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才梯队语境下青年心理健康教育探讨

2020-11-19周凤娇兰州市城关区委党校

长江丛刊 2020年12期
关键词:青年人心理素质年轻人

■周凤娇/兰州市城关区委党校

2018年兰州市重点人才项目《基层微智库人才集聚平台建设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环境变化的影响,当代青年的思想日趋开放,促使传统性道德监督约束力下降,加之在不断变迁的社会活动和科技进步中,网络的飞速发展以及人们价值观的微妙变化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使当代青年的心理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特别是作为处于青春旺盛期的高层次群体的年轻人,充满了风险和挑战性,他们具有开阔的视野,活跃的思维,追求个性化的发展方式,充滿着色彩浪漫的情感元素,但同时也面临着新的心理健康问题和各种思想压力。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值得全社会加倍关注和探讨。

一、青年人才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一)心理健康教育是青年人综合素质提高的方式之一

作为高层次知识群体的年轻人是基层人才储备的重要来源,其心理素质、创新创造能力、学习和社会竞争能力、环境适应能力、身体健康状态是能否实现远大目标的关键所在。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个青年群体的心理素质的健康与否,主要取决他们接受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措施是否得当。心理素质是主体在心理方面比较稳定的内在特点,包括个人的精神面貌、气质、性格和情绪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1],年轻人求知和成长,实质上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教育提供给青年人的文化知识,只有通过自己的选择、内化,才能渗透于其本能特质中,使其从幼稚走向成熟。这个过程,也是青年的心理素质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2]。因此,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在年轻人的心理素质和思想意识,对其进行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理想信念引导,要把心理健康教育与专业基础教育放在同等高度来提高青年人的综合素质来抓。

(二)心理健康教育是青年人道德规范准则的升华

青年人一方面以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接受的道德规范、行为方式、环境信息、社会期望等来逐渐完善自身的心里素养;另一方面,以客观存在的价值观念作为心理生活中对自身的一种衡量、评价和调控,它影响着自身长远的进步和发展,青年人要以中国传统的道德规范准则和现代社会发展要求来严格自己,使自身的心理素质得以升华;其次,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所处的教育环境密切相关,并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不是消极地单一模式的改变、调节和提升,而是在改变、调节过程中能动地引导学生把握好发展方向,以中华民族最为高尚的道德准则调整自我,对自身的行为进行规范而正确的认识评价,从而达到优化心理素质,提高身心健康,面对复杂社会的变化。

(三)心理健康教育是青年人自信心培养的有效途径

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大学培养新一代专业人才的有效途径,在这些专业人才走向社会时也必须持续在职业生涯中不断去鼓励、引导、激发这一梯队人才的智慧来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贡献。心理健康教育要通过活跃青年人的自信心理念,正确认识自我,提高对不同环境的适应能力,最终实现人生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年人的自信心培养,是心理素质培养的重要环节,良好的自信心是去除心理障碍的必备条件,要通过心理健康和多种途径的方法来培养,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四)心理健康教育是青年人创造创新能力意志的强化

健康的心理是青年人创造创新能力和持续发展的必备条件。健康的心理素质,能充分发挥青年人的聪明才智,能很好的创造创新,将智慧和能量最大化。

社会进步和未来发展,绝对不能出现心理危机现象,社会压力是考验青年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为此,就要强化对青年人的适应性、承受力、意志力、创造力、创新力以及坚定信念的心理意志的教育与培养,让青年人在思想信念中树起铸就中国梦的远大目标,不仅要体现在思想品德、创造创新方面,还要能承受来自各个方面的挑战压力和战胜困难挫折的心理准备,从而引导他们提高心理素质、更新观念,走向成熟,参与竞争,超越自我!

二、青年人才的心理健康问题的影响因素

青年人心理健康问题的影响因素主要有:

(一)环境变化的影响

社会发展迅速,竞争激烈,但对于刚刚走进大社会的年轻人来说是一种新环境的考验,环境发生了本质的改变,新的团体,新的生活和新的工作生活方式,一切都得靠自己独立来完成,导致一些在青年人进取心降低而产生失落感、焦虑感、消极感等不良思想,较为严重的还会出现心理障碍以及精神异常现象,如果不及时发现和教育,就会出现不可弥补的严重事件和意外事故。

(二)社交能力的影响

社会交往、人际关系、自我意识是青年人非常重要的问题。有不少年轻人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存在自闭症状,自我封闭意识浓厚,性格怪异孤僻,人际关系紧张,失去了有效地解决问题和处理矛盾的能力;有时候他们又迫切需要社交的愿望,彰显自己社交的能量,但受到交往方式的变化,社会思潮的影响,社交的基本技能和不成熟的交流手段等影响,使得一些年轻人陷入孤独的境地。

(三)困难及挫折的影响

绝大多数青年人是在家长和教师的保护下一帆风顺地成长起来的,很少遭受过严重的挫折,更缺乏独立承受挫折的心理能力,因而,遇到困难就让步,遇到挫折束手无策,耐受性比较差,从而造成他们焦虑、烦恼、自卑、痛苦、嫉妒、失望、逆反等不良心理。

(四)就业压力的影响

就业是年轻人最为关切的事情,是否能按照自己的心愿就业是广大年轻人最为头疼的大事,高校在多年的扩招中增加了就业难度,加重了这一年轻群体的心理压力,行为责任有时会出现偏差。在这种就业压力的影响下,对个别性格内向、心理适应力弱的学生,是难以解决的现实矛盾。

三、对青年人才的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探索和尝试心理素质方面的教育举措,对青年人心理健康素质的提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一)为青年人健康成长建立良好文化氛围

良好的社会文化能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有着催人奋进的激励作用和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通过社会文化建设,充分发挥自然环境陶冶性情、修身养性之功能,营造一个积极向上、民主和谐、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相互激励的人际环境,产生一种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和人格的升华,使高层次知识群体的年轻人有一种归属感,心理上有所依靠。另外,良好职场文化环境的建立还需动静结合,并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职场团建活动,以便形成一种和谐、奋进的文化环境,促使他们的精神世界更丰富、更健康,最大限度地减少心理压力和危机感。

(二)对青年人针对性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心理素质

经常不定期的进行心理素质教育同实践相结合的活动,在实践过程中,让青年人充分展示自我,引导他们用正确的思维方式,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辨别是非的能力,在受到挫折的情况下如何应对,唯有实践才能辨别是非,通过不同的实践活动,全面提高年轻受众的心理素质,正确认识和化解社会中存在的各类矛盾,为国家的发展建设树立起责任感。

(三)对青年人多元化就业指导的心理健康教育

防止就业心理障碍,要多方面进行就业宣传,打消毕业大学生不切实际的一味瞄准在国有大企业、影响力巨强的合资企业、实力雄厚的股份制企业以及机关等部门的就业思路,引导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多渠道多方位就业,不同的企业都能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李总理强调:“就业为民生之本”、“就业是经济的‘晴雨表’,是社会的‘稳定器’”,一定要抓好这项工作。因此,在就业过程中,一定要对少数心理素质薄弱的年轻人做好思想工作,不得激化矛盾,指导他们放下思想包袱,从容就业,发挥专业特长,服务于国家建设。

(四)就业部门应建立健全青年人心理咨询机构

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还能帮助青年人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近年来,建设心理咨询机构,培养心理医生,已成为青年人心理素质教育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总之,即将走入社会及新入职的青年人的心理素质教育是一项全社会的系统工程,心理健康教育离不开社会大环境,应发挥多方力量,实施全方位、多渠道的心理健康教育;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培养年轻群体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专业技能,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个性的和谐发展,以便更好地迎接未来社会的竞争和挑战。

猜你喜欢

青年人心理素质年轻人
平凡中的伟大 青年人的楷模
本期话题:如何有效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为什么年轻人一团建就想离职?
当代年轻人有多惜命
浅谈心理素质课程的重要意义
掉发变胖失眠,现代青年人早衰现状
材料作文“做一个Nice 青年”导写
年轻人如何理财
幼儿心理素质与良好行为习惯、问题行为的关系
倚老卖老不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