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外语文化建设中的育人模式分析
——以广东工业大学外国文化节为例

2020-11-19温展明广东工业大学

长江丛刊 2020年12期
关键词:文化节外语外国

■张 珂 温展明/广东工业大学

一、外国文化节创设缘起

(一)时代发展的需要

外语文化既是外语学科广义的文化,也是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它既具有独特的个性,也有校园文化的共性。特别是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进程中,高校因当提高办学水平和国际声誉,增加师生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提供拓宽国际视野的条件,因此,外语文化建设除了第一课堂以外,还需要将第二课堂的作用发挥起来,而外国文化节能在外语文化环境建设、外语文化群体活动等方面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外国语学院既承担着外语学科的建设重任,也承担着全校非外语专业的大学英语课程的改革与发展,我校的工科院校的学生从整体来看在数理化的逻辑体系构建相对成熟,但存有对外语重要性的态度和自我学习的主动性不成正比的现象。因此,外国文化节通过打造学生参与度高、能够激励学生展示自身外语能力的活动来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独创意识、跨文化沟通能力等综合素质。

(三)学校人文氛围构建与意识形态把控的需要

“外语是吸收人类一切进步文明成果和对外交流合作的重要工具。”[1]外国文化节为学生提供多层次、多方位的外语文化,营造开放、包容、和谐的人文氛围,进而提升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人文修养和精神智慧。同时,根据我校自身特点,工科为主的高校学生对意识形态的认识相对薄弱,在判断力不足的情况下容易利用专业特长获取境外非主流的信息,从而影响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因此,外国文化节从正面出发,能够为学生提供各国主流文化知识和风土人情,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文化差异,树立文化自信,形成良好的育人功效。

二、育人模式探索与成效

(一)中西兼修、以文化人的育人格局

在创办外国文化节初期,以搭建外国文化展示的舞台,围绕校园生活和学生展开各项活动。随着组织模式的成熟外国文化节走上了主题之路。主题是外国文化节组织开展各项活动的行动纲领,近年来主题的选取反映了外国文化节育人视野的开阔的育人格局的提升。例如主题“大学之美——风貌·学术·个性”,让同学们感受国外一流大学的校园风貌、了解其独特的校园学术和文化氛围,引导同学们发现中外大学的异同点,思考和探寻大学精神。“韵承精粹 学贯中西”为主题,引导学生以语言为载体,洞察文化真相、提炼文化精粹、品尝文化韵味,树立文化自信。外国文化节秉承“中西兼修,以文化人”的育人理念,旨在于以语言为载体知晓文化,以文化为契机升华思想,让学生在多元文化的涌进中分辨真伪善恶。

(二)立足长效、双线并举的育人环境

我校外国文化节贯穿整个校园文化活动月,一系列具有层次性的活动在活动月内有序展开,持续吸引学生广泛关注、讨论和参与,对于品牌的持续性宣传、文化的广泛性传播和第二课堂的育人作用实现了时间维度的全覆盖。

在“三全育人”的导向下,打造线上线下的宣传整合有利于“大思政格局”的构建。首先,借助互联网对历年外国文化节精品活动的风采和成果进行梳理和展示,形成外国文化节的文化传承和品牌效应,吸引更多的学生、校友参与到新的一届外国文化节的策划和筹备中来。其次,通过线上平台即时发布外国文化节系列活动的进展,掀起一阵热潮,让观者感知活动魅力。由此,外国文化节线上线下双管齐下,使外国文化节的育人效果融入到校园文化的环境中,渗透到学生的方方面面。

(三)层次丰富、立体多维的育人载体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外国文化节活动的开展主要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基础知识类。基础知识层次主要强调对文化主题的思考与积累。线下,通过邀请权威专家,选取有趣的切入点,每届都会以外语大讲堂的形式同学们进行分享和探讨,引导同学主动思考文化的差异性和包容性,例如有汉英互译及文化穿越、新西兰文化掠影、日本中世文化对中国传统思想的接受等。同时,与外国语学院建立合作关系的省立中山图书馆将围绕主题举办高级英文俱乐部,以电影或文学阅读素材为载体,开展主题深层次的讨论,实现与校外文化资源的深度融合。线上,则会根据主题推送相关知识作为补充,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例如有尽情畅饮·德国啤酒节、优雅而内敛·日本和服文化、澳大利亚·风景与风情流转的国度等,相关阅读量逐年提升。

第二,文化体验类。文化体验类注重文化的贯通与应用。根据前期对基础知识的积累和吸收,文化的理解需借助听、说、读、写等多重感官的统合。英语演讲比赛、日语演讲比赛、中外知识竞赛、外文书法比赛将依次呈现,作为外语教学活动的延伸,将学生活动与专业发展特点相结合,以赛促学,挖掘学生语言的潜质,使学生在参与中提高对不同文化的品鉴能力。

第三,文化展示类。文化展示类活动旨在以同学们喜闻乐见的、直观的表现形式向全校同学展示语言的文化内涵与独特魅力,展示自己的学习和理解的成果,主要是游园会、摊位展为高潮,汇聚文化的观赏性、互动性、知识性,例如:“礼仪与服装”、“文字的奥妙”、“餐桌的礼仪”、“外文书法作品展”、“国内外旅拍摄影展”等自发组织的主题摊位,吸引了众多学生的观赏与参与。除了摊位以外,外国文化节还提供舞台,鼓励有专业特长的学子在舞台秀出自我,秀出青春;亦或者以游园会的形式向同学传递跨文化的理解。这迎合了当代青年学生的特性:在展示自我的平台中树立自信,在自由的学习氛围中找到热爱。

(四)文化引领、实践助力的育人路径

外国文化节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在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包容中坚定文化自信。一方面,外国文化节从一开始只是针对美国、日本两个国家的文化进行外化和探索,到后期扩展到欧洲、澳洲、非洲等地方或地区,说明学生自主学习范围的拓展和探究视野的变化。近些年,所涉及的内容不仅只单纯介绍外国文化,将中国的历史文化、礼仪传统、山川风貌融入其中,在对比中挖掘跨文化的时代价值。另一方面,外国文化节为学生提供了互学互鉴的平台。在最新的活动中,开辟了向校友、在校生、老师等多渠道中收集世界各地旅拍的照片,将照片以展板的形式、公众号的推广,迎合了当代善于、乐于分享的喜好,让同学们感知各领域人群关注的视野、各国的风貌,引导同学关注文化多样性对于文明进步的意义。

三、经验与反思

外国文化节连续数年被评为校园十大品牌活动,特点主要有:一是活动主题鲜明。外国文化节始终秉承“中西兼修、学用双驱”的理念,强调为全校学生搭建一个连接中外,展示各国文化的交流平台。二是提供外语专业的学生一个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渠道,提升非外语专业学生的外语文化素养。

伴随着学校办学实力的拓展、学生对外语知识的需求,外国文化节也应随之而变,走出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单一视野,应该更加贴近学校和国家发展战略需求。一方面,弱“娱乐化“,强”专业化”。外国文化节在最终的文化展示环节中,不乏出现用简单的游戏和奖品来吸引同学关注,亦或是通过“声势浩荡”等热闹的游行来为活动增加关注度等现象。实际上,“娱乐化”有利有弊,关键还是将其需要增加活动内涵,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多年活动的前期筹划,大部分是外国语学院的学生干部来进行,与其他院系的外语需求获取量相对较少,这也就限制了活动的内涵式建设。因此,外国文化节在接下来的筹办中应扩大需求途径,无论是传播方式或是活动呈现都能够更大限度满足更多的学生,实现“外语+专业”的格局,有效提升其影响力。另一方面,主题的选取更需要与时俱进。在当前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一带一路的建设,使我们的视野不仅仅局限于少数几个发达国家,应该从发展的角度出发,对其他文化进行深层次、宽角度的挖掘,拓展中外联通的文化展示链。外国文化节将以更加柔性的方式,诠释外来文化的精髓,同时也将在活动中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吸引学生关注中外文化、思考文化共性与异性,为工科高校外语文化建设添砖加瓦。

猜你喜欢

文化节外语外国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悦来动漫文化节震撼来袭
外国公益广告
陕西省阅读文化节
嗨翻天的悦来动漫文化节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外国父母看早恋,有喜有忧
2009上海国际服装文化节
多一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