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建筑装饰专业审美教育探索

2020-11-19郝梦琪

散文百家 2020年8期
关键词:专业课美的意识

郝梦琪

安徽审计职业学院

一、背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推动产业化的进步,高校不断的扩招,高职院校更是在2019年扩招100万人。人数激增的今天,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已经在不断的进步和改变。为了促进学校育人和学生回报社会的目标。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各高职院校大力改革教育发展目标,把握改革方便,加快创新体系,深入与企业之间的合作。高职院校的课程多更加注重实用性和需求度,使学生在校内接受教育后更好的参与企业实习、实训等实践活动。

装饰建筑专业是为保护建筑物的主体结构、完善建筑物的物理性能、使用功能和美化建筑物、采用建筑装饰材料对建筑物内外表面及空间进行处理的过程的实用性专业。此专业对大学生的审美能力要求极高,他们既是美的接受者又是美的创造者。所以在本科院校的招生计划中严格要求是通过艺术类考试的艺考生才能报名该类专业,学生毕业时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但是在高职院校该类专业一般属于工科,招生时也未要求学生具有绘画功底。学生入学时对该专业可以说是完全不了解。该专业的专业课对学生的要求较高,不但需要学生掌握各种绘图设计软件,还要求学生拥有一定能力的手绘能力。所以只能将学生的专业课程尽量压缩在大学生活的前两年,专业课程包括室内手绘平面表现技法、AUTOCAD施工图绘制、室内平面方案设计与施工、室内手绘单体表现技法、3Dsmax室内家具建模、室内家具设计与施工、、室内Vray渲染/PhotoShop效果图后期等。如此繁多的专业课中却缺少学生对于审美能力的系统课程。

二、存在问题

1.理论知识缺乏。大学生对美学的理论知识、史论知识知之甚少。主要内容包括美学原理、美术史、艺术史、设计史等。大学生对过去辉煌的艺术成就都不了解又何谈解构创新,艺术设计应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进行新的结构重组,否则辛辛苦苦设计出的作品连前人的一半水准都无法达到岂不是贻笑大方。而专业课老师普遍认为美育的工作并不是专业课老师工作的重点,在进行专业授课的过程中,往往更重视教育和技能的传授,而忽视美育的渗透和实施。美育教育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工作,它需要不断的改变适应审美能力差异较大的群体。

2.审美能力不足。如果说审美理论知识是基石,那么审美能力则是框架。审美能力就是对于美的鉴赏能力。是指人认识、理解、感受、判断美的能力。它是由先天的审美理解加上后天的审美学习,在不断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重要能力。尤其是对于建筑装饰专业这种对审美能力具有高要求的专业来说,审美能力的高低更是决定了一个学生的发现力、想象力、创造力。试问如果一个学生连何为美,如何审美都不知道,那么他该如何去创造美,如何去设计出满足客户需求的设计图纸呢?

3.缺乏审美实践。审美实践是人类有目的地欣赏美、创造美的行为及其过程。包括人类历史性和个体共时性的实践,是人的社会实践的组成部分。审美实践不仅是欣赏美更是创造美的过程。而现在大学生对于美的接受大部分来自于书本和网络,亲身体验的感受少或近乎没有。

三、提高审美能力

审美素养包括认识美、评价美、感觉美、鉴赏美、享受美、表达美、创造美等意识和能力。这些都可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加以培养。

1.接收美的信息。大学生系统的学习美学原理,理解美的知识和理论。再在知识的指导下,去接触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初步培养认为美的能力,使他能对各种美的信息表示关注。

2.培养审美习惯。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自己的审美习惯,逐渐进入审美状态,自觉的分辨美丑善误。最终形成自我的特别的审美。我们在听一首歌、观赏一支舞、欣赏美丽的景色、看到美好的人儿时都是我们在接触美、接收美。我们享受着美好带来的身心的满足与快乐,在此同时又培养了我们欣赏美的能力。变被动接收为主动感受。

3.形成审美意识。审美意识是审美主体对客观事物的美的感受的能动反映。一般我们把审美意识叫做美感。,马克思主义美学认为审美意识源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形成良好的审美意识可以更好的指导我们进行审美实践。审美意识的形成和不断提高的过程就是我们审美能力的提高。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升华,是更为丰富高雅的要求。

4.完善审美心理。完善审美心理结构,也就是指审美素养的全面提高,表现为审美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全面增强这两方面。审美感受能力包括审美的感知、想像、情感、理解等多种心理因素。其中,审美鉴赏能力形成的前提,则是树立高尚的审美理想,把握正确的审美标准,具有高度的审美修养。

所以在对大学生的审美教育中,学校和老师要充分根据专业特点,合理安排课程规划。不断吸引学生的审美兴趣、激发学生的审美潜力。培育出具有审美能力专业素质人才。

猜你喜欢

专业课美的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服务学习在高职社会工作专业课内实践教学中的探索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
关于大学专业课排座位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