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讲好中国故事”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外译外宣与对外传播研究

2020-11-19安徽邮电职业技术学院

长江丛刊 2020年30期
关键词:英译词汇特色

■刘 丹/安徽邮电职业技术学院

一、前言

在全球化信息传播的新时代,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发声越来越多,越来越重要,如何翻译好中国特色词汇、讲好中国故事,就越来越显得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对中国特色词汇的英译举例,介绍中国特色词汇英译的方法、特点及问题的分析,对外译外宣的工作进行研究,使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背景下的中国故事更加贴切地对外传播,积极响应“文化强国”的战略方针。同时,在英语本土化的进程中,认清语言学习的本质,增强对本国语言的认同感,正确理解语言的使用目的等,同样对中国英语教学有重要理论指导意义。

二、新时代中国特色词汇的表达

(一)新时代中国特色词汇的内涵及主要问题

中国特色词汇是指一系列代表了中国当代国情与战略指向且包含中国特色文化内涵的词语。这些词语蕴含着我国五千年历史文化的结晶,既是国内文化的一个个缩影,也是国外读者了解中国的便捷途径。文化差异、在场语境等是影响英译质量的关键因素,同时,由于一些词汇的创新性与实效性,更需要我们多角度多维度的分析主要的问题,以便将时代热词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连接起来。

(二)现有研究方法

在笔译上,通过中英对比,如范勇在有关研究中分析探讨了《纽约时报》对中国特色词汇的处理方法,并强调了文化基础的重要性。

口译方面,西方研究的较为成熟。比如,功能派的先驱学者赖斯在《翻译批评的可能性与限制》Possibilities and Limitations in Translation Criticism 中最早提出功能派理论思想。董蒙娜在《从“归化和异化”角度分析中国特色政治词汇的翻译》中总结出归化和异化将会成为面的贡献。

例如,前段时间在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问到“万村通”项目启动仪式的问题。这个源于中国“村村通”的词汇,被译为”Access to Satellite TV for 10,000 African Villages”这一段话将原句的内涵描述的准确、易解。这就是典型的意译的方式,生动形象的表达特色词汇。再例如,同样在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在回答巴基斯坦的记者所问中巴经济走廊项目的问题时,发言人说“谢谢‘巴铁’记者朋友对中巴经济走廊项目的关心和关注”。翻译为:”Thank you,my Pakistani“iron friend”,for you interest in the China-Pakistan Economic Corridor(CPEC)”.这句话中直接将“巴铁”译为:my Pakistani“iron friend”.不仅体现了汉语词汇简洁易解的特点,也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背景下表明了中巴关系牢不可破的含义。

三、外译外宣与对外传播的研究

(一)外译外宣与对外传播的意义

单从字面上理解,外译外宣的含义是将中国的对外宣传材料通过翻译成英语或其他语种,达成向其他国家宣传中国的目的。这既指广泛意义上的所有翻译活动,也指在政治演讲、政府工作报告以及各类记者招待会中的翻译行为。

而对于如今大力进行改革开放的中国来说,还需要通过良好的外译外宣工作,才能更好地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提升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形象与影响力、传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框架内分享中国经验,将改革开放成果扩大化。最重要的是文化强国战略的实施需要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更如同文化部外联局副局长朱琦强所表示的那样,在我国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新形势下,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步伐不断加快,应大力提高外宣翻译水平,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

(二)外译外宣与对外传播的思维与战略创新

首当其冲的应该是外译外宣与对外传播需要注意的关键点。这包括:英语的国别变体表现形式;中式英语与中国英语的区别;语言的使用目的;平衡外语学习与增强对本国民族语言和文化认同感之间的关系。其次,在英译的过程中以传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目的,充分尊重每个国家的历史传统以及文化积淀,要体现出文化自信,以及我们深厚的文化软实力,阐明中华历史文化的独特性。例如,前不久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在回答有关金砖国家的问题时,发言人引用道:“中国有句话叫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译文为: As a Chinese saying goes,“A just cause enjoys abundant support,while an unjust cause finds little”.这句话简洁通俗的的翻译出来,是典型的解释性翻译。

上面例子是扩展式的翻译,翻译中,既要考虑不同国家、不同国情、不同文化所带来的理解与接受能力的差异,也需要将句子的原意完整的译出,词汇的归化与异化策略需要译者权衡自己的翻译倾向与受众群体的类型。

四、结语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扩大,中国的国际地位在不断上升,对外的文化交流活动日益频繁,因而对外宣传活动的语言翻译需求也越来越多。对于负载中国文化特色词语的英译,体现出的问题与矛盾也越来越多。这对负责翻译与传播工作的学者来说,认清语言学习的本质、增强对本国语言的认同感、正确理解语言的使用目的等都对外译外宣与对外传播工作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同时,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下一些新词应运而生,如何将这些富含中国文化的词语准确译出,使受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其蕴含的文化底蕴,是具有深远意义的。

猜你喜欢

英译词汇特色
“瓟斝”与“点犀”新解*——兼论中国典籍中名物词的英译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话语分析角度看公示语的英译及翻译对策
词汇小达人
词汇小达人
词汇小达人
词汇小达人
《论语》英译的转喻分析
《傲慢与偏见》的艺术特色解读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