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说写作中心理描写的作用与方法
2020-11-19蒋晓兰安顺学院
■蒋晓兰/安顺学院
在小说创作中,心理描写与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一样,是刻划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法,富有魅力的人物形象往往离不开生动形象、细腻感人的心理描写。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时,不能停留在表面上,必须深入到人物的内心,将人物心灵的奥秘袒露出来,使所刻画的人物具有心理的一定深度。与绘画等造型艺术、音乐等听觉艺术、影视等视觉艺术相比,心理描写是文学尤其是小说得天独厚的一种表现手法。小说创作不可不充分利用心理描写的优势来刻画人物,不可不对心理描写给予高度的重视。
一、心理描写的作用
(一)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
心理描写可以展现人物的个性,使读者对人物的性格特征有一定的把握。请看下面这段描写:
黛玉听了这话,不觉又喜又惊,又悲又叹。所喜者:果然自已眼力不错,素日认他是个知已,果然是个知已;所惊者:他在人前一片私心称扬于我,其亲热厚密,竟不避嫌疑,所叹者:你既为我的知已,自然我亦可为你的知已,既你我为知已,又何必有“金玉”之论呢?既有“金玉”之论,也该你我有之,又何必来一宝钗呢?所悲者,父母早逝,虽有铭心刻骨之言,无人为我主张;况近日每觉神思恍惚,病已渐成,医者更云:“气弱血亏,恐致劳怯症。”我虽为你的知已,但恐不能久待;你纵为我的知已,奈我薄命何!——想到此刻,不禁泪又下来。①
这是黛玉听到宝玉在袭人等人面前称赞自己从不说仕途经济之类的混帐话时的心理活动,宝玉的几句知已之言就使黛玉喜、惊、悲、叹,伤感不已,这鲜明地反映了她多愁善感的性格特征。
(二)反映人物的精神面貌
心理描写可以将人物的精神面貌展示给读者。如冈察洛夫的小说《奥勃洛摩夫》中对主人公的一段心理描写:
“夜里写文章。”奥勃洛摩夫想,“那他什么时候睡觉?我猜想他一年准有五千来卢布的收入——那倒不错!可是要尽写尽写,要把一个人的思想和精神全消磨在鸡毛蒜皮的事情上,要改变一个人的信念,要出卖一个人的智慧和想象,要戕害一个人的天性,要兴奋、要激昂、要热烈、要不知道休息,老是东奔西跑……要象一个车轮子,象一架机器一样,尽写,尽写,明天写,后天写;假期快到了,夏天临近了——他还非写不可!什么时候他才可以休息呢?真是不幸!”②
这段心理描写展示了奥勃洛摩夫这个寄生虫懒惰成性、空思冥想的精神状态。
此外,心理描写还可以表现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揭示人物的生活境遇,交代人际关系、预示情节的发展变化以及突出作品的主题思想等。
二、心理描写的方法
(一)由作者直接剖析人物的内心活动
这是心理描写最常见的手法。如列夫·托尔斯泰的《复活》对玛丝洛娃在监狱中以犯人身份重见她以前的恋人时的心理描写:
玛丝洛娃再也没有料到会见到他,特别是现在在此地。正是因为这个缘故,他的出现起初才使她感到震动,逼得她想起了她从来也不去回想的事。起初她模模糊糊地想起一个充满新奇美妙的感情和思想的世界,这是那个爱着她而又为她所爱的漂亮青年为她打开的。后来她想起他的不可理解的残忍,想起一长串的屈辱和苦难,而这些都是紧跟在那种令人心醉的幸福之后,并且是从那里源源不断地产生出来的。她感到痛苦。可是她又无力理解这件事,于是她现在也照往常那样去做,往常她总是把这些回忆赶走,用她的堕落生活的那种特殊的迷雾盖上那些回忆,目前她也就这样做。起初她把目前坐在她面前的这个人同她以前爱过的那个青年合成一个人,不过后来她看出这样做太痛苦,就不再把这两个人联系起来。如今,这个装束整齐、养尊处优、胡子上洒着香水的老爷,对她来说,已经不是她所爱过的聂赫留道夫,而只是这样的一种人:这种人在需要的时候就把她那样的人拿来使用一下,而她那样的人也必须尽量利用他们来为自己谋利益。就是因为这个缘故,她才对他媚笑。她沉默了一下,心理盘算着该怎样利用他才对。③
玛丝洛娃在监狱中见到过去的恋人聂赫留道夫时心情是极为复杂的,开始时她心中闪过一丝美好的回忆,因为他们毕竟相爱过;接着她想起了他对她那不可理解的残忍以及这残忍作为带给她的一长串屈辱和苦难,便不再把面前的这个老爷同过去的恋人联系起来,而只想怎样利用他一下。在这段心理描写中,作者剖析了玛丝洛娃复杂的思想感情及其变化过程,也预示她以前的恋人聂赫留道夫想要娶玛丝洛娃以赎罪的计划必定落空。
(二)由人物自己内心独自,合盘托出心灵的奥秘
言为心声,人物的内心独白是一种特殊的描摹人物心理的方式,往往能显示出人物强烈隐秘的内心世界。如莱蒙托夫《当代英雄》中毕巧林的一段内心独白:
我觉得我有不知厌足的欲望,要吞食人生路上遇见的一切;我只是从我个人的利害得失来关心别人的痛苦和欢乐,把它们看作是维持我自己的精神的养料。我自己再也不会在情欲的冲动下变得疯疯癫癫;我的虚荣心受到环境的压制,但它用另一种方式表现出来,因为虚荣心无非是渴望取得权力,而我最大的快乐就是使周围的一切都服从我的意志。让人家对我表示爱戴、忠诚和敬畏,岂不是权力的首要标志和最大的胜利吗?无缘无故造成别人的痛苦和欢乐,这难道不是维持我的自尊心的最好养料吗?什么叫幸福?那就是自尊心得到了满足。要是我认为自己比天下一切人更好,更强,我就是幸福的;要是人人都爱我,我就会在自己身上找到永不涸竭的爱的源泉。④
这段内心独白,充分袒露了毕巧林这个“多余人”丑恶的内心世界,深刻地揭示了他卑污的灵魂。
(三)借梦境反映人物的心理
王朝闻在《谈人物的心理描写》中指出:“梦是心理的形象化了的反映,是现实一种化了装的反映,也可以说是现实在意识上的一种改造。它不只是一种表现已有生活的回忆的变形的形式,而常常是一种尚未有过却可能有的生活现象的形象化的预测。”正因为如此,所以梦境的描写是展示人物心理、刻画人物性格、反映生活现实的一种重要的艺术手段。
《红楼梦》第八十二回“病潇湘痴魂惊恶梦”写林黛玉做了个恶梦,梦见南京有人来接她回去,说她的父亲升了官,娶了继母,继母作主把她许配给别人,而且还是继弦。黛玉吓出了一身冷汗,不愿回去的她哭着向贾母求救,但贾母却不管。这些梦境,真实而形象地反映了寄人篱下而又离经叛道的黛玉那忧虑绝望的痛苦心情、她与宝玉至死不渝的爱情,并预示着她悲剧的命运。
幻觉与梦境相类似,也是人物主观愿望、思想意识的一种曲折而形象的反映,所以描写幻觉也能巧妙地表现人物的心理。
此外,还可以描写人物眼中的景物以及人物的神情、姿态、行动、语言、人物所经历的事件或所处的场面来暗示和透露人物的心理。
好的作品,一切景语皆情语。环境景物的确可以衬托人物的心理,甚至具有某种象征意味,通过景物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心理是一种很有用的手法。
刻画人物的神情、姿态、语言、动作以表现人物心理的方法往往效果很好,让读者不容易感到厌倦,且印象深刻。如《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曹操煮酒论英雄”,刘备的动作、言语,鲜明地表现了他当时那惊惶害怕的心理及随机应变的性格,胜过许多心理活动的直接描写,给读者印象极为深刻。
意识流小说主要采用内心独白、自由联想的手法展现人物的意识流动,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它能够实破时空界限,不受思维逻辑性的限制,在表现人物纷纭复杂、变幻万千的心理世界上可谓得天独厚,这里就不赘述了。
总之,无论采取何种方法描写人物心理,都必须要合情合理,要符合人物的性格、身份、地位、环境等,要交代产生心理活动的主客观原因,要有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作品主题的表现。
注释:
①曹雪芹,高鹗.红楼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4.
②冈察洛夫.奥勃洛摩夫[M].齐蜀夫,译,上海:上海泽文出版社,1979.
③列夫·托尔斯泰.复活[M].汝龙,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④莱蒙托夫.当代英雄[M].草婴,译,上海:上海泽文出版社,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