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医术语翻译策略初探
2020-11-19葛雯雯黄华贺广西中医药大学
■葛雯雯 黄华贺/广西中医药大学
一、瑶医发展现状
瑶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分布在广西境内的瑶族人口众多,约60万,占全国瑶族人口的60%。瑶族先民以深山老林为居,在长期与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疾病的斗争中,总结出了具有瑶族鲜明特色的诊疗方法。诸多瑶医药学专家经过努力,先后出版了《中国瑶医学》《中国瑶药学》《实用瑶医学》等著作,瑶医药理论体系初步形成。2011年,广西颁布实施《广西壮族自治区壮瑶医药振兴计划(2011-2020年)》,明确提出大力培养高素质的民族医药人才,加强壮瑶医文化见识和对外交流。这些政策的颁布实施,使广西瑶医的发展迎来了重大机遇。
二、瑶医术语的翻译现状
我国目前的瑶医翻译研究仍然处于滞后阶段,涉及瑶医翻译的工作人员都是中医英语翻译工作人员临时充当。由于缺乏专业的瑶医药知识,加之瑶医药的独特语言民族性,相对于中医药翻译而言,瑶医药的翻译更加复杂。因此,在翻译专业瑶医药术语时,这些临时充当人员只能将概念模糊,这容易造成曲解,不利于发展瑶医药对外交流及传播。为了更快更好地与国际接轨,非常有必要形成一套规范的瑶医术语翻译系统。
三、瑶医名词术语的特点
明确源语言的语言特征是翻译的前提,因此,要对瑶医术语进行翻译,首先需要确定瑶医的术语特征,其大致归类为以下三点:
(一)民族性
瑶医名词术语的民族性指的是其术语受其发源地的气候、文化、地理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具有其特殊的民族特性。瑶族同胞常年居住在亚热带,高温多雨,湿热易致使疾病滋生,痛症及风湿类疾病尤其多见。因此,瑶医术语的命名多以此相关,其中“盅”的命名及“解毒除盅”“祝由”等的治法就具有极其特殊民族特性。其核心理论“盈亏平衡”理论,认为人体肉身系统与灵魂系统之间既对立又统一,人体与外界之间需要保持一种盈亏平衡,一旦平衡被打破,人体就会产生疾病。瑶医在这一核心病机理论的指导下运用各种治疗方法,调整人类肉身系统与灵魂系统之间的盈亏平衡以恢复肉体的健康。
(二)兼容性
瑶医术语的兼容性指的是术语具有借鉴中医医学理论和文化的特性。其特征与中医相融通,其理论体系与中医理论体系存在一致性。
在瑶族和汉族的逐渐往来互通及融居中,瑶医与中医逐渐融合互通。“瑶医之道与中医指导是相通的,大道至简,大道至易”,其“三元和谐”论更是体现了“瑶医与中医一样,是和人之道,而不仅是治病之学”,都重视精神文化领域给人体带来的影响。中医重视七情致病,有完整的脏腑与七情关系的理论体系。在瑶医的核心理论“盈亏平衡”理论中,中医的“正气”谓之“盈气”,中医的“邪气”谓之“亏气”,“盈亏不仅包括中医的虚实,还包括寒热、表里”。这一理论是以中医理论中的阴阳平衡为基础提出的瑶医核心理论,与中医一脉相承。
(三)拓展性
瑶医理论名词术语的拓展性指的是其名词术语在借鉴中医的基础之上,其命名具有往外拓展的特性。瑶医把中医经典的木、火、土、金、水的五行理论加以吸收,在其基础上拓展为“六行”,另外提出“气”为独立一行。并提出了“气一万化”的独特的瑶医基础理论。瑶医的症与中医的症、证,以及西医的病并不相同。“现代医学以病统症,中医学辩证治论,以症说明病,瑶医药理论则是以症释病,以症统病”,并提出了“症同疾异”论。
四、瑶医术语英译原则
瑶医术语与中医术语存在一致性与兼容性,两者都属于我国传统医学,相互融合、相互影响。中医术语的研究在我国经过长期的实践和发展,已经得以规范化和标准化。2008 年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基本名词术语中英对照国际标准》( International Standard Chinese - English Basic Nomenclature of Chinese Medicine,简称ISN标准 )的发布更是我国的中医术语翻译的一个里程碑,是中医术语英译标准化的重要国际成果。因此,为了推动瑶医的国际化发展,使其系统化、规范化、标准化,在对瑶医理论术语进行翻译时,可以借鉴以上国际通用的两套术语标准化的翻译成果。同时,由于瑶医术语具备其自身的民族性和拓展性,因此,在借鉴ISN术语翻译标准化的原则和方法上,要结合并突出瑶医术语的特色,使其名词术语英译反映出其所属学科的科技性和人文性,并且尽可能确保名词术语翻译本身的严谨性和规范性。
ISN提出中医术语翻译的四个基本原则,即对应性、简洁性、同一性及约定俗成性。对应性指的是译语与术语的内涵相一致相对应,简洁性指术语的翻译必须简洁明了,同一性指一个译名只能对应一个译语,约定俗成性指的是目前已经采取通用的译名,此类译名在国际上早已深入人心,例如中医名词术语中的国际通用译名“阴Yin”、阳Yang”“气Qi”。需要特别提出的是,瑶医中的某些概念特性与中医的特性相重合,因此在某些国际通用的已经约定俗成的译名上,为了保证翻译的准确性,可以借鉴其成果,这样也可以推动瑶医的对外传播和国际化,比如上文提到的“Yin”“Yang”以及“Qi”这些国际约定俗成概念在瑶医借鉴中医的阴阳平衡理论的“盈亏平衡”中的阴阳概念以及根据中医“元气论”发展出的“气一万化”中“气”的概念的翻译中也是行之有效的。然而,由于瑶医术语与中医术语并不完全重合,瑶医的特征和中医也有区别,因此在约定俗成性这一原则的处理上必须对两者加以区分。中医经过漫长的发展在国际上已经取得重大成果并已得到国际认同,而瑶医目前在国际上处于起始发展阶段,并不成熟,目前瑶医的名词术语的英译资源并没有形成国际通用的译名,因此“约定俗成”这一原则并没有对应的瑶医术语翻译。同时,由于两者概念上也有区别,瑶医英译人员在借鉴国际上已“约定俗成”的中医名词术语时,要谨慎对待。
另外,虽然瑶医药受到中医药的影响较大,瑶医名词术语英译原则按照虽然以上四个原则可以借鉴中医术语翻译,但是由于瑶族的语言特性和瑶族人民生活的地理环境,瑶医药有其特色,其术语翻译借鉴中医药术语翻译时,必须突出瑶医药术语本身的民族特色,因此应将在此四个原则的基础上加上民族性原则。由此,瑶医基础理论术语的翻译应遵循的原则定位为对应性、简洁性、同一性、约定俗成性以及民族性。民族性指的是:译名应具备瑶医理论术语中所蕴含的民族思想、文化和哲学理念。
五、瑶医术语英译方法及策略
由于瑶医理论术语和中医术语存在一致性,而瑶医术语翻译的发展仍旧处于起始阶段,因此,瑶医理论术语的翻译不仅仅要统一其翻译原则,在翻译方法和策略上,也可借鉴中医术语翻译方法和策略。中医术语的翻译方法包括了音译法、直译法和意译法。音译法指的是翻译时根据源语言的发音特点使用拼音来代替一些尚未命名的新术语;直译法指的是根据源语言的字表含义直接将其翻译成专业术语;意译法指的是将术语名词根据词的内涵将其意义翻译出来。以上三种方法各有其利弊:音译法虽然简单便捷,直观体现了瑶医术语中的方言特色,但是对外国读者来说却不容易理解;直译法具有较高的回译性,能够较为准确地赋予术语翻译专业的内涵,意译法对读者来说能够准确地理解术语的词义,但是直译法和意译法都容易造成源语言的文化丢失。因此,瑶医理论术语翻译在借鉴以上三种方法时要分清其优劣,以求最大程度地保证瑶医理论术语翻译的准确性和规范性,保持瑶医的文化内涵。
在国内,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和中医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传播,汉语拼音在世界范围内的地位得到了不断的巩固加强。虽然有部分学者认为音译法弊病明显,在翻译时应尽可能少地使用此种方法,实际上,音译法在中医翻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此,为了保持瑶医的民族特色,向外国传递瑶医文化,同时使读者了解其术语的词义内涵,在进行瑶医理论术语翻译时,如果术语具备非常特殊的瑶医文化特色,仍可以采用音译+直译或意译的方法进行翻译。如瑶医的核心理论“盈亏平衡”,则可音译为“Ying and Kui Balance”,但是由于国外读者对“Ying”“Kui”的概念还缺少理解,因此,译者在翻译时除了遵循音译策略,还可以加上直译的方法,这更有利于外国读者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在盈亏平衡理论里,有“盈则削之,亏则补之”一说,盈指的是充满、溢满,盈则满、满则溢;亏指的是因正气不足而虚弱。因此,“盈亏平衡”最终可以采取的译名为“Ying and Kui—Full and Deficiency Balance”。而在另一理论“气一万化”论中的“气”与中医中的“气”一样,因此“气”的翻译可参照中医的“Qi”。在瑶医理论中,人体生命活动中存在各种物质活动,人体的“上、中、下”三部之气是一个整体观念,形成“一气”的概念,因此,“气一”可翻译为“Total Qi”;在“万化”这一理念中,“万”指的是人体生命运动方式的多样性,“化”指的是变化。因此,“气一万化”指的是万物的生成、变化、强盛、衰落都取决于气的运动,其对应的译名可以是“The Infinite Transformation of Total Qi”。
六、结语
瑶医是中国传统医学中的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其起源发展都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瑶医与中医一脉相承却又有其明显的特征。为了推动瑶医的国际化,其英译工作必不可少,然而如今极度缺乏从事瑶医英译的工作人员,不利于瑶医的对外发展,需要更多的译者进行尝试。英译人员在瑶医英译时,可借鉴中医翻译发展成果,在瑶医英译实践中不断摸索,形成信度较高的瑶医英译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