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院校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问题探究

2020-11-19陈思宇东北农业大学

长江丛刊 2020年12期
关键词:农业院校农业大学专业课程

■陈思宇/东北农业大学

一、农业院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现状

汉语国际教育作为一门新兴学科自19世纪80年代正式确立以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部署逐渐凸显出学科的重要性。截至目前,全国已有300多所高等院校逐步开设了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而这其中主流的农业类院校只有四所,分别为东北农业大学、云南农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以及安徽农业大学。

东北农业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成立于2011年;云南农业大学2016年新增汉语国际教育专业,面向全国招生;河南农业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于2013年正式开始招收本科生;安徽农业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2006年获得批准,2007年开始招生。四所农业院校情况各有不同,除了安徽农业大学专业设立时间较早以外,其余三所院校专业设立时间均比较短。

本文以东北农业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专业课程设置为主要研究对象,东农汉语国际教育专业2011年开始招生,2015—2016年停招,于2017年恢复招生,共有在校生169人。学校地处哈尔滨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俄罗斯有较多的合作办学项目,学校共有一百多名留学生,由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任课教师承担主要教学任务。

二、东北农业大学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2019年7月在线上发布了题为“汉语国际教育现状调查统计”的调查问卷,对大二、大三的在校生进行了调研,共收到67份有效问卷。同时采访了往届毕业生和该专业的3名任课教师,最后通过对比其他农业院校,发现了以下主要问题:

第一,一方面专业建设立足于农业大学,却缺乏农业的专业特色,人才培养与学校核心领域脱节。另一方面,学校的特殊地理位置为办学带来极大的优势条件,而课程设置缺乏应有的地域文化,并未充分利用优势条件。

第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年)》明确英语作为交际工具的作用,不再提倡汉英并重,删除1998版培养目标中的“注重汉英双语教学”,不再要求具有“扎实的英语基础”。东农的英语课程设置的重复比例过高,课时安排不合理,除英语翻译的课时为两学期以外,英语口语、英语写作、英语视听说、综合英语这四门英语的课时均为六学期。过多的英语课程导致知识点分散且重复,课堂效率低。

第三,专业特色课程设置偏后,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对外汉语教学语法、跨文化交际等课程均出现在第五第六学期,学生的实践相对滞后。这容易使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知不到位,使知识与实践相脱节,锻炼机会少,不利于学生专业教学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第四,课程设置较传统,缺乏国际性,无法培养学生从国际视角看问题的能力。第二外语课程为俄语,但在课程教师,课时设置,考核方式等方面还存在问题。

三、专业课程设置改革的建议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将对外汉语、中国语言文化、中国学三门学科整合,并更名为汉语国际教育,这也意味着人们对这门学科的认知也应该有相应的变化,不能单纯看作是“汉语+英语”或“汉语+英语+教育”。林科在其论文中提到“汉语+国际+教育”的多维互动课程体系,实现汉语(语言和文化)解决教、学和传播什么的问题,国际(国内和国外)解决何地教、学和传播的问题,教育(课堂和实践)解决怎么教、学和传播的问题。基于此种模式和上述问题,提出以下几点改革建议:

(一)坚持汉语课程的核心地位

随着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汉语”在整个专业当中的核心地位,因此确保汉语语言知识与中国文化的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保证原有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等专业语言课程的基础上,可以将道德经导读、诗经导读替换为中华经典导读,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增加书法、棋艺、剪纸等方便易学的中华才艺选修课,同时可以开设东北地区民风民俗等课程。

(二)调整英语课程课时比例,增添国际化课程

整合英语课程,保留英语口语,英语听力,翻译等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必须课程,将综合英语与英语写作合并为基础英语。孙永良认为较为合理的课时分配比例为:外语课时为40%~45%、汉语课时(汉语教学基础、汉语教学方法)35%~40%、文化课及职业道德课时为20%。较高的外语能力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毕业生应当具备的特点之一,因此英语课程的设置十分有必要,但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来不断调整课程安排,以便最大化地利用课堂时间。

另外,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国际化,东农可以参考安徽农业大学的涉外事务方向的课程设置,增加中外语言、文化对比,国际形势分析,外事法规等课程,扩展学生的眼界,为学生站上国际舞台奠定基础。

(三)突出教学实践,在教中学

2005年罗小东提出,对外汉语专业的本科和研究生的课程侧重点应该是有所不同的。研究生阶段才需要加大语言学、应用语言学、心理学、教学法、第二语言习得理论方面的课程以及实践观摩课程。然而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教师这类应用型人才,因此实践在本科教学阶段的地位也越来越高。实践不仅仅包括上课,它是一整套完整的过程,从写教案备课,到上课,再到批改作业和课后辅导,但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在日常教学中应以教学实践为主,练习写教案为辅,可以让批改作业、辅导学生成为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随着科技的进步,微格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也逐渐应用到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利用翻转课堂、微格教学等多种新型模式,增强学生兴趣,让学生在自己实践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还要充分发挥东农本科生进留学生课堂的优势,观摩老师教学,细心观察老师的一举一动,学习老师是如何处理课堂上的突发情况,逐步积累教学经验。

(四)突出办学特色,院校特色与地理位置优势两手抓

作为农业院校,要突出学校特色,增添与农业相关的课程,例如中国农业简史、中国农村文化等,让学生了解自己学校的优秀农业成果,了解我们国家的农业发展进程。

其次,要突出地域特色,不仅要充分利用毗邻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开设俄语二外课程,前期可先与俄语专业合作,请中国老师来教授,打好基础,后期可聘请外教,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同时还要充分利用自己学院与俄罗斯合作以及拥有大量留学生的优势,派遣本科生出国交换实习或在本校留学生课堂实习,提高本科生的应用教学能力。可参考云南民族大学采用的“2+1+1”培养模式,把国内的专业课程和国外的实践课程有机结合,自愿选择出国实习并非强制。

四、结语

农业院校其实与其他综合类院校、语言类院校并无过多区别,只是专业建设起步较晚,学校本身自带农科特色,但这也丰富了对外汉语教师的人才类型。对外汉语事业已经走过了七十年峥嵘岁月,如今正处于飞速发展的新时代,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大背景下,无论是何种类型的高等院校,其汉语国际教育专业都在不断完善,从本科到硕士再到博士,课程设置要科学,要符合人的认知与学习规律,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复合型人才,我们的语言才能更好地走出国门,传向世界各地。

注释:

①专业课程:本文中出现的所有“专业课程”均指专业必修课与选修课,不包括公共必修课与选修课.

猜你喜欢

农业院校农业大学专业课程
汽车类专业课程混合式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
高等农业院校宠物专业产学研协同创新育人平台的构建与实践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与专业课程思政的融合实践探究
高等农业院校学科专业优化调整研究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课程改革分析
张振、李杰作品
潘虹作品
Introducing metacognitive approaches to cultivate sustained self—directed language learning in the listening courses of Chinese universities
农业院校大学生英语写作焦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