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种意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党性意识建构向度

2020-11-19

长江丛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党性纪律信仰

/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一、前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是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中的主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强党性,是我们党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重要保证。”[1]伴随着中国共产党在党的建设实践中的不断探索,对自身认识的不断深入,关于党性的理论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当中。如何进一步建构与强化党性话语,尤其是通过建构党性意识这一概念来保证党的建设“主线”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将会显得愈发重要。对党性意识的定义应当从中国共产党的党性以及党员个人的党性两方面来进行综合论证,有学者指出:“党性意识是党员政治觉悟和党性的集中体现,其核心就是不断增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2]表明个人层面的党性包含在集体之中,同时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也寓于个人党性修养之内,需要通过微观意义上的党员党性呈现出来。而个人的党性强不强,则很大程度上是在由党性意识发挥着主观能动性的关键作用。综上所述,中国共产党对党性意识的建构可以从以下五种意识的向度来进行考察。

二、理论意识:奠定先进性的思想基础

理论意识是党员接受党性教育、进行党性锻炼的奠基石。在入党之前,对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的了解和学习已然成为了加入中国共产党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之一;入党过程中,通常以党课作为培养理论意识并理论学习的主要载体,而学习的成果则是入党的必要考察条件之一,是对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进行党性检验的重要标准;正式入党之后,理论意识更是党员仍需要不断强化的意识,从这一点最能体现出一名党员党性中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成分。以党章的学习为例,党的章程作为党的纲领性文件,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结晶,对党章本身的学习也是理论学习的一部分。“党章规定的党员必须履行的八项义务,其实也是对党员党性八个方面的基本要求。”[3]党员八项义务规定的第一条,就是党员应当认真学习理论知识,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党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学习专业技能等等。理论意识的意义在于党员个人要从主观意识上充分调动自身的积极性,主动去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作用,将理论知识转换为实践动力,进而转化为党性修养的一部分,从而使自身在不断的党性锻炼过程中拥有扎实的理论功底。理论修养如同党员党性的“水之源”、“木之本”,如果没有了理论意识在党性意识中发挥重要作用,个人的党性就可能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三、信仰意识:坚定纯洁性的中流砥柱

信仰意识是检验党员党性的试金石。历史的经验表明,信仰意识所强调的既非是对领导人的个人崇拜,也不是盲目迷信权威、实行本本主义,信仰的对象应当是科学的指导思想以及正确的组织领导,对党忠诚与拥有独立思考的个人意志并不矛盾,只有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信仰意识才能够保证在面临重大历史抉择时,党员既能保持自身头脑的清醒,又能充分捍卫党的立场和尊严,邓小平同志在1978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这是毛泽东同志在整风运动中反复讲过的。”[4]既纠正了党内各种错误思想,也维护了党和国家的稳定,避免了类似苏东剧变的事件发生,展现了在坚定信仰的基础上力挽狂澜的领导人形象。信仰意识在党员党性中有三点重要体现:第一,信仰的坚定程度是判断一名党员党性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在入党之前,这种对信仰意识的考察就应当有所体现,并通过学习和日常生活中不断注重加强自身党性修养而得到强化,最终成为对党和国家矢志不渝的坚定信念和充足信心;第二,保持理论意识和信仰意识一体两面的关系有利于巩固和坚定党性,有了一定的理论准备之后,信仰的建立便有了所需的土壤,但理论基础再充分,如果没有正确的信仰意识扎根其中,对党的信仰和忠诚就会沦为一句空话;第三,信仰意识贯穿了党员义务的方方面面,从入党宣誓到遵守党的纪律,没有信仰意识的党员是无法贯彻和落实自身义务和责任的。党员要保持自身党性的坚定,前提条件就是要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才能够真正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四、宗旨意识:强化先进性的根本动力

宗旨意识是党员将党性与实践密切结合的纽带。对于一名共产党员而言,要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使党的宗旨在自身联系群众的实践中得到充分体现和显著提升,首先,必须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习近平总书记曾不止一次强调要准确把握党性与人民性的关系,如果在这一根本性问题上模糊不清,造成党性与人民性的割裂,不仅可能使个人政治立场产生动摇,甚至从舆论上对党的执政基础产生负面的影响。其次,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尤其是领导干部更应当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党章的总纲部分指出:中国共产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少量官员中不乏个人能力出众者,但在“官本位”思想的影响下丢失党性,缺少对人民所赋予权力的基本尊重,或收受贿赂、以权谋私,或滥用职权、奉行官僚主义,究其根源仍是缺乏相应的宗旨意识和正确的权力观。最后,要使党性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中得到锻炼和强化。为人民服务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不是一句空话。宗旨意识要求党员真正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既能在基层得到锻炼,也能在领导干部的工作岗位上坚持联系群众,形成一种长期践行党性锻炼的过程。

五、模范意识:提升先进性的价值导向

模范意识是党员提升党性、促进党风建设的旗帜。第一,以党政干部为首的党员群体需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提高党性修养。习近平主席曾强调:“各级党政‘一把手’必须进一步增强党性意识,加强个人修养,以高度的政治觉悟,更开阔的胸襟,更严格的律己,带头执行民主集中制,坚持‘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恪守其职,协调互补,把加强党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的基本要求落到实处。”[5]第二,模范意识强调学习的重要性。事实上,不论是党的高级干部,还是基层党员,都应当重视向优秀党员进行学习,包括学习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等等,充分发挥主观意识的能动性,有效地将学习能力转化为党性修养和个人品质,对学习、工作和生活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第三,充分发挥榜样带头作用,建设优良党风。“党风是党性、世界观的外在表现,党性和世界观则是党风的内在根基。……要通过教育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教育,使广大党员和全党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要通过教育特别是党性教育,提高广大党员的思想觉悟,强化他们的党性意识。”[6]

六、纪律意识:巩固纯洁性的底线思维

纪律意识是党员党性意识的底色。党员作为“政党肌体的细胞和政党活动的主体,政党组织的党性归根结底要在党员个体的党性中体现出来。”[7]具体到“四风”问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作风问题,更是直接危害到党的形象和党的利益。随着全面从严治党的不断深化,习近平主席在多个场合都曾反复强调共产党员加强纪律意识的重要性,党员自身首先要具备纪律的自觉,才能严格执行党和人民交付的重任,也为身边其他的党员和群众树立起良好的典型。“共产党员的党性,不只表现在他有最高的最明确的原则性上,而且表现在他有最高的组织性与纪律性上。”[8]作为党性意识中托底的部分,纪律意识是最能体现共产党员底线思维的一方面,把纪律挺在前面是一名共产党员最起码也是最基本的政治素养。遵守党纪国法,维护团结统一。

理论意识、信仰意识、宗旨意识、模范意识和纪律意识五个向度既相辅相成,又各自联通,系统全面概括了党性意识的多重涵义。五个方面的意识都代表着党员的政治自觉和身份认同,代表着从理论水平、理想信念、价值立场、模范表率到纪律要求,都在向党的优秀品质看齐,彰显出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高标准、严要求。具体到党员个人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实践中,则应当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强化:

第一,在理论意识和信仰意识方面,个人的政治觉悟需要不断提高,注意加强自身的理论水平,对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和党的最新理论成果进行主动学习,积极关注国内外时政热点新闻,学会辨别各种有害言论和不良信息,时刻注重自身的政治立场,表明正确的政治态度,对危害公共安全和有损组织形象的言论坚决抵制,并及时向组织汇报,主动宣传党的政策和思想意识。在这一过程中不断主动强化自身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仰,坚持“四个自信”,牢记“四个意识”,始终保持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立场高度一致。

第二,在宗旨意识方面和模范意识方面,需要强调的是共产党员的人民性立场。为人民服务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宗旨,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凡事以群众利益为先,不断强化服务精神和奉献精神。在工作中时刻意识到自己的党员身份,争当先锋模范,身体力行地发挥出党员的模范作用,积极参与组织的集体型活动和回馈社会的服务型活动,并带动周围群众积极参与。树立大局意识,凡事以集体利益为重,不假公济私,也不因私害公。

第三,在纪律意识方面,时刻意识到将纪律挺在前面。主动学习、贯彻党的纪律要求,杜绝一切违反党纪国法的行为,不以恶小而为之。纪律是要求,更是底线,是一名合格共产党人所应当具备的底线思维,是在党内生活中应当时时警醒的重要原则。

猜你喜欢

党性纪律信仰
实事求是是“最大党性”
信仰的真与执着——读《秋瑾集》
信仰的旗帜
信仰之光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党性可“塑”——汉中实施“党性塑造”工程
论信仰
锤炼党性 洗礼灵魂
宝鸡“十严禁”严明村“两委”换届纪律
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