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1+x群文阅读的教学开展
2020-11-19卢美华
卢美华
江西省宜春市万载县马步初中
随着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的改进,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学习内容不再只局限于教材,课外阅读延伸成为了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教师要以教读、自读、课外导读为一体开展“1+X”群文阅读教学,并有效确定“1”的定位和方向、“X”的延伸内容和教学衔接的过程。我将以《我为什么而活着》这篇文章为例,讲解如何开展“1+X”群文阅读的教学模式来改善教学质量。
一、“1”的主导和统领作用
书本中的群文的“文”并不单单指的是文字,文本也是“文”的一种。“1+X”的群文阅读模式中,“1”作为教材文本,能起到“例子”的用途,从而体现的是用教材而不是讲教材,所以群文阅读模式下一定要先确定“1”的主导作用并充分展示出来。教师需要以“1”为中心来开展和设计教学活动,在此之上进行拓展和延伸,从而建立“类文”和“群文”的学习方式。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习不仅能促进发散思维的培养,而且对语言特点、语句结构等方面也能有效掌握,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1]
《我为什么而活着》的教材性质就是自读文、范文以及例文。自读文在教学的结构中是属于让学生自学的内容,自然也就不需要多讲。叶老曾讲到过:教材就是例子,也可以作为习作的例子,通过读范文指导作文,习作文效仿范文,评作文对照范文,这是一条行之有效的经验。从这句话可以理解出该篇文章作为范文和例文的自读教育意义定位是习作的例子和读范文的例子。所以,根据教学研究我们可以确定这篇文章的基本性质和阅读价值,就是要通过这篇文章培养学生对我为什么而活着有一个概念性的想法,这也是明确了“1”的内容。所以在学习这篇文章时教师首先要让学生能熟读,并将其作为写作的素材来积累。
二、“+”的选择和衔接作用
在对“1”进行定位后,教师就可以对“X”的内容进行选取。“X”就代表与“1”有相同阅读意义的内容,但是在形式方面可以是名著、类文、名言、故事、视频、写作等。基于原文的教材意义进行阅读拓展,首先更能使学生有效理解课外阅读文章的内容,其次能深化本文的德育培养,而且也能让学生掌握不同形式语文知识的内容,丰富学生的眼界,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效果。“1+X”群文阅读模式一定要有多样的“X”选择,这样才有文可读。[2]
例如,《我为什么而活着》对于名著的内容教师可以推荐《钢铁是怎么炼成的》、《革命烈士诗抄》;对于类文可以推荐蒙田的《我们应该过诗意的生活》和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对于故事、视频、电影来说可以选择《英雄儿女》《李四光》等;同时也可以以此作为写作让学生创作并阅读。群文阅读的内容丰富多样,自然能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促进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从而有利于学生阅读素养的提高。
三、阅读模式的设计和规划
规划好教学的内容和方向是“1+X”群文阅读模式的基本。但是学生在面对大量的阅读任务时,常常会让正处于青春期的他们产生反感,不乐于去探索语文海洋的知识。群文阅读的教学模式也要符合当代初中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学需求,从传统的带读、自读转变为混合读、情境读,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对于一些文章可以采用浏览、略读等方式来加强阅读的节奏,从而节约阅读的时间,提高阅读的质量,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例如,在阅读上述的文章时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开展小组阅读模式,并播放相关的音频或视频来渲染阅读的气氛,学生通过对话进行混合阅读更能加强交际能力和表达能力。利用信息技术平台能将群文阅读的开展由线下转换为线上,在线上阅读课外的内容不仅可以拓展更多关于《我为什么而活着》相关的书本,而且也能将学生阅读的内容进行录音,并将录音全部汇总在教师手上。从而由一对多的阅读模式转化为一对一,从而加强群文阅读的效果,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四、总结
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缺乏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也不注重对课外知识的拓展,大部分都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会导致学生产生学习的厌倦感和疲惫感,而且还会降低学习效率。而通过“1+X”开展群文阅读能有效改善这一教学问题,在海量的语文知识中学生能看到更精彩的语文世界,拓展自身的视野,形成良好的文字分析能力、观察能力和语感。从而达到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要求,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