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影与小说的跨文本语言对比分析
——以严歌苓小说《芳华》为例

2020-11-19南通大学文学院

长江丛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刘峰观者芳华

刘 畅/南通大学文学院

一、语言

语言是社会的产物,它随社会产生,又随社会发展。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必不可少的思维工具。语言的三个要素,即语音、词汇和语法,构成了语言这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人们在日常的交际和思维时都会而且是肯定会用到语言,语言渗透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生活离不开语言。

语言多种多样,我们在日常的具体交往中所使用的日常语言,受到现实的人际关系和具体语境的影响。文学语言来自日常语言,它不像日常语言那样需要解释,它突破了语法结构和逻辑要求,更加强调个人的感情色彩和风格,更富于艺术性特征,并被用作表现、描写、象征等的符号系统。它又采用多种修辞手法来反映外部世界,又能表达个人的情感思想。“文学语言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影视文学及其他各文学作品的语言,也包括人们口头创作中经过加工提炼的语言。”[1]

二、电影语言

电影的语言由各种各样的要素组合汇聚而成。场景变换、画面构图,人物动作,色彩空间、面部表情,背景标语,光和影的处理等等都是在视觉上给观者带来冲突。以文工团的成员们跳舞为例,演员的肢体动作,脚尖踮起,手臂挥动,身体的转动等等。

表演者的语言,细碎的声响,包括背景音乐等等是电影听觉上的语言。女舞者们的打闹嬉戏声轻快得像春天的燕子,像洁白的羽毛落在观者的心上。文工团里对女主人公小萍戏谑的嘲笑仿佛夏日里的蚊子声,水沟里的哇叫声。诗歌是以语言文字为载体的艺术,在电影中与影像画面结合,形成了表意的蒙太奇段落。互文、间离及”短路”等手法的运用,使诗歌与电影的结合具有了多种可能。进入电影中的诗歌,拓展了电影的叙事能力和意义空间,丰富了电影的影像风格,对电影语言的开拓和艺术价值的提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2]歌曲有着异曲同工的妙处。邓丽君的歌声,朦朦胧胧的像是要把世界都用粉红泡泡裹着。她的歌声是那个苦难年代的慰藉,仿佛战争、饥饿、贫穷这些都不存在,这世上最最美好的年轻的生命因为她的歌曲人与人的心灵依靠得更加紧密,同时也激发了年轻男女心底的最原始的本能,对于美的渴望与追求。

所以总结来说电影在各种各样的要素构成了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语言。观者通过这些语言获得对电影的认知和理解,与导演在精神上产生交流和共鸣。也就是说电影的语言通过观众的欣赏来实现与导演的交流。这种语言的表意比小说的直接叙述要含蓄的多。

当人们观赏电影时,直觉上是准备接受一种幻觉。我们不谈意志和智慧,我们在想象中为它铺路,电影的场景是在我们的感觉上表演的。音乐也是一样,可以说,没有一种艺术形态全像音乐一样和电影有如此之多的相同之处。两者都会直接影响我们的情感,而不是经由智慧。电影主要是韵律,那是连续场景中的呼吸。而小说不同,写的字念的时候会产生一种配合意志的直觉行为,它会一点一点影响想象和感情。[3]所以我们都会说是看电影,没有人会说是读电影。下面将主要介绍小说的语言特点。

三、小说语言

小说的语言就要简单的多,带有许多的主观性,主要是依靠文字。当人们在读小说时对小说的接受必须是在对一定词语的理解、选择和组织的基础之上进行的。只有这样才能唤起相关文学形象,因此也必须要和更多的反思和理性逻辑联系在一起。当然作者的描写也有很大的作用,简单的文字经过不同人的手所呈现出来的效果也是不同的。只不过相较于电影,小说给了读者更大的自由,很多很多都要依靠读者本身的联想与想象,不像电影那么直观,赤裸裸地将画面展现在观者面前。当然小说的语言运用不同的叙述方法如:正序、倒序、插叙带给读者的阅读体验也是不同的。所以总结来说,小说的语言是通过读者的阅读,来理解和认识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对人生、对社会、对世界的见解和观点,并从其中获得精神上的共鸣与慰藉。

四、小说改编电影

从小说改编成电影的角度上来说,许多深刻的故事并不适合搬上荧屏在公众场合展示, 因为深刻的故事意味着对人性的批判和揭露更为赤裸和露骨, 对人类生存真相的暴露也更加彻底。这并不是说深刻的沉重感不适合电影, 而是需要在合适的尺度上予以升华, 不仅仅是停留在对残忍故事的刻画和描述上, 或是像镜子一样对客观现实进行写实处理, 而是需要从故事挖掘出深于故事的东西, 如对人性伟大之处的发现, 对生命感的召唤或者是终极意义上的反思等。[4]

小说《芳华》最早的名字是《你触摸了我》, 故事围绕“触摸”事件展开,以小穗子为叙事者, 以男兵刘峰和女兵们之间的爱恨纠葛为主线,同时穿插着郝淑雯、林丁丁等的青春故事。小说里的人物相对较多,对林丁丁的幸福与不幸描写得很具体包括她离婚再婚又离婚,在婆家被欺负不得丈夫欢心,这些仿佛都让读者出了一口气,就当这些遭遇是她当日对刘峰落井下石的报应。小说里女主人公唤何小蔓,作者把她的身世背景讲述的很详细算得上是对女主人公之后一系列行为的解释,使得读者比较能够理解女主人公不那么让人理解的行为。还有电影里未曾提及的刘峰与妓女的一段故事,将人性描写的更加深刻。深究了爱情的含义,有的爱是身体的爱,有的爱是心灵的爱。刘峰对林丁丁的爱是人类灵魂深处的纯真的爱。他再也无法向别人付出那样的爱也暗示着他芳华的逝去。文章最后的结尾刘峰去世,在电影中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结尾,给观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无法完全准确地说小说电影谁好谁坏,毕竟两者是完全不同的文学形式,有不同的局限性与发挥空间。电影受众更广,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不同档期不同时间段的影响。小说却更具灵活性。两者比较相同的是都受到创作者风格的影响,不同创作者的语言风格也决定着作品的语言风格。

比如严歌苓的小说语言既简洁而又细密、通过朴实的劳动人民的话语与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最后灵魂的升华融为一体,故事性极强。冯小刚导演的风格是在幽默诙谐中表达对生存、生命的反思,比较关注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两者的融合使得《芳华》多了一些温情。

上面说了这么多电影语言和小说语言的不同,最后要肯定的是小说的语言及其改编电影的语言必定是有一定的相似性,因为改编所以大致上有着相同的时代背景,导演与编剧思想观念上的共鸣。

五、结语

小说和电影同样都是艺术的结晶,两者之间不可能存在谁真正取代谁的现象,电影语言有着小说无法言说的景象,当然小说语言也有着电影无法展现的内容。

随着往后经济的发展,小说改编成电影依旧会是一个热门现象。将客观的书籍转化成主观的影视画面这不仅仅是科学的进步更是人类文明的一大成就,但是想要用一两个小时的电影完全表达书籍的深刻内涵对电影创作者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猜你喜欢

刘峰观者芳华
绝代芳华
Effects of O2 addition on the plasma uniformity and reactivity of Ar DBD excited by ns pulsed and AC power supplies
端午节观龙舟赛
芳华不再亦风流
History of World Smile Day
陌上
马伊琍的芳华
光影行者
心中的景致
浮生若梦,刹那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