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研究

2020-11-19吉林农业科技学院

长江丛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心理咨询辅导员心理健康

■赵 婷/吉林农业科技学院

一、前言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坚力量,辅导员在大学生的生活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他们在思想上引领学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在生活中贴心照顾学生的日常,在学习上积极营造良好的学风,在心理上培育学生阳光健康的心态,在这些工作职责中心理健康教育具有独特性,它对辅导员的专业技能和经验储存有着很大的关系。

二、辅导员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

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部对辅导员规定的岗位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第43号令,也就是《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第二章第五条第五点中明确指出,辅导员的职责包括 :“ 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协助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心理问题进行初步排查和疏导,组织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宣传活动,培育学生理性平和、乐观向上的健康心态。”并且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提出构建心理育人质量提升体系,具体要求为 :“ 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结合,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深入构建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平台保障“五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着力培育师生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促进师生心理健康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协调发展。”

因此,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职责要求,是使命和担当。另外,从辅导员专家化队伍建设和辅导员考核的具体要求中,也可以看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和效果是影响辅导员个人发展的一项指标。

三、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困境

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使命和担当,但是辅导员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往往遭遇困境,笔者所在的高校的办学思路是以农(特产)为优势,以实践教学基地为依托,加强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校的专业以工科为主,在辅导员的交流中普遍存在遇到学生心理障碍不知如何判断、不知如何处理等情况,影响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经过笔者对吉林省内部分辅导员的访谈和调查,分析引起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辅导员心理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良莠不齐

高校聘任辅导员的要求一般为硕士研究生、中共党员,对于辅导员本科和研究生的专业没有具体要求,这个招聘的基本条件就决定了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在初入职时基本是不具备的。在对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调研结果中显示,具备心理学、教育学、医学相关专业背景的辅导员占辅导员总数的8%;入职1-3年取得心理咨询师执业资格证书的辅导员占辅导员总数的16%;经过系统学习和专业培训的辅导员占辅导员总数的80%,其中培训的次数为每年1-2次。

从这个数据可以明显看出,大多数辅导员的心理学专业知识在初入职的时候是不具备的,需要在工作的过程中对心理学进行后期的培训来提升,而且,省市相关部门和高校组织师资队伍培训的次数相对较少,覆盖面小,不能使辅导员普遍接受专业教育。

因而,辅导员在面对学生的情绪问题或心理障碍时,往往缺少应对的自信心,对于学生的来访不知如何是好,不能及时界定一般心理障碍、严重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甚至有时候因为缺乏对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敏感性而错失对学生进行心理干预的最佳时机。

(二)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和条件不充分

随着教育部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度的提升,许多大学已经建立了专门的心理健康中心,按照教育部的要求配备了心理教师,建立了专门的个体咨询室、团体咨询室、沙盘治疗室等场所,引进了心理测评的软件,在硬件条件上基本满足了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

但是在院系层次,专门的心理咨询室还无法全覆盖,学生与辅导员交谈的时候没有私密、安全和舒适的空间,不便于学生在良好的环境氛围中敞开心扉。另外,在开展团体心理素质拓展活动的时候,需要许多道具,例如在进行团体凝聚力的提升活动时,需要用到大型充气道具,在道具缺乏的情况下,辅导员只能选择开展涉及到的道具简单易得的活动,影响活动效果。

(三)辅导员身份与心理咨询师身份的冲突

许多辅导员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尤其是进行学生个体咨询的时候会遇到瓶颈,学生不敢或者不愿意对辅导员袒露心声,但是心理教师遇到此类问题的情况却少很多。学生在进行个体咨询的时候,面对辅导员往往是被动的,面对心理教师往往是主动的。这样的情况给辅导员带来很多困惑,也不便于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通过对辅导员的身份和心理咨询师身份的分析可以得知,这是由于身份和工作内容的不对等产生的冲突。

首先,辅导员的全称是思想政治辅导员,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者,其工作职责有鲜明的政治色彩。有心理疾病的学生可能是罪犯、可能是心理变态、可能有反社会人格,辅导员有责任和义务指出学生行为和思想的不对之处,指引他正确的道路。来访的学生面对辅导员对自己的否定,自然就会产生阻抗心理,严重影响心理干预的效果。辅导员面对一个怀着不道德信念的有心理疾病的学生,要解决的不仅是学生的心理问题,还有学生的道德问题,很容易陷入教育和生命的两难选择。而心理咨询师只关注人们的心理健康,不去评判学生的行为和信念是否道德,他们是倾听者、理解者、支持者,更容易获得学生的信任,而信任是建立沟通关系的基础。

其次,从伦理学的角度来说,辅导员是教师,与学生的身份不是平等的,教师的身份对学生有教导、引导、指导、批评的责任,学生对教师要抱有中国自古以来尊师重教的礼仪。师生之间的关系近乎于学生和家长的关系,学生既依赖于辅导员,又不愿意辅导员约束自己,既信任辅导员,又不愿意让辅导员知道自己的秘密。辅导员和学生身体距离较近,但心理距离较远。

心理咨询师是收费的,来访者对心理咨询师的信任,相信心理咨询能给自己带来帮助,付费咨询是信任的最好表达。收取咨询费后,意味着咨询关系的建立,自然就形成一种服务合同关系,也表明了求助者的诚意和信任,同时,也赋予了咨询师责任和义务,使得咨询双方始终保持一定的现实距离,容易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学生更愿意向不会影响自己现实生活的陌生人倾诉,心理教师或者心理咨询师在生活中与学生几乎不存在交集,身体距离远则带来了心理上的安全感。

四、辅导员走出心理健康教育困境的渠道探索

(一)整合资源,为辅导员接受专业的心理学培训提供机会

积极开展心理学的培训,让辅导员接受正规的心理学专业教育;组织网络课程学习,作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定期开展心理沙龙、讲座、案例分享、报告等活动,促进辅导员之间、辅导员与心理教师之间、辅导员与心理咨询师之间的交流。

(二)完善制度,为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创造条件

以项目化管理的方式,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经费下放一部分到各个学院,激励辅导员积极探索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展的方式方法;利用学校现有的条件,积极争取个体咨询的场所;建立完善教室、道具借用制度,让辅导员在需要的时候能快速及时地使用教室和道具。

在高校开展心理咨询工作时,根据学生的情况划清心理委员、辅导员、心理教师、心理咨询师、心理医生的职责界限,将有助于辅导员没有负担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猜你喜欢

心理咨询辅导员心理健康
提高少先队员“四史教育”有效性 辅导员可以怎么做
“割韭菜”的心理咨询行业亟待规范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心理咨询:架一座心灵的彩虹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心理咨询不简单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