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体验式教学应用于初中数学课堂
2020-11-19甘水泉
甘水泉
抚州市临川区大岗镇初级中学
初中数学是一门具有逻辑性、高度抽象性的学科,如果让学生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并不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反而教师通过体验式教学,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参与到数学学习中。通过强化学生的学习体验,能够让学生在知识的生成过程中切身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学生深入参与体验式学习,不但能收获到更多的相关知识,还能加强自身的学习能力。
一、通过合作学习体验,加强学生合作意识
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多事情都需要学生们的相互配合、相互合作,只有发挥每个人的力量,齐心协力,办事的效率就会有效提高。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具体的课程内容及教学知识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合作的过程中感受学习体验,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1]
例如,教师在讲学“多边形及其内角和”内容时,在课堂开始前给学生布置一个小任务,将班级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配合,共同探讨研究如何测量多边形的内角和,并测量出四边形的内角和,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快速得出问题的答案。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们开始进行合作学习探究。通过探究,学生们分别提出自己的想法:“先通过探究四边形的内角和,再将其余四个角分别用量角器测量,过后将结果相加,就可以得出内角和度数了”,另一个学生提出自己的意见“我同意你的测量方法,但是这个过程要测量四次,工作量比较大而且可能会出现误差,我们可以先把其余几个角给裁剪下来拼凑在一起,过后再测内角和度数”,第三个学生发表意见“量角器测量可能会出现误差,我们可以先将四边形的对角线剪开,得到两个三角形,根据三角形的课堂知识,得出四边形的内角和”……学生们在小组合作的讨论过程时,共同开拓思维,互相讨论计算的想法及过程,探讨如何用最快的方法得出最精确的数据。通过合作中体验学习,能够让同学们互相了解各自的想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们感受到合作的意义价值,在学习的过程中能收获更多的知识。
二、通过动手操作体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初中数学的数学概念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对于逻辑能力稍差的同学而言可能难以理解。因此,教师需要创新,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教学方式改变。[2]教师在课堂上教学时可以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动手操作,在实践的过程中学习数学,切身探究数学知识,培养自身的动手操作能力。
例如,教师在讲学“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内容时,可以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式。在动手操作之前,教师可以提出要求“通过利用手中的工具动手操作,制作出一个三角形,三角形的一边为五厘米,一个角为60度,另一个角为30度”,学生们完成操作活动后,教师将学生的作品收集起来,在课上的时候向大家展示,结果发现所有人制作的三角形都一样。看到结果后学生大胆猜想“是否两个角相等,一个边相同,这样的三角形就是全等三角形”,学生们都想证实猜想是否正确,学习积极性大幅提高,纷纷动手操作进行验证。通过这样的动手操作活动,可以加强学生对全等三角形的知识记忆,让学生在体验知识的时候,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增强了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氛围。
三、通过情境教学体验,提高学习积极性
大多数数学教学都是围绕问题开展的,通过对数学问题进行分析、讲解能够快速将抽象性的数学知识演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更好地进行理解应用。一个好的数学问题能够有效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引起学生的对解题的兴趣。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问题进行情境创设,吸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教师在讲学“不等式”内容时,可以将数学知识覆盖在课堂问题中,通过让学生进行思考,体验知识生成的过程。教师:“小红今年14岁了,而小蓝只有8岁,请用不等式的内容表示出两个人之间的年龄关系”由于题目简单学生们很快就给出答案:14>8,之后教师继续发出提问:“两年前的他们年龄又有什么关系呢?”学生们回答:“14-2>8-2”。教师在继续追问N年后又有什么关系,学生们回答:“14+N>8+N”。通过教师的提问,学生们不断进行思考,得出了关于不等式的结论;不等式等号两边同时相加或相减,不等式的符号不变。通过问题情境,学生们进行学习体验,对于数学的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刻的见解,见证了数学知识的产生,对这部分的知识内容有了更深的记忆,对于知识的应用掌握得更加熟练。
体验式学习应用于初中数学课堂中能够很好地发挥出相应的教学效果,不仅能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还能让学生的学习意识、动手操作能力、学习积极性有效提高,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自身的数学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