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多维协调实现机制构建策略探析

2020-11-19南充职业技术学院

长江丛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产教协同校企

■张 煜/南充职业技术学院

一、前言

在我国近十几年高职教育的发展历程中,对产业与教育融合的探索从未停止。产教融合作为一种将生产与教育交叉的制度安排,将产业与教育内部各自的优势资源高度融合,以合作育人为核心,以校企合作为渠道,以产学研开发为载体,以互利共赢为驱动,彰显了高职教育的本质特征,同时也成为支撑区域经济和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动力。随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发布,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更是成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和人才资源开发的重要制度安排,各高职院校应当构建起多元融合、资源共享、创新发展的产教融合新机制,以校企合作为重要抓手,以平台化、项目化、生态化的方式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构建产教融合新生态。

二、前提基础:基于多元融合与资源共享,凝聚政行企校各方合力

产教融合的关键是要建立起机构、行业企业、职业院校多元联动的职业教育体系,在多主体之间实现资源共享,形成共同治理、协同育人的职业教育发展格局,这是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实现的前提基础。要推进产教融合以实现多元主体协同育人,首先就应当明确多元主体参与产教融合的职能边界,对于各主体的职责和权利进行明确的划分,完善多元主体协同育人的体制机制。相关部门的职能是做好统筹规划,为产教融合创新社会环境和制度环境,吸引更多社会资源向教育领域聚集,推动企校协同机制建立;行业组织应该通过开展岗位标准研究等工作发挥引领作用,同时要对产教合作项目进行有效指导,推动参与产教融合的学校和企业有效沟通;职业院校要坚持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方向,培养产业界需要的人力资源,不仅要立足职业院校内部改革,更要与地方或行业主管部门紧密合作,要着眼于产业振兴、城市振兴、乡村振兴,充分发挥其作为技术技能人才核心引擎的作用;企业应发挥在产教融合项目中的主体作用,积极推进产教融合项目,全程参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此外,还必须将各相关主体拥有的资源,如行业的信息平台,企业的生产技术、机器设备、管理经验、企业文化等,学校的场地、师资、知识产权等进行相互转化,从而实现共建共享、融合发展。

三、关键举措:面向产业需求与区域发展,创新企校协同合作模式

产教融合的关键在于校企供需对接、资源共享和双赢发展,形成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和产业链的贯通融合,打造创新驱动发展的发动机,共同推动职业教育与行业产业协同发展。学校应根据行业产业发展的需求,直面创新驱动发展、现代教育体系、未来科技革命等这些新时代的挑战,实现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课程开发、师资队伍、实训基地建设等全要素的创新,不断推动技术创新,服务产业升级,促进城市发展,实现乡村振兴。企业则应根据生产经营情况和学校发展需求,不断创新与学校合作的渠道和方式。总之,职业院校和企业必须形成良性互动,共同打造文化、知识、技术和技能积累创新共同体。具体讲,就是要打破政府、企业和学校等主体之间的边界,建立新型组织形式(平台),通过双边或多边合作,推进政策、资本与知识的融合,创造新的价值。新型组织形式可以是校企之间、政校企之间、政校之间。校企之间的合作是知识与资本、专业与技术、供与需的结合,其具体实现形式可以是校企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共建技术应用中心、合作举办双主体二级学院等;政校企之间的合作是政策、知识与资本的结合,具体可采取在政府主导下共建混合所有制形式的开放性公共技能实训基地、共建师资培养基地等形式;政校之间的合作能够使公共政策落实落地落细,科技企业孵化器、创新创业产业园和大学创业园就是政校合作的典型形式。

四、基本保障:促进合作双赢与协同发展,构建多维协调实现机制

产教融合系统建设与运行的基本保障源于实现机制的建立。相关各方在产教融合发展过程中,应当建立起以动力机制、运行机制和保障机制为主要内容的实现机制,保障产教融合工作持续健康地推进。

(一)考虑各方利益需求,建立基于利益驱动的动力机制

美国学者弗里曼指出,管理者要为综合平衡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而进行管理活动,而不是为了实现某些主体的利益最大化。产教融合各主体都非常关注自己的利益需求能否在合作中得到满足,因此,考虑各方利益需求,在平等的基础上实现互惠双赢是产教融合的根本动力。当然,不同主体的“利益”表现是各不相同的,高职院校关注的利益主要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师资队伍水平、强化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社会服务水平、保障学生就业等方面;企业关注的利益主要是企业发展所需的人才保障、技术支持、信息服务、员工培训、政策红利等方面;政府部门关注的主要是集聚更多的人才、技术、资本等创新创业要素,支撑产业升级,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企业是最纯粹的“经济人”,高职院校和政府的行为也具有一定的“经济人”属性,各方推进产教融合的目的和动力主要来自于对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追求,如果各主体的利益需求都能通过合作得到满足,就是最好的动力机制。高职院校在产教融合过程中应该摒弃以往的“化缘”思维,积极开拓校企合作的新路径、新模式,真正做到互惠共赢,让企业在合作中有利可图。另外,高职院校中还普遍存在着害怕国有资产流失的顾虑,因而会在合作协议中有意无意地忽视企业应得的回报,致使校企合作成为企业对学校单向履行“贡献”义务,这样的合作自然是不会长久的。我们应该认识到,积极有效的校企合作应当是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互惠双赢。

(二)开展管理机制创新,建立基于创新组织的运行机制

在产教融合工作开展过程中探索建立了大量的创新性组织,诸如协同创新中心、特色二级学院、校中厂、厂中校、工作室等。按照三重螺旋模型理论,各方主体应当以“平等互惠的伙伴关系”为基石,研究建立政府、企业(行业)、学校的三边关系,创新相关的组织形式,以此构建长效的产教融合实现机制。因此,为保障各类创新组织工作的顺利推进,各方主体应当基于创新组织的新特点,强化内部治理,建立科学合理的运行机制,提升统筹管理能力。目前,部分高职院校与企业共建了特色二级学院,实行在学院党政领导和学院校企合作理事会指导下的二级学院院长负责制,二级学院领导由校企双方共同指派人员担任,共同开展二级学院日常运营与管理,同时还在二级学院中建立了学术委员会、专业建设委员会等机构,并制订了比较完善的管理制度,建立了质量保障体系、竞争激励机制和考核评价体系,有效地保障了二级学院的正常运行。还有不少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组建的协同创新中心中,实行董事长领导下的中心主任负责制,围绕着相关核心研究领域,搭建支撑平台,建立管理服务机构,并制定了协同创新中心章程、人员聘任管理办法、经费保障与管理办法、专兼职科研队伍管理办法、人才评价和考核管理办法、科研组织与协同研究管理办法、资源整合与开放共享管理办法等系列配套的管理制度,有效地保障了协同创新中心的正常运行。

(三)整合多方资源要素,建立基于多元联动的保障机制

进入新时代,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已从快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这种新发展理念倒逼高职教育在人才供给上要走质量提升、内涵建设、特色发展之路。因此,从高职院校自身来说,要实现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的发展目标,最重要的是要在整合各方资源的基础上,开展协同育人,通过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一流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条件建设和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全方位、多维度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人才供给水平,增强产教融合的吸引力。具体讲,一是要深化体制机制建设,整合多方资源要素。高职院校应设置独立的产学研合作机构,统筹规划全校的产教融合事宜,围绕国家、地方重大战略需求和学院发展迫切需要,全面深化与地方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和企业的战略合作,以行业发展为导向,以产业群和专业群为纽带,推进专业群与产业链、职业群、岗位群的深度对接,实现人才供给链与产业链相融合。二是要推进育人模式改革,发挥校企协同育人作用。校企应共同建立教学运行与质量保障体系,共同加强过程管理;学院要根据工学交替人才培养特点,实行弹性学制或学分转换制,探索全日制学历教育的多种实现形式;学院与合作企业应当根据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结构、确立课程标准、开发教学资源、改革教学方式、组织考核评价、开展教学研究等;学院要在实践教学环节加强项目化教学,校企共同承担教学任务,增强学生职业综合技能和社会核心竞争力。三是要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打造一流师资队伍。学院要打破现有教师编制和用工制度的束缚,探索建立教师流动编制或设立兼职教师岗位,加大校企间人员互聘共用、双向挂职锻炼的力度;学院要全方位多渠道提升教师服务企业的能力,以互帮互助达成互惠双赢;学院要着力培养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教学名师,将教师的企业实践和技术服务纳入教师考核并作为晋升专业技术职务的重要依据。合作企业要选拔优秀高技能人才担任师傅,师傅承担的教学任务应纳入考核,并可享受带徒津贴。四是要加强实践条件建设,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学院与合作企业要重点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为综合实践教学、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教学改革、科学研究搭建好平台,为培养学生现代企业员工必须具备的质量意识、市场意识、安全意识、协作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等职业素养创造条件。五是要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学院应建立健全“全覆盖、分层次、保重点”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以创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就业指导中心为载体加强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推进力度;同时,学校还应加强大学生就业服务工作,畅通就业渠道,提升就业质量,做好就业动态跟踪,力争让每一位大学生都能成就一番事业。

猜你喜欢

产教协同校企
创造力的“阴暗面”与“创新—保新”的协同论
百万扩招下高职校企合作演化稳定性分析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下的饲料行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评《探索与实践-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高职教育“四实一体”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农学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基于产教融合背景下的高职院校教育管理新模式探索
基于产教融合的 OBE 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