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武术教学深度融合研究与探索
2020-11-19罗海斌刘三洪
■罗海斌 刘三洪/
云南民族大学
一、前言
武术作为我国特色的体育运动,在长远的发展中不断彰显其魅力与优势。在我国教育领域,武术也作为一门体育学科进入到学生视野中,带给学生思想和体能方面的辅助。但是,分析武术教学现状,发现武术教学难以追随时代发展脚步,在教学内容和方式方面仍出现落后的问题,成为武术教学实现现代化发展的重要限制因素。在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阶段,为改进武术教学问题,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武术课堂中,可以有效提升武术教学效果,并为推动我国武术的发展贡献力量。
二、武术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学内容单调,学生练习兴趣缺失
受到我国教育体制的影响,大多数院校将教育重心放置到专业教学中,忽视对武术教学内容的创新规划。在教师依照教学大纲开展各类教学活动时,缺少对学生体能和兴趣爱好的了解,过于单调和呆板的教学内容,很难获得学生的认可,在反复练习中学生逐渐失去武术训练的热情和兴趣。例如对于武术套路和高难度动作的学习,武术自身的特点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和柔韧性,同时要合理处理武术动作的细节,实现标准化的动作练习。这种教学要求,对于部分课程安排较少的学生而言,很难在短时间内掌握动作要领,对于动作的熟练掌握好存在一定难度。而对于大部分的初学者而言,武术基础技能不扎实的问题,很难在统一的练习中获得有效解决。一旦教师为学生施加过大的压力,这部分学生就容易逐渐失去学习的信心,进而影响整体教学进度。
(二)忽视文化引导,武术文化教育缺位
中华武术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划分,有着悠远的发展历史,在当代展现着其独特魅力和发展活力。武术作为体育文化中特殊意义的存在,其已经超越体育运动的范围,在国际领域成为我国文化的代表,是我国人民智慧和思想的具体体现。从这一层面而言,武术教学的价值不应局限在锻炼学生体能,强化学生身体素养方面,而是要追求精神和行动的统一,达到修身养性内外兼修的目的。在我国教育领域,由于武术教学还处在探索阶段,大部分教师采用的教学理念以西方运动理念为指导,主要在练习中培养学生竞争意识,以及对武术动作的熟练把握。而这种理念与我国武术文化所倡导的神韵结合的观点存在差异,导致武术教学缺少对动作节奏和身体美感的把握,所产生的教学效果不理想。另外,忽视对武术文化在教学中的融入,更是直接导致学习武术学生数量的不断减少。但部分学生认为武术练习难度过高,对身体各方面的要求也过高,而逐渐对瑜伽、跆拳道、空手道等项目更加向往,为武术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三、信息技术与武术教学深入融合的对策
(一)借助多媒体设备,实现学生在武术练习中视觉和听觉的同步应用
相关研究资料表明,在学生学习中保持视觉和听觉的同步应用,可收获更优质的学习成效,还可实现更为长久的记忆。在传统武术教学模式中,教师普遍采用的示范教学和讲解教学相融合的方式,虽然也在视觉和听觉方面带给学生一定的冲击,但是过于单一的方式容易使学生产生学习疲惫感,并无法把控动作的节奏。分析教学问题原因所在,从武术运动特征来看,由于武术教学与其他学习活动不同,不但要求学生对具体动作进行模仿,还要调动其四肢与大脑,完成对动作变化的记忆。针对这种特征,教师可在原有教学模式基础上合理应用多媒体技术,借助其声音、图片、文字于一体的优势,将动作要直观化的呈现给学生,并配合文字的讲解,帮助学生把握动作细节,掌握武术学习的要领。例如在学习形意拳时,针对鹤拳、豹拳、狮形拳等高难度动作讲解时,教师可为学生播放武术大师的动作练习视频,并在关键节点对视频进行暂停,配合教师的讲解,深化学生对动作的理解。而对于学生理解不透彻的问题,教师还可配合视频作出动作示范讲解,使学生更加立体化的认识动作的要领,并通过课上和课下的反复观看练习,完成对动作的控制和把握。
(二)利用网络平台,完成武术课上和课下练习的配合
武术套路种类繁多,武术教学内容过于复杂,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不断淡忘,导致部分武术动作学习的效果难以持久。针对这类问题,教师可借助网络平台,在学习的不同阶段为学生带来教学指导,完成对学习内容的预习、消化、巩固。在课前预习阶段,教师可针对学习内容为学生制作微课,在课程开展之前引导登陆信息平台学生自主观看,了解学习难度和内容的同时,对武术动作进行初步的了解。在课堂实践阶段,教师可针对课前预习的情况对学生提出设问,了解学生自主练习存在的问题,以及学习的难点,以调整教学节奏和进度。在完成动作练习后,教师还可在平台上设置分组练习任务,学生在相互配合下开展练习,并完成提交,教师可在平台中了解学生课上练习情况,增加武术练习趣味性的同时,减少学习练习的压力。在课后巩固阶段,教师可针对课上学习难点,为学生布置课后练习任务,并保持与学生线上沟通,通过对动作示范讲解,帮助学生巩固脑海中的记忆,消除学生对复杂动作学习恐惧心理,充分调动学生练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三)运用智能模拟技术,把握武术动作的节奏和神韵
在全面落实教学改革的背景下,信息技术进入武术及体育课堂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大部分教师在教学中都熟练操作多媒体设备,并登陆网络完成对微课的制作,实现体育教学的信息化发展。然而,分析和了解信息化教学所产生的效果,发现虽然教学内容和手段得到丰富,实现在课堂教学层面的创新。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有所增强,但是保持的持久性还达不到预期。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教师将更多精力投入到信息化教学设计中,忽视对学情的了解,导致信息化教学内容过于片面化,无法实现对个性化教学,部分学生的武术技能仍得不到快速的提升。针对这种情况,可将信息技术依托下的智能模拟功能应用到武术教学中,主要针对学生武术练习情况进行视频记录,找到学生能力优势和缺陷。然后在模拟系统中规划学生学习的课程,完成定制化教学。而教师可在系统中对学生学习进行多角度和慢镜头的观察,了解学生武术动作练习出现的问题,并在系统中给出学生建议,帮助学生在课堂和课下都能够完成自主练习,获得武术学习更有效的成果。
四、结语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对与武术教学而言,可增强动作示范的直观性,并突破传统课堂教学的限制,带给学生更好的武术练习体验。针对这种教学优势,武术教师应合理应用多媒体设备、网络平台、智能系统,在了解学生能力优势和缺陷的前提下,为学生课上和课下的联系提供指导,帮助学生深刻把握武术动作要领,实现武术技能和练习效果的协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