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儿童舞蹈教学的有效策略
2020-11-18吴萍
吴萍
【摘 要】舞蹈艺术对人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儿童正处于人生成长的关键期,舞蹈教育可以提升他们的艺术审美,丰富他们的生活体验和情感,同时,有利于儿童的思维拓展和发散,是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舞蹈教师应结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创新教学方法,以提升幼儿的舞蹈技能和素养。
【关键词】舞蹈教学;儿童成长;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 2020) 30-0148-02
儿童舞蹈艺术课程的开展,既丰富了儿童的校园生活,提高了儿童的身心素养,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儿童教学课程的完善与发展。提升儿童舞蹈教学的魅力,能激发儿童对舞蹈的兴趣,能让儿童在舞蹈课上保持饱满的热情,能让儿童主动参与到舞蹈学习中,有助于营造一个活力四射的舞蹈课堂。因此,必须尊重儿童特点,寻找能提升舞蹈教学魅力的方法,从而提升儿童的舞蹈技能和舞蹈素养。
一、培养学习兴趣——提升舞蹈教学质量的关键
当前,我市的舞蹈教学形式主要是舞蹈培训班,其实,这就是一种舞蹈兴趣班,重在培养儿童的舞蹈兴趣,提升幼儿的艺术素养。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很多儿童学习舞蹈只是一时兴起,在学习了一段时间舞蹈后,兴趣逐渐丧失,学习缺少主动性,甚至拒绝配合教师上课,最终,有的孩子会选择中途退学,有的孩子在家长的高压下勉强坚持学习,不能完整、系统地学习舞蹈技能知识。分析背后原因,除了孩子自身存在的某些因素外,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教法对儿童的舞蹈学习缺乏吸引力,致使儿童兴趣锐减,失去坚持学习舞蹈的信心。所以,儿童舞蹈教学的关键是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是儿童能长期坚持舞蹈学习的动力。为此,可采用如下策略:
1.开展视频教学,在学习舞蹈前,可以为儿童播放舞蹈作品的背景资料,包括视频、音乐和图片等,以增强儿童对舞蹈的理解力,丰富儿童的直观体验。如:學习《锅庄舞》时,可以先让儿童观看一段新疆人民在古尔邦节、肉孜节的生活视频,让儿童了解新疆人民的生活习俗和文化特点,特别是在欢乐的民族节日中人们载歌载舞的舞蹈影像,让儿童观察人们的服饰特点、舞蹈动作特点、人们的面部表情等细节,帮助儿童深刻理解《锅庄舞》所要表现的主题,感受舞蹈的魅力。
2.现场观摩教学,通过现场观摩可以拉近儿童与作品的距离,掌握舞蹈作品的要领,加深对舞蹈作品内涵的理解。如:学习傣族舞蹈《孔雀舞>时,有条件的话可带着儿童到当地动物园现场观看孔雀,对孔雀的体态、毛色、神态和动作等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在儿童的脑海中形成真实的、立体的孔雀形象。再让儿童在课堂上模仿孔雀的各种形态动作,再逐渐演绎成舞蹈动作,使儿童对舞蹈作品的认知更全面、更丰富,体验到艺术来源于生活的真理。
3.优化课后作业,在学习舞蹈后,为进一步加深儿童对作品的认知,可以通过课后作业的形式来完成。如,绘制舞蹈服饰、手工制作舞蹈用品、自主录制舞蹈练习视频等,都可以帮助儿童提高学习舞蹈的兴趣,巩固课堂所学的舞蹈基本知识,提升儿童舞蹈基本素养。
二、遵循认知规律——提升舞蹈教学有效性的保证
儿童生活经验少、心智发展不成熟、思维活跃、天真活泼、爱幻想、对鲜艳的颜色敏感、喜爱美妙的声音、对世界充满好奇等,这些都是儿童认知世界的特点。据此,舞蹈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和方式时,应充分结合儿童的心智特点,使舞蹈教学更符合儿童的需要。
首先,重视舞蹈题材选择。可以从童话故事、寓言故事中挑选适宜的舞蹈表演内容,让幼儿进行角色扮演,并辅以丰富的舞蹈服饰,让幼儿全身心投入舞蹈表演中。
其次,舞蹈教学娱乐化。舞蹈艺术具有高度的观赏性和娱乐性,教师可将舞蹈教学融人生活娱乐中,让儿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舞蹈基本功。如:新疆舞的一大动作特点就是晃头移颈,掌握这一动作要领需要大量、枯燥地练习,而将这些动作与儿童生活中的左右摇头(神似拨浪鼓)、前后移颈(模仿乌龟缩颈)等娱乐动作结合在一起,可极大增强练习的趣味性,使儿童在欢乐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就学会了这一动作技巧。
再次,因材施教。学习舞蹈的儿童年龄跨度较大,他们的接受能力和表演能力相差也较大,为此,教师应结合每个幼儿的个性特点进行分层教学。年龄小的儿童,应以音乐感官刺激为主,舞蹈动作表演为辅,重点培养儿童的乐感和节奏感;年龄稍长的儿童,要在加大音乐感官刺激的同时,指导他们掌握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体会舞蹈肢体语言的表达;年龄大的儿童,应以舞蹈动作训练为主,强化动作技巧的训练,增进对舞蹈动作表现力的理解,使舞蹈学习更具表演性。
儿童舞蹈教学要贴合儿童的生活,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以此为中心,合理设计和开发舞蹈教学内容和形式,使舞蹈学习更具吸引力,有效激发儿童的舞蹈潜能和创新能力,促进每个儿童的发展。
三、趣味性讲解——化解舞蹈学习困难的法宝
舞蹈艺术的表现形式非常丰富,并且还糅合了各种动作技巧,极大提高了舞蹈艺术的观赏性和表现力,与此同时,也给舞者的表演和训练带来了不小的挑战。面对这些高难度的动作技巧,即便是成人学习也会很难,更何况儿童呢。所以,为了引导儿童掌握正确的舞蹈动作要领,克服学习困难,教师应学会用儿童语言进行讲解,增强语文的趣味性和艺术性,以激发儿童的学习动力。如:学习孔雀舞时,要模仿孔雀汲水的动作,在动作讲解时,不能用成人的语言表达,“一步一点”“一步一撩”等,这些语言描述虽然很准确,但缺少生动形象性,儿童理解起来困难,甚至完全听不懂。换一种说法,教师可借助丰富的表情和形象的肢体动作讲解:小孔雀向前走一步,顿一下,尾巴晃一下;然后,又向前走一步,又停下,晃动尾巴……这种充满童趣的语言描述和夸张的肢体和神态表演,可以牢牢吸引儿童的注意力,激发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使儿童在欢乐中学习,享受舞蹈的乐趣,有效克服舞蹈学习中的困难和挑战。
四、尊重儿童主体性——培养舞蹈创造思维的基石
舞蹈学习并不是机械的模仿,还需要适度引申拓展,鼓励儿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尝试“舞蹈创作”,根据音乐情境自编舞蹈动作,以表现自己的情感。如:在学习傣族舞蹈《快乐的泼水节》时,在欢快的音乐背景下,教师先引领儿童观摩和模仿舞蹈的基本动作要领,加深儿童对舞蹈作品的理解,体会舞蹈动作的表现意义。在儿童基本掌握了这支舞蹈作品后,鼓励儿童自编自创舞蹈,让他们利用自己的水杯,根据自己的理解模仿泼水的舞蹈动作,这其实也是课堂学习的延伸和补充,是巩固课堂知识技能的必要步骤。这种自创自编带有很强的自主性,完全展现了儿童对舞蹈的独特理解,带有明显的个性特点,凸显了儿童舞蹈学习的主体地位。不仅激发了儿童的学习兴趣,还有利于培养儿童的创新意识,拓展儿童的思维空间和视野,促进儿童的全面成长与发展。
五、结语
总之,舞蹈艺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对儿童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舞蹈学习对儿童发展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深远的。舞蹈教师应担负起这一重要责任,结合儿童的认知规律,认真分析和研究学情,为儿童舞蹈学习创设一个优质的学习平台,使儿童真正爱上舞蹈、享受舞蹈、感受舞蹈魅力、陶冶情操,激发儿童的学习潜能,全面提升儿童的审美素养。
参考文献:
[1]李佳慧.少年儿童在舞蹈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J],学园,2018(23).
[2]何昵虹.提升儿童舞蹈技能的教学探索[J].广西教育,2019(07).
[3]张华文.核心素养下儿童舞蹈教学的实践分析[J].艺术品鉴,2019(10).
(责编 杨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