保在岗教师发挥其应有价值。
3.增加实践教学的课时。根据会计专业的知识要点,适当提高实践教学的课时。要根据具体的教课需求,增加相应的实践课程量,针对某些生涩难懂的理论知识,教师应利用实践课为学生进行剖析和深入讲解。此外,实践课还能够有效加深学生对于技能的把握,在以后就业上岗时遇到类似的问题也能较快的解决。中职院校应根据目前市场的需求,在实践课上增加实用性较高的内容,
4.建立会计实训基地。为了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中职院校应为学生们提高会计实训基地。在实训室内应具有真实完整并且全套的账本、凭证等,最大化提供会计工作所需的要素,满足学生们的实践要求。此外,为了学生们对实训产生真实感和紧迫感,所需资料和数据都应最大化仿真,定期组织学生参加会计实训,让学生在实训的过程中,更加了解会计知识,熟练会计应用,掌握会计能力,从而更好的适应工作岗位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