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临床医学骨干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2020-11-19仙桃职业学院

长江丛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骨干实训院校

■李 涛/仙桃职业学院

一、前言

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 年)提出建设200 所优质高职院校及3000 个骨干专业的目标任务,各地高职院校积极开展骨干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并取得一定成效。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路径。[1]骨干专业是高职院校办学和人才培养的基点,也是毕业生成就自我、用人单位获得优质人才的重要保障。[2]本文旨在探讨高职院校临床医学骨干专业建设的有效路径及建设成效,具有重要意义。

二、项目建设基本情况

我院临床医学专业历经院级教改试点专业、重点专业、省级品牌专业内涵积淀,2016 年立项建设国家级骨干专业。项目建设以来,主动适应医学新发展、群众健康服务新需求、健康产业发展新要求,按照“依托行业建专业,校企合作强专业”建设思路,严格落实专业建设方案,加强项目建设保障、不断凝练专业方向、锻造专业品牌、改善实训条件、深化医学教学改革,高质量完成各项建设任务,实现了专业建设总体目标,整体提升了专业发展水平,形成了紧贴健康产业发展、校企深度合作、社会认可度高的骨干专业。

三、项目建设内容举措

(一)校院合作产教融合,全方位推进医教协同育人

推进院校深度融合。依托职教集团平台,“政校行企”四方联动,完善专业建设委员会工作职能,建立长效运行机制。开展订单定向培养。修订职教集团章程,健全医教协同育人机制,主动服务“一带一路”,定点投放招生计划,招收西藏那曲地区、仙桃市乡村全科医生订单培养、定向委培共78 人。实施分段人才培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依托临床学院和实习医院育人双主体,创新实施“医教结合、能力递进”的“1+1+1”分段人才培养模式。深化协同育人机制。坚持立德树人根本,聚焦发力五个思政,营造三全育人环境,着力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大医精诚”的救死扶伤精神,全面加强德医双修的素质能力培养。

(二)育训并举书证融通,全类型纵深推进教学改革

坚持育训并举并重。坚持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促进书证融通。注重分层分类培养。围绕全周期全过程维护群众健康需要,全类型推进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3+2”助理全科医生培养模式。完善三级竞赛机制。修订专业技能抽考标准和题库,开展专业技能抽考,落实三级备赛制度,推进临床技能大赛项目进课程,竞赛内容进课堂活动。深化“三教”改革。利用学习通和智慧树等网络教学平台,建设《诊断基本技能》等线上线下课程资源,完善课程评价体系,动态监测学习状态,推动信息化课程建设,参与临床医学国家级资源库建设。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实施“课前导学、课中助学、课后拓展”的混合式教学,打造职业教育金课。邀请临床专家开发工学结合课程,引入标准化病人和临床真实案例,坚持“做中学、做中教”,广泛推行项目教学、床边教学、标准化病人教学法、小班化教学等教学改革。

(三)互兼互聘双效交流,全维度打造双师教学团队

打造一支以教学名师为主导、专业带头人为骨干、“双师”素质教师为主体的专兼职结合的优秀教师团队,既体现了骨干专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也是院校立足社会、赢得良好社会声誉的保障,更是培养优质人才的前提和必要条件。实行教师分类管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健全教师绩效考评制度体系,实行教师分类管理,完善青年教师培养和教师轮训制度。优化专业教师结构。注重内联外请结合,培养双专业带头人,培育省级教学名师。采取内培外引结合,统筹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战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互兼互聘双向交流,多措并举培养双师团队。

(四)共建共享实训基地,全覆盖改善实践教学条件

改造校内实训基地。统筹国家级实训基地资源,建立SP 教学基地,共享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学校设病房升级校内基地。改造升级专业实训室,新建15000 平米医学实训大楼,完善人文环境建设,添置智能化程度高的教学仪器设备,构建了医学模拟教育互动平台,打造“智慧医院”。优化校外实训基地。医院建课堂优化校外基地。科学遴选校外实训基地,建立医教协同的教学病房。整合实践教学资源,加强全科医学教育,构建覆盖诊疗全过程的临床实践教学体系。借助AIC 加强实习跟踪管理,开展SP 教学和OSCE 考核,强化实践环节教学,实现“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

(五)持续自主诊断改进,全过程保障专业特色发展

专业建设质量保证体系由建设目标发起,直至质量改进提升实现目标,到发起下一轮的专业建设活动,实现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螺旋提升,不断适应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3]持续自主诊断改进是职业院校发展的前提,也是骨干专业建设的保障。完善内部质保体系。围绕专业、课程、教师、学生四个层面,建立医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依据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建设目标、专业教学标准等开展专业自主诊改。依据课程教学目标、课程标准、课程建设方案实施课程自主诊改。依据个人发展规划,重点从师德师风师能、教育教学科研等方面开展教师自我诊改,形成了内控机制,保障专业特色发展。

四、项目建设主要成效

(一)实现了招生就业两旺,人才培养质量持续向好

本专业面向全国招生,生源质量稳步提升,社会认可度高。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技能竞赛屡获大奖,获国家级二等奖1 项,三等奖4 项,其他素质类42 项。毕业生双证率达100%,初次就业率达90.8%。专业对口率超过80%,执业助理医师考试通过率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0 个百分点。

(二)打造了德医双馨团队,专业内涵建设成效显著

本专业师资力量不断增强,专任教师新增30 人,双师素质教师比例明显提升,教学团队结构日趋合理。获省级科技进步三等奖2 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 项,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 项,教学成果奖3 项;承担省级科研课题4 项、市级3项,院级8 项;发表论文120 余篇;开发专利3 项;获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5项,市级青年岗位能手2 人,获“最美教师”2 人,“教学名师”3 人;建有在线课程11 门,其中《诊断基本技能》上线运行,完成《影视剧中的“输血误区”》等20 余部微课。出版规划教材20 余部,参加各级各类教学比赛,获一等奖4 项,二等奖7 项,三等奖6 项,省级一等奖7项、三等奖4 项。

(三)提质了实践教学基地,拓展专业社会服务能力

本专业改扩建了心肺听诊等实训室12 间,新建15000 平米综合实训大楼,新增教学仪器设备609 台(件)。现有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53 个,年接待实习生800 余人。依托国家级实训基地,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开展了紧急救护员等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年均达2000人;组建医疗技术服务小组,开展技术服务和横向课题研究,赢得社会良好声誉,树立职教品牌效应。

(四)形成了专业品牌效应,推动医学专业集群发展

推动了专业集群发展。本专业充分发挥省级品牌专业示范引领作用,护理专业通过品牌专业验收、康复治疗技术立项省级特色专业和现代学徒制试点,推动医学类专业集群发展,知名度和吸引力进一步增强,内涵建设成效显著。形成了省内专业标杆。临床医学专业市场辨识度和知名度得到了兄弟院校、用人单位和社会的高度认可,省内5 所中职,10 所职业院校先后来院学习借鉴品牌专业建设经验,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等方面提供指导和帮助。

猜你喜欢

骨干实训院校
赛教融合下高职大数据专业实训平台自主建设探索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试论一体化的多功能机床电气控制实训台研制
做人民的公仆 做事业的骨干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新时期高校学生骨干队伍建设研究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山西省高等职业教育骨干专业建设项目名单
湛江市文艺骨干 “四力”培训班在徐闻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