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2020-11-19吴春娥
吴春娥
江西省上饶市鄱阳县教师进修学校附属中学
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不应只关注学生的文字应用能力,还应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会的文字理解能力。初中阶段开展课外阅读对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的收获是有限的。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应用思维导图的方法,使学生对课外读物有更加全面地了解,对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大有裨益。
一、应用思维导图理清文章结构
在语文课文的教学当中,思维导图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教师应针对学生阅读的内容,给予学生相应的提示,使学生能够自主应用思维导图对读物的结构进行提炼。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故事梗概或者章节题目对读物大体结构有粗略了解,进而根据教师的指导完成初步的思维导图,学生根据思维导图绘制对读物的内容有更为全面地认识。教师应让学生利用多种形式的思维导图,将阅读内容形成图形的形式,能够使学生对阅读内容有更深的印象。教师引导学生绘制不同层级的图形,可以让学生对阅读作品中的递进关系有直观理解。初中阶段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不能直接通过阅读对作品有全面地掌握,应用思维导图可以突出作品重点,对结构有深层理解。[1]
例如教师可以在引导学生阅读余华的《活着》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使用空白的作业纸,将作品中主人公富贵的经历进行梳理。学生可以通过应用层级递进的方法,对作品中的人物关系更加明确,同时可以学习到作品中应用事件烘托人物内心的表现形式。教师还可以对学生完成的思维导图进行规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应用思维导图总结作品结构的方法。学生还可以根据作品的不同理解形式,应用人物关系图的方式对作品的结构进行理解。学生可以通过使用不同形式的思维导图,使作品展现出不同的阅读价值,学生可以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收获更多的语文相关知识。经过多种思维导图的演绎,学生对作品的记忆也更加深刻,从而可以熟练掌握文章的结构。
二、通过思维导图掌握文章内涵
应用思维导图不仅能够使文章的结构凸显出来,同时能够使文章的主题变得更加明显。教师还应将思维导图的内容进行细化,将思维导图当中涉及的描写方法进行总结,能够将作品中各个结构的关系进行描述。学生通过对思维导图的进一步整理,可以使作品内容的关联性有充分了解,从而可以对作品的内涵进行解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作品中的人物关系进行解读,从而可以使学生理解作品结构设计的原理,学生将人物关系和人物感情进行梳理,能够对作品中抒发的情感表现在思维导图当中。应用思维导图可以使学生的概括能力得到提升,进而可以独立完成对课外阅读作品的解读。[2]
例如学生在阅读塞林格的作品《麦田里的守望者》时,可以应用细化思维导图的方式,对主人公的心路历程有更明确的理解。主人公从一个普通的男孩逐渐叛逆的过程,也是男孩逐渐接受社会现实的过程。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将思维导图当中的重点事件进行标注,通过摘录等方式突出不同结构表达的方式,从而可以使作品中的内涵表现得更为直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思维导图进一步理解作品,学生可以认清作品中的人物发展脉络,对主人公的选择与作品试图表达的思想内涵相结合,有助于学生理解作品,同时也能够更好地在作品中学习语文知识。
三、应用思维导图锻炼逻辑能力
初中阶段学生处在思维水平的发展时期,教师应着重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能够应用创新的思想理解语文课外阅读内容。教师进行思维导图教学时应采用多种形式,使学生能够根据不同的阅读内容选用不同的思维导图绘画方法。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应用自己的思维模式,将阅读内容重新组合,使课外阅读作品的结构展现出全新的叙述形式,学生可以与原有作品的结构进行对比,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
例如教师在对余华的作品《在细雨中呼喊》的思维导图绘制中,可以引导学生将故事当中原有的时间顺序进行还原,学生可以通过思维导图更明确的理解作品故事内容。学生可以通过创新的思维导图绘制,对作品叙述的形式有更多地了解。学生在作文的过程中应用恰当的叙述手法,达到提高语文能力的目的。学生可以通过思维导图创新画法锻炼逻辑能力,能够应用发散的思维理解作品信息,进而实现对原有作品的创新理解。
初中语文教师将课外阅读与思维导图相结合,能够使学生理解作品深层内涵,同时能够在自主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锻炼综合能力,学生对课外阅读作品的理解也更为全面。学生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应用思维导图,可以对阅读内容有更深刻的记忆,同时能够产生更好的阅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