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如何有效渗透德育
2020-11-19孟佳
孟 佳
河北省廊坊市大厂回族自治县夏垫镇北坞回民小学
德育是小学阶段的一项重要教育,对学生德行养成有着较大的影响,与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有着诸多的共性和相通点,也正因如此,才使得德育于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渗透更具可能性,只是需要相关教师结合教学实际情况、育人目标来进一步以巧妙方式揉合德育和道德与法治教学,只有如此,才可让育人目标更早、更顺利实现。
一、构建情境,传导规范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理论教学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导,尤其是在以往,这种教学方式更为常见,如若想提升理论教学的实际教学功效,还需构建相应的情境,确保学生融入特定情境并产生探究、思索兴趣,便可更好的让学生学习并有所得。值得一提的是,情境创设过程中,教师还需用细节传导规范,确保学生的学习不止停留在意识层面,方可实现教学、德育双重目的。
例如,在课堂中教师可为学生构建这样的情境:小明将小兰的头像做成了卡通动物形象并发布在了社交平台上,还在这条动态下进行了恶意评论,请问这样的做法对吗?错在了哪里?可能受到什么样的惩罚呢?通过这样情境的创设,便可让学生对事件有一个清晰认知,便可发表自己观点、想法,在思考、交流中,学生便可懂得这种行为是错误的,是需要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侵犯的是对方的肖像权等,便可让小学生明白公民的权利和法律不应当触碰的红线,自然可以约束自己的行为和语言,进而传导了规范,利于学生更好的说话、做事,这便使得小学生的道德水平得到提升,自然而然便可渗透德育、达成德育目标。
二、联系生活,加深学生体会
德育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学生只有受到德育较好熏陶,才可更好的生活,两者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想要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联系生活不失为一个较好的策略,利于学生凭借生活经验展开思考、凭借对生活的热爱来强化探究,方可让学生产生更多、更深体会,方可无形中渗透德育并发挥更好的教育效果。
例如,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导学生感恩父母、做到独立自主,这个概念还是比较笼统的、宏观的,可以举一些常见案例让学生明白,如是否回家自己独立的完成作业、是否在闲暇时间帮助父母做家务、是否服父母说过“你辛苦了”之类的话等等,来进一步观察学生的反应,更可通过学生的反馈和一来一回的互动,让学生明白在这两方面中的不足,便可养成感恩意识、朝向独立自主方向努力前行,有助于学生借此机会焕然一新,自然而然就可达成德育目的。同时,也可让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堂受益匪浅并产生诸多感触,可谓一举两得、实现了双赢。
当然,教师还可通过其他生活案例让学生懂得尊重他人、关心他人,不要强迫别人做不喜欢的事情、不可攻击他人等等,从而让学生懂得在生活中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树立规范做事的意识和态度,方可更好的规范行为和语言,便可让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产生联系,方可让德育在道德与法治课堂大放异彩。
三、以身作则,发挥榜样作用
一般来说,小学生的可塑性是较强的,他们接触的是什么人、什么事,就有可能成为什么样的人、做出什么样的事,且他们对于善恶、美丑没有较强的分辨能力,因此,还需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树立正面形象,确保以正确的言行引导学生更好成长、发展,切实发挥榜样作用助力学生正向意识养成、正向态度养成、正向行为规范养成,便可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实现德育目标。
例如,在课堂教学中,不轻易打断学生发言,来教导学生尊重他人;将课堂中的显眼垃圾毫不迟疑的捡起来,让学生养成保护环境、爱护教室的行为;在学生出现各式各样问题、渴望得到帮助的时候,及时给予这部分学生需要的帮助,切实解决学生的燃眉之急,方可引导更多的学生学会关心同学、帮助他人等等,这些均是较好的表现,有利于学生“有样学样”并不断提升道德水准。与此用时,还可通过课外实践活动中的遵守交通规则、不在旅游景地乱写乱画等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行为规范意识,切实让小学生受益匪浅并严格约束自身的行为、语言,便可让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德育真正得到贯彻和落实,方可让小学生受到良好熏陶和正向引导。
值得一提的是,教师也可从学生中挑选典型并树立榜样,切实在同龄学生中造成轰动和积极影响,更要多对进步大的学生给予夸赞、给予表扬和鼓励,方可在激励作用、榜样作用的双重影响下助力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便可为小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奠定较好基础。
四、结束语
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是一个特殊的学科,亦是一个对学生身心成长影响极大的学科,还需小学道德与法治专业教师关注和重视课堂教学基础上,积极渗透德育,切实让道德与法治课堂焕然一新并迸发新的生机和活力,但是要注意方式、方法,还需以巧妙的形式达成相应任务和目标,方可助力小学生收获更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