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学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2020-11-19侯玲玲
侯玲玲
贵州省铜仁市德江县煎茶镇黄岛希望小学
小学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在刚刚确立的时候就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因为这门学科可以全方面养成了学生的自身素质和道德品质。但是在小学的课堂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因为没有更新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模式,所以致使了学生在小学期间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效率很低。由此,为了改变这个课堂教学的情况,教师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中要不停的充裕和完备自己的教学素养,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准,才能构建高效课堂,提升教学效率。
一、改良教学设计,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现在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这一学科的课堂教育太过于“填鸭式”,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教师就必须在课堂教学的模式上停地进行改革。因为现在的教材都是国家一起定制的,没有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因此,教师在进行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育中,不应该只拘泥于教材的内容进行课堂教学,要改良自身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将理论的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1]
比如说,教师在进行一次课堂教学时,教师给学生创设了一个生活中教学情境“老人在路上摔倒了,到底扶不扶?”教师先是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探讨,然后让小组内出一个成员在班集体里共享学生在这件事情的想法和意见。例如,部分学生觉得应该去将老人扶起来,原因是什么,但是另外有一部分学生认为如果将老人扶起来,老人进而碰瓷,你应该怎么办,所以这些学生认为不用将老人扶起来。教师再次提问:“学生就怎样避免被碰瓷这种现象有什么意见?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遇见过类似的现象吗?假如学生身处在这件事情中,学生应该怎样面对?”等等这类问题。教师通过这种创设教学情境的形式,给学生创设出不同的场景。让学生可以在这类的事件中身临其境,进而激发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的性质,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果。
二、创设教学情境,协助学生理解知识
比如说,教师在进行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时,在课堂上总会出现这种情况:教师在讲授一些对学生而言并不经常会见到,但又对学生的进步有较大的影响的课堂教学时,经常会想不出怎样才能让学生深刻掌握教材知识的形式,最后只能抽象地将教材的内容讲授出来,导致学生对教材的知识没有很大的兴趣。[2]在这样的情形下,教师可以运用情境教学法,在情境中给予学生一个身份,重现教材,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比如说,在《我很诚实》的课堂教学中,即使在平常中学生知道要真诚待人,诚实这个品质是值得学生学习的,然而,这个品质优良在哪些方面,是否是在日常生活中务必要有的等等类似的问题都没有很清楚的认知。因此,在这样的情形下,就可以给学生创设一个情境,在情境中给予学生一个身份形式给学生进入深度讲解。例如,让学生所处在的小组中,任意的出两个学生,一个学生的身份是诚实的人,另一个学生的身份是不诚实的人,然后再让两个学生在同一个情境一下去展示诚实的人的形态和不诚实的人的形态,并让小组内其他的学生进行对比。在这个活动过后,教师提出疑问:请问学生在于诚实的人和不诚实的人之间是想选择谁做自己的朋友?在实际生活中,自己想成为一个不诚实的人,还是一个诚实的人?教师通过这样的形式,引导学生就这一课题进行思考,提高学生的自身素养,最终完成教学目标。
三、发扬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队意识
小组合作学习是教师将班集体的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在有问题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去解决、探究,这让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问题时,不会被某一事物所局限,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这一学科的思维方式。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应用小组内互相学习的形式可以快速地拉动教师和学生之间的间隔,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之间的互动性,使班集体的能量进行团结互助。然而,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没有看中学生在学习中互相交流,致使学生在遇见问题时不能与其他同学进行互动,限制特学生的思维。
比如说,在《四通八达的交通》的课堂教学时,教师将学生分配成几个小组,与此同时,教师给学生定制了学习的目标,让学生之间互动交流,一起完成。学生在了解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后,便立刻与自己小组内的成员探究了起来,因为小组内的成员都彼此认识,所以这次的课堂气氛中就跟和谐,学生在自己的小组内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意见,通过总结后,不多久就有了答案。像这种让学生以小组互动交流的课堂教学方式,不但让学生的思维更加地发散,还拉动了学生之间的互动。
小学道德与法治这一学科在持续不停地摸索和完备,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扔掉以往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更深入的融合到课堂中,从而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更好地进行知识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