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小学绘本课程存在的三种基本形式

2020-11-19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院

长江丛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校本绘本学科

■朱 园/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院

绘本被定义为“一种专门为儿童设计,依靠一连串图画和为数不多的文字结合,或者完全没有文字全靠图画来传递信息、讲述故事的图书”[1]。绘本是一个综合和性的载体,它综合了阅读、语言及文字等方面内容。“读者能从书中获得丰富的滋养:有意志品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获得;有智能发育、认知的获得;有树形建构、思维发展的获得;还有审美和艺术修养上的获得。”[2]正是其近年来凸显出的教育教学价值使之逐渐成为学校重要的课程资源和教学媒介。针对当下的小学绘本课程,笔者初步总结出三种存在形式,第一种是存在于教科书中的绘本课程,第二种是作为是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方式的绘本课程,第三种是作为独立的校本课程而存在的绘本课程。

一、小学绘本课程存在的三种基本形式

(一)存在于教科书中的绘本课程

主要表现:教科书中的绘本元素。存在于教科中的绘本课程是指在现有的小学教材当中,将绘本元素运用到教科书的编撰当中,即教科书中的绘本。这与绘本的两大特点有关,首先,从绘本图文关系的角度,“绘本中存在两种语言系统:一是以文字来表示的片段;二是绘画。这两个系统并非各自独立,而是互为解释,只是在表达方式上有所不同而已。所有的绘画都能够作为语言被阅读,哪怕是不识字的人都能在其中获得知识和乐趣。”[3]其二,绘本具有文字较少,直观形象,色彩鲜明的特点,能够吸引学生,这恰好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相契合。把绘本的这两种特点运用到教科书系统中,不仅丰富了教科书的形式与内容,还能够培养孩子的猜测、推理、假设、想象等能力,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孩子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比如三年级语文教材童话单元的选文《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就是由绘本故事改编后选入教科书的。一年级识字模块的《听故事,讲故事》栏目中《老鼠嫁女》也可以视为简单的绘本课程,要求通过绘本教学引导学生在听故事的同时借助图画记忆和简要复述故事内容。

(二)作为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方式存在的绘本课程

主要表现:“学科+绘本”模式。作为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方式的绘本课程是指为了会更好地实现国家课程目标,利用绘本以“学科+绘本”的模式从学校和教师两个层面对国家课程进行“二次开发”,因校制宜实施国家课程的一种方式。此时课程主体是国家课程,学校只能在国家课程体系和标准下运用绘本来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这种两者整合的模式在语文学科中的运用较广,学校考虑到语文课程标准和学校的实际情况,使用绘本做为语文课程的资源补充,为阅读、口语表达、书面写作和综合实践活动等方面的教学提供帮助,比如:“绘本+语文习作”。在小学开展的多门课程都能够在绘本中找到与学科内容相契合的素材以及教学灵感,像英语、数学、美术、心理健康教育等等。这是因为绘本本身具有综合性和工具性,读者借助绘本阅读与其他领域相结合。通过实践反思和相关文献参考,笔者认为,绘本的存在不失为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一剂良药。

(三)作为独立的校本课程存在的绘本课程

主要表现:对应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存在的课程板块。以独立的校本课程存在的绘本课程是指学校根据自身的资源评估和学生需求分析,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对绘本课程进行合理开发,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此时课程主体是校本课程,它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相对应。它不是简单地依附于某门学科,而是直观的表现在学校的课程设置中。学校需对绘本课程进行顶层设计,使其具有科学完善的内容体系,教学目标与方式方法。学校把绘本课程地开展指向学生某种能力的发展,可以是思维创造能力、阅读表达能力、情绪管控能力、心理调节能力等。“这是因为绘本具有其独特的延展性,学生读绘本却不仅仅只读绘本,除了在绘本中获得道德、品格、行为、认知、艺术、文学、审美、语言思维等,绘本还有可能会贯穿其阅读生涯的始终。”[4]这类课程课型丰富,包括绘本导读课、绘本心理课、绘本游戏活动和绘本拓展课等,与传统课堂相比,形式更加多样,呈现方式更加灵活。

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绘本的特性与价值决定了其作为某种课程资源并被学校加以利用的现实地位,但绘本课程也伴随着一些问题。

(一)“学科+绘本”模式缺乏学科素养

缺乏学科素养表现在学科与绘本二者间的融合度不高,课程延展不足。拿“学科+绘本”来说,为什么在语文绘本课上常出现“语文味”不足的缺陷?其一,绘本选用缺乏学科教学元素。并不是任何绘本都能够进行学科融合,成为某一门学科的教学资源。这是一个需要甄选与提炼的过程。比如某学校使用的语文绘本《我变成一只喷火龙了》、《你很快就会长高》其实是情绪管理和心理调节类的绘本。教师在授课时大多会把教学目标定为给学生传达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观,帮助学生学会放松、减压和控制情绪,虽为语文绘本课,但是学科素养不足。其二,绘本教学方法欠佳。就目前来看,大部分语文教师的绘本教学主要以师生共读的形式展开,通读绘本,以了解故事大意、体会情感为主要任务,缺乏读、说、写层层递进的融合与延伸。

对此,首先学校在选用绘本前要对绘本进行甄选,应用于课程融合的绘本要选择具有学科素养的绘本。学校可以大致把教学所需要的绘本分为语文绘本、数学绘本、心理教育绘本、生命道德健康教育绘本等,再对绘本进行进一步选购。其次,教师要具有将绘本与语文的五大模块(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综合性学习)相结合意识和技能。如何运用学科与绘本两者结合达到由读到说、或由说到写等目的,教师教学要有层次感,要具备细化和延伸的能力。教师还要丰富学校的绘本教学形式,可在绘本课的基础上,加入戏剧表演、创意写作、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等。

(二)盲目开发,缺少规划

有多少学校是在在本校进行科学评估,整体规划之后开发的呢?笔者了解的绝大部分学校并非如此。大多开发和引入绘本校本课程的学校多是看到所谓“特色”,跟风引入绘本。这样的开发,一方面,缺少科学评估。许多学校在开发或引进绘本课程没有对学校校情、师情、生情进行科学分析,对学校的教学资源、师生需求不了解。另一方面,缺少整体规划。绘本课程开发对基于学校课程的顶层设计不足,对绘本课程在课程设置、教学管理、课程监督与评价以及教研上缺少规划,对绘本课程的课程安排、教学任务、课堂教学、评价方式等方面没有确切要求,忽视对绘本课程的制度性规定,使绘本课程在进入学校之后名存实亡。

为了使绘本的价值被最大程度地挖掘出来,学校必须理性引进绘本,准确定位和统筹规划绘本课程。第一,理性开发,不为所谓的“特色”而盲目“前卫”。学校绘本课程的开发必须建立在科学、有效的先期调查和数据分析上的基础上。学校可以运用SWTO 分析工具来分析学校的优势(strength)、弱势(weakness)、机会点(opportunity)和威胁点(threat),之后再使用学生问卷、课堂观察、家长访谈等方式对学生需求进行了解分析,立足于本校的校情、师情和生情来引进和开发绘本课程。第二,要对绘本课程进行准确定位。如若把绘本课程定位为“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手段”,就要把绘本视为学科教学的辅助工具,寻找学科与绘本及之间的契合点,力求利用绘本达到国家课程的标准和要求。如若把绘本课程定位为“校本课程”,就要把绘本视为相对独立的课程板块,使其具有科学完善的内容体系,教学目标与方式方法,力求借助绘本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为素质教育事业添砖加瓦。当然也可以两者结合,但是在后续的统筹规划中必须保证其独立特性得以延续,否则对学科绘本的学科素养,校本绘本的校本特色均有影响。第三,统筹规划绘本课程。学校还需建立健全绘本课程管理机制,一考虑课程设置,把绘本课程纳入总课程表,保证绘本课程的开展;二考虑教学管理,通过对绘本课程的教师备课、课堂教学等具体的制度性规定,确保有效落实校本课程;三考虑教研,成立绘本教研小组就绘本课型或绘本与学科整合课程作进一步规划。通过研讨,解决教师在绘本课程实施中的困惑,丰富教师的认知与技能,让教师充分认识绘本,重新定义绘本,更好地利用绘本。

猜你喜欢

校本绘本学科
学科新书架
【学科新书导览】
绘本
绘本
绘本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超学科”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