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心理学对特殊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启示

2020-11-19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

长江丛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心理品质残疾心理学

■栗 芬/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

《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等文件要求高校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为必修课。文件要求高校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为必修课。并明确提出了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和主要内容,包括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介绍增进心理健康的途径、传授心理调适的方法、解析心理异常现象等。近10 年来,各职业高校十分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特别是心理健康课程,作为特殊院校,在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虽然进展的还比较顺利,增设相关的硬件设施、引进师资,但针对特殊群体,在具体的实施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研究和解决。

一、 问题的提出

(一)特殊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理念导向

特殊院校的心理健康课程受学生特点和传统心理学的影响,课堂比较容易聚焦于学生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的防治,教学的重点是教会学生甄别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以及对不良心理的调适,期在帮助学生分析心理问题的成因,目的是消除学生的心理问题症状。然而,消除症状,修补缺陷并不能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所以,心理健康教育的导向应该指向关注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优势,借助这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对抗心理困扰,从而消除心理问题,建立抵御挫折、心理创伤和障碍的预防机制。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克服人的缺点,而是鼓励人人都精彩、人人都自信的人文精神。传统心理导向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可能从表面去理解一些疾病的症状,将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的症状向自己或向他人对号入座,贴上有问题或有病的标签。使大部分学生没有真正受益,甚至有时还会适得其反,引起学生的焦虑。正值青年期的学生有强烈的正面的、积极的心理渴求。心理健康课应该把注意力转向学生的积极面、向上面和向善面,注重学生的发展与成长,潜能的开发与能力的提升,为学生打造一个积极的、开放的、充满正能量的课堂环境。

(二)残疾学生的心理特点

在多年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少数学生有明显的心理问题和心理症状,大多数的学生特别是残疾学生的心理困惑是由于缺乏人际交往的技能、存在成长中的一些烦恼,没有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由于身体的缺陷,残疾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就业方面比普通大学生遇到的困难更多,因此他们的心理承受更大的压力,又会担心别人鄙视、嘲笑自己而不愿主动与人交流沟通,因而也无法获得适当的支持与帮助。

残疾学生包括视障、听障、肢残,每种残疾学生的身心理特点都不同。根据三年心理筛查、教学实践和与残疾学生的交流、观察发现,残疾学生的心理主要存在以下特点:在自我认知上存在偏差、有自卑心理,在人际交往上不够积极主动,感觉孤独,心理敏感、猜疑心较重,有较强的防卫心理,多数学生具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力。

二、 积极心理学对特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启示

(一)理论基础

虽然学生存在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但积极心理学的观念认为,这些心理上的缺陷并不阻碍其运用既存的优势与资源来发展有效的解决之道。积极心理学主要关注人类的优势和幸福。不以病理学的的角度分析成因,而是帮助构筑希望达到的目标。积极心理学是对以问题为核心的病理性心理学的一种补充和升华。积极心理学重在用科学的方法理解并增进生活的积极方面,包括增进积极的情绪、发挥积极的个性特征和发展有意义的人际关系,使人能够过愉快的生活、投入的生活和有意义的生活。积极心理学的理论为心理健康课程的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从理论上解决了在教学上存在的难题和困惑。

(二)方法指导

在哈佛大学,积极心理学是一门面向大学生开设的心理学选修课,也叫“幸福课”,在该课程中将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进行应用,教授学生获得幸福的方法。残疾学生的经历比普通学生更复杂,由于社会、家庭经济、教育、身处环境等因素影响,他们在心理体验上存在消极、被动、回避等倾向,但是残疾学生也同样有获得幸福的权利和能力。在特殊院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可以借鉴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教授学生获得幸福的方法,用积极的视角解读问题,结合学生心理需要设立学生心理发展目标,将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运用到心理健康课程的设计当中,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积极的心理品质和技能、发挥个性优势。

(三) 成果借鉴

(1)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基础,转变教学理念。学生有心理问题的存在,并不影响其优势和资源的运用。积极心理学旨在增进幸福,而不是减轻痛苦,是传统临床心理学的补充而非代替。以积极心理学的理论为基础,注重利用学生的资源和优势,根据学生的需求,研究为残疾学生提供积极的情绪体验的方式,教授学生积极的应对方式,转变学生在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的态度和习惯,最终达到塑造积极人格的目的。

(2)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探索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从残疾生的心理需求、资源、优势出发,探索学生的心理发展目标,以培养学的积极情感、发挥个性优势、建立有意义的人际关系为重点与导向,定位残疾生班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目标。采用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即科学的方法渗透到课程内容当中,如:积极的情感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获得:规律且充足的睡眠、的锻炼身体、牢固的友谊、经常与朋友聚会、为重要目标努力工作等。心理健康课上可以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将这些研究成果结合到课程设计当中,形成课程体系,并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检验。

(3)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方式。积极心理学注重以积极的情绪体验为重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集心理知识传授、活动体验和技能训练为一体的综合课程。课堂的开展要结合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并且贴合学生的心理需要进行设计,应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可以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心理测试、团体训练、情境表演、角色扮演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积极的参与体验中获得心理成长与发展,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体验。而且在课堂中学生指间持续的交流、多视角的认识与反思以及安全温暖的课堂环境,使得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增加,激发起学生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在交流、分享、体验、感悟中,顺利达成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心理成长与发展。

三、特殊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努力方向

(1)转变教学理念。在积极心理学的教学理念下,从关注少数人的心理问题到关注每位同学的发展问题,从心理问题的预防到心理成长,用积极的视角解读问题,研究残疾学生心理需求为目标,发展残疾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研究为学生提供积极体验、积极应对的方法,能够让残疾学生在情感、行为以及认知等方面有积极改变,最终达到塑造积极人格的目的。

(2)探索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从残疾学生的心理需求、资源、优势出发,探索残疾学生的心理发展目标,培养学的积极情感、发挥个性优势、建立有意义的人际关系为重点与导向,定位残疾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目标。将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成果结合到课程设计当中,形成课程体系,并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学生本身进行检验。

(3)促进特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师的教学水平。通过探索和实践,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满意度。使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真正成为学生愿意上的课,学生满意的课,学生获益最多的课,让学生感到幸福的课。

总之,鉴于残疾学生的心理特点,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融入积极心理学是今后残疾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发展的方向。

猜你喜欢

心理品质残疾心理学
“没有用”的心理学
普通高中家长积极心理品质培养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
高校冬季体育教学与学生心理品质的塑造
何清华:邂逅心理学
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教育的实践
跟踪导练(二)5
打喷嚏个性心理学
残疾预防 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