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路花语
2020-11-19
齐凤艳
笔名静铃音,有诗歌、散文、文艺评论发表在《芒种》《扬子江》诗刊、《海燕》《辽河》《散文选刊》(原创版)《中华文学》《羊城晚报》《精短小说》《人民日报》海外版、《黑龙江日报》等;出版、合译作品两部。
那一小撮雪
冬日在花坛最后一小撮雪中
流连,温顺的样子
令我对它心生怜爱,那块隆起的白
会越来越小
覆在其上的尘埃和小孔将与之一起
不见踪影
边缘处泥土湿润
消失之事物其实都留下了痕迹
无须寻找,因为一动了寻找的念头
它就重现
于是此刻我需要做的是
牢记它现在的样子
风中
午后的天空很清澈
我必须先告诉你这一点
每次到郊外
你都要先仰起头,看着蓝天,转个圈
“天气可真好”
你清澈的
声音
此刻在这二月底雪后的湿地
与微风在一起
广阔的薄翼一样的吹拂啊
远远的,近近的
各色的蝶
我不知在这飞舞中走了多久
夕阳
留恋浮冰上半融的雪窝
浅浅的金色里
经年的芦苇轻轻地摇
今晚,我是个无趣的人
今晚,我是个无趣的人
不进入眼前的夜色吧
兰花那么静
我这心绪会扰了它水中的影
光线会越来越暗,但那
映像还在,水在
你流过我心底的河
赵 俊
1995年开始创作。曾在《诗刊》《花城》《中国作家》《上海文学》《解放军文艺》《红岩》《雨花》《散文选刊》《扬子江》诗刊、《诗歌月刊》《青春》《诗潮》《诗林》《江南诗》《作品》《草堂》《广州文艺》《西湖》《野草》《天津文学》《广西文学》等刊物重点栏目发表长诗、组诗及诗歌随笔。出版诗集《莫干少年,在南方》。
双林小书店
越过数座古桥,寻找到埋藏在
街巷深处的书。句子挣脱
灰尘的牢笼。在六月的午后
刑满释放。我们粉嫩的双手
充当柚子叶,为它洗刷冤情
陈年的案卷,被重新改写
店主花白的眼镜,是否也有过
蒙尘的时刻?在来往的游客中
旧时的欢愉被兑换成快速的脚步
甚至不会停下来,缓慢地咀嚼
一碗小馄饨。沉溺在快速泳衣之中
古镇输出的选手。创造惊人的纪录
当人们游出习俗的河流。阅读便
成为习惯的遗址。当我们挑选
翻译文字组成的军团。反击的巷战
在无声息地进行。它将使欢场重现:
那些沉默的岁月,穿着长衫的少年
拿着线装书跨过桥墩,在凉亭逗留
近处的寺庙,远处的教堂都在讲述
自己的经书。被桥包围的古镇
分割成长卷中的单元。生活在书里的
每个人,都是流动的象形文字
努力活出经典的模样。每次的挪动
都藏掖古典的松脂,却拒绝引燃物
砥砺时刻
第一次握手。梦被灌入晨风
昨夜的种子。在砥砺时刻
开始搜寻到阳光。手拉手的日子
被无限延伸。汇聚初心的河流
直到照进现实的堤坝。繁华的
沿岸异色的花蕊。在这个春天涌现
花的芬芳,在阳光的烘焙中
达到峰值,在正午时分
你们曾在淬火的岁月,一起
经历沸腾的瞬间。火花浇筑出
青春岁月的大鼎。镌刻的姿态
成为被定格心中的默片。而在时代的
放映机。它们永远有着永恒的
流动的美。无论你身在何方
无论人生的黄昏,有多么
凄凉的景致。当它重印
火花栓又将开启。这不是
梦醒时分。这是为了让眼角膜
再次亲吻那些动人的影像
直到你说:“我已经经过的砥砺时刻
像女儿红一般被时代揭晓”
昆曲时间
没有玉盘接住变碎的声音
没有人,用心底仅存的徽墨
去描写旧日历里,琥珀般
凝结的妆容。如果水袖挥舞
震荡出两岸碧潮都能听到的笳声
如果灯火,烧制出一段新鲜的时光
台下的耳朵,将要如何旋转才能
返回到汤显祖的桥段。千灯古镇
迂回的石板路,设置了褶皱和障碍
柳梦梅游园的途中,那被虚构的蝴蝶
此刻是否正进入剧院的城池
她的每一次复活,都在古镇的窗棂
留下灵猫般的抓痕。复制生命比
复制死亡更残忍,在悲欢离合中
耗费的眼泪,从江南的河道中被
廉价地提取。不经过阳光的蒸发
就完成更新。当水袖里的身体
也在经历着自己的人生,她是否
将昆曲的经验代入其中?她是否将
成为新的剧作家?在喧嚣的时代
摩擦出的声音,成为二胡般的伴奏
现在,砚台已在桥墩旁发出微光
无线电信号般,游弋进她的手掌
程 川
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人民文学》《四川文学》《青年作家》《星星》《诗歌月刊》《绿风》《芒种》等全国100余家报刊。出版有个人诗《小镇之恋》《旷野上的灯火》等。
细雨之晨,闻子规声声
那鸟声,是一把
钝刀,
山水作响。磨亮了,
多少个朝代的辰光
难眠的、早行的人,
并不孤单。
怀揣一块一一
群峰之上的磨刀石
落在人间的雨
贫穷的人,听听雨声
也是好的
雨追问着雨,雨追打着雨
听雨的人,融进了一滴雨声
触摸雨的前世今生。雨落在
庙堂之高,落在江湖之远
听久了。听雨的人
嗅觉也变得异常灵敏
这落在人间的雨
让整个人间
弥漫着陈年的味道
孙启放
著有诗集《英雄名士与美人》(安徽文艺出版社1994)、《皮相之惑》(安徽文艺出版社2015)、《伪古典》(宁夏人民出版社2017)等。获安徽省政府文学奖。
爱意渐冷
枝头水果、谷粒、飞禽、走兽
从来只是敬献给土地
而不是我们想当然认为的
敬献给人类
被僭越的事物不断摇首
弃乱?非只情事
英国人发明纹理清晰的卡其布
沾满了炎热的印度泥巴
独立战争,莱克星顿的第一枪
疲惫的帝国黄昏
吃进去的光线
可弯曲的光线
老牛顿拒绝成为新时代公民
爱意渐冷。人类创设了历法
时间被算计;尖锐的疼痛
三叉神经上游走
没有任何一个日子能让你无所事事
无理之妙
蛙鸣,春水满溢的淫荡气息
病,可以爱
溃烂。潜意识是一条河流
我们被接受的是
“土地松软而山脊坚硬”
这是否为
人类史不可穷尽错误之一种?
无理之妙。行进于矿井深处
必脑洞大开?
当蛙鸣催生蝌蚪
错误,已经撕开表层的铁皮
时光机贻误的时光
谁将遭遇不测?
英国人鲁伯特·瓦耶特
导演出石块一样的灵魂
《猩球崛起》中的猿终于举起了枪
窄窄的额头下
受压迫者觉醒时决绝的眼神
比所有噩梦加起来
都要可怕
疑似
毁掉花圃,实用主义者
选择种菜是有理的;
被小人物命运
感动出泪水
女孩毁了妆
恼怒后加深了人生的怀疑
这是无神论者的喘息;
而餐桌上考究的“色、香、味、型”
是人类对自己创设的
美的冒犯。
董洪良
作品见于《人民文学》《诗刊》《星星》《草堂》《青春》《青年文学》《作家文摘》《文学报》《中国青年报》等全国近三百种刊物;多次获全国诗歌奖及征文奖。出版诗集《嵌骨的爱痕》。
观碑刻
想到石刻,我就想到
斧劈刀砍的人世。铁锤
钢刀,刀刀字里带骨
面对面耍泼斗狠
无视这江河日枯和山野声响
风声中,有多少朝代挨在一起
记载山河壮美和辽阔天地
持刀持锤者硬起铁石心肠
把自己当成大地史官
刻画千年,印在碑石上的
一个字可能花了吧
我仿佛看见凿碑者屈下身去
反复凿打,反复砂磨
姿势如禅修者般临石面壁
壁上的字,像从滚烫的火炉中
取出的一块铁,烙印在上面
看的人一阵沉寂,而山风气绝
爱情天梯
六千多步梯级,伫立
在莽莽大山和天空
以爱之名,可能很少
痴情者才走到你的深处
一步一梯石阶
像一步一个磕头
你在哪里,有情人
便潮涌和攀向哪里
这世界多么浩大
它淹没了你我俗世的心
谭晓春
中国散文诗学会会员,湖南省作协会员,湖南省诗歌学会会员,在《诗刊》《北京文学》《安徽文学》《湖南文学》《芙蓉》《诗歌月刊》《草堂》《花溪文学》《湖南日报》等报刊发表诗歌500余首。出版诗集4部。有诗作入选《湖南诗歌年选》《中国诗歌年选》《中国诗人年鉴》等。
渐渐地苏醒于这一夜
我站在进村的牌楼前
遥望滔滔银河想告诉朋友
我正挤出黑暗的空间
看一片庄稼在成长
夜风裹挟着桂花飘香
冷月照射的田野
我坐在等待修复的方向
静观一切
一堆堆泥土在蠕动
深藏在泥土下睡眠的物体
慢慢地移向河流
雨燕归巢月色中秋天婉约
最大的告慰就是村庄的年轮缝合了
几片湿漉漉的落叶
如发黄的信纸
像雨夹雪飞向远方
远离的事物又回归
死了的记忆又复活
让倾斜的大门重新端正平衡
一夜秋风让炊烟升起
我翻动门槛的身躯
支撑起牌楼的横梁
我的思绪渐渐地苏醒于这一夜
带着远古的泥土
农历中的节气
开始灌浆最早的水稻田
躬耕着立夏的背影
一粒稻谷喂养的乳名
让心跳加速
露水一般澄澈晶莹
月亮是一枚玉石
风中传唱的稻语
走到今天农夫的歌谣
唱着永远荡气回肠
哗哗清幽的流水
照彻记载的农耕文字
多么的文雅古朴人类都知道
一册历史教科书
翻开一页又一段
稻田的根基和底座就像
花蕊的秘密
作为一切文化的肇始
那片碧绿的禾苗
为《陆贾新语》
记载神农的“五谷”
有了凝重的色调
满目事物就有了反向的痕迹
那些已经炭化的稻米
带着远古的泥土
唱出八百里的经文
一曲环抱而淌的小河
修行到大海光泽而湛蓝
像一卷史册
整个五月乘着一片月光
驰越了五湖四海
家乡的山水
在墟烟里茁壮的颤抖
一切都在苍茫的深处
江南的湿润淹没了深厚的怀念
他们是幸运的生命还在
就一定去追逐远方的落日
五月十二日像一卷史册
从盆地的封面上苏醒
他们背着行囊
长长短短地说着西南方言
肩挑的生活岁月的栽培
在寒风漫长的流放中传承
那些弯曲的脊梁仿如乞丐
支撑着奔跑
含着疼痛与四季的演变
当它们放射命运的冷眼
用尽一生的力量
太多的日光像宫殿里的念唱
而内心的乌云在生活里跋山涉水
徐甲子
原名徐排芳。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有诗作见于《人民文学》《诗刊》《星星》《诗选刊》《草堂》等百余家报刊,著有诗集《纸上时光》等。
一些死亡,必须祭奠——悼洪烛
一些死亡,必须祭奠
海子,陈超,祝凤鸣
还有,刚刚离世的洪烛
他们都没能走过,一个甲子的年轮。
这个被病毒感染的春天
一些死亡,必须祭奠
如一支烛火,燃烧得那般疼痛
在照亮他人之时,自己却走向死亡。
这个春天,我不敢写诗
这个春天,我不敢写诗
不敢描画失容的花朵
不敢面对被封住的脸嘴
不敢目睹白衣天使的眼泪
不敢诵读那些揪心的数字……
我不敢书写呜咽的河流
不敢书写抑郁的青山
我整日蜗居于家中,准备
将鼠年不祥的春光,消耗殆尽……
风吹来,一些烛火熄灭
另一些烛火,摇摇曳曳
在这命运多舛的世间
必将经受,又一场风雨的来临……
吕建军
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诗歌散见于《诗刊》《星星》《四川文学》《飞天》《诗林》《诗歌月刊》《诗选刊》《绿风》《诗潮》《扬子江诗刊》《中国校园文学》等刊。作品入选一些权威选本并获奖。著有诗集《遗址书》等。
冬日:麦积山
草木已经放下全身的枯萎
风在慵懒的阳光中偶尔露一下马蹄声
麦积山——
不需要草木花树的羁绊
一山的佛陀:要么微笑,要么沉思
剃度众生。沐浴万物。没有贵贱高低
一曲琴瑟,携一汪飞天从壁画中活过来
一朵祥云,驾蜿蜒群山流淌浸骨的辽远
我沿着古人凿刻的廊道
感受魏晋唐宋的风光。感受广袤的人间
这些来自时光深处的尘埃,像永恒的光晕
被人们反复地吟唱着
卸下尘世的喧嚣,麦积山:
一截木桩,像翘起的云梯。载着万千众生
一座佛龛,像浩瀚的经卷。漫漶无边修行
在一座石碑前
陶器和碎骨刻成石碑上的文字
宽厚的城墙落着战马的嘶吼
时光的碎痕伏地成灰
堡门、古道、静谧的南小河……
身披久远的铠甲,裸露傲骨
谁在斑驳的城址上
用满地青蒿书写历史,书写英雄的浩歌
山带着山起起伏伏
气吞万里
厚重的黄土滋养十万里江河
十万里浩荡
枯萎的是一个四季的茅草
风腐蚀渭北的一角断垣
只有说不尽的沧桑
依旧如横流的月色泛着人间的光芒
一处遗址,一座石碑
诉说历史和磨难
时光的铁锈上尘封着王朝的蹄音
赵之逵
鲁迅文学院89级高级班学员。诗作散见于全国多家文学刊物和诗歌平台,1992年出版第一本个人诗集《流动的光斑》。
播种
种在地里的,不只是烤烟
还有豌豆和青花,还有农民
一年一季、关于丰收的心愿
所有杂草已分期清除
滴管眼对坑地,排到了田间
像在哺乳
每一株农作物都是农民的子女
爱均衡一些
能保证它们健康成长,彼此一生待见
条件好一点的,用薄膜
盖了一所所
可以随意调节冷暖的房间
云舒云卷
霞光,美艳了西天
这是一天之中,劳作最好的时辰
站在地球的中心,农民以锄头为轴
要把所有农事,逐一画圆
风向
如果不是停下来,就嗅不出
小雀花深藏于舌尖下的暗香
风穿过薄柔的清晨,停在脸上
这久违的抚摸,火辣辣的
仿佛田野里一生守护着麦的穗
轻轻,扎痛每一个不经意的造访
走累了,就歇一歇吧
顺便躲躲凉。比如现在
望着田里残缺的秸秆
回味四月
那一片一片金黄色的麦浪
顺便认识一下
眼前这座不太高的山
如此豁达,包容,从不伪装
原谅了说变就变的天气
放任呵护过生命和青春
而今废弃的薄膜
在任何岔道,随风,随意游荡
很想成为这样的山
哪怕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也要如此坚定地站着
成全一众草木
时时,于风中绿绿地招展
天气
说好的话
风一吹,就散了
天上,徘徊着他乡的云
老天爷也有心结
让那些写在纸上的云
就这样黑着,黑在眉宇
仿佛一团泥
没有阳光,花也很忧郁
臭婆娘和奶桨花
看上去比平常暗淡一些
走着走着,人就累了
有时候,就是一句贴心的话
一个温暖的眼神
留住了长年漂泊的脚迹
树,最先收到了雨的消息
苦闷太多
哭出来,是最直接的宣泄
丁卫华
江苏省作协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有作品散见《鸭绿江》《延河》《奔流》《大河》《中华文学》《湛江文学》《浙江诗人》《椰城》《诗潮》《绿风》《中国诗人》《岁月》《作家报》《扬子晚报》《上海作家》等报刊。出版诗集《匆匆那年》《隐喻》(合集)。获“相聚鹏城”全国诗文大赛银奖等多个奖项。
下渚湖
沉静是所有过往的注脚
一段湖的静
就是江南的静
就是一草一木的静
静谧是今天特质的主题
风刺骨
阳光暧昧
芦苇的前世今生在不断演绎
河道时宽时窄
芦苇时高时矮
时枯时绿的断层交替
水是有灵性的
草也是有灵性的
飞过或驻足的鸟是有灵性的
下渚湖是有灵性的
这些浅冬来游历的过客是有灵性的
亦如那沉默的画舫
也灵动出一抹胴色
深深的扎入下渚湖澎湃的胸怀
防风古国
禅让刚走过一段时光
所有的美好
开始盛开
所有的欲望
肆意膨胀
世袭作祟
水患的天敌
在江南部落频频捷报呈现
疏比堵成效显著
样板是惊人的
也是恐惧的
唾手可得的华宇
在会稽山定格
胸口的洞可以作证
防风古国在
防风的一草一木在
防风的白血在
“空洞”这个标记永在
会稽山
被定义是一种美
是一种与世隔绝的美
淡雅恬静
被发现也是一种美
一种被深埋异处的美
传说很美
传说背后的故事凄美
一段往事与一座山的美是同等的
一壶酒的浑浊与一壶酒的回肠是等
量的
一段激情属于江南
也属于伟岸的防风氏
属于温情的会稽山
属于那碧波荡漾的下渚湖
属于那炙热的枫林树
属于那婉约情调的丝竹
属于那刀光剑影下的温柔
饶宝康
四川攀枝花福田镇农民,初中生,现在云南永胜的山上打石头。工余用手机写诗。
梦
一架飞机
从梦的空间里飞过
无声的轰鸣
唤醒了被无数白天模糊的寂寞
原来我的思念还在啊
在这只漆黑的大箱子里藏着
一棵树把花朵存储在年轮里
一层层的波纹
像银河的呐喊
无边无际
青春攒下的激情
如金钱一样
被单调的日子耗尽
只有走进这深重的夜
才知道我还没有输光
我还有座梦的宝藏
破碎
你捧起的这捧泥土
或许就是哪一座神祇的飞灰
你要学习接受我的坍塌
你也终将会走向破碎
不用去羡嫉别人的辉煌
就如没人会在意我们的骄傲
这世界我们的支撑只有彼此
心怀敬畏
感恩所有养育过
或没有养育过我们的事物
因为我们下世为尘
也要将他们反哺
握紧这段属于我们的时光纤毫
谁的豪言都不会不朽
谁的天涯都没有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