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
2020-11-18韩小萍
韩小萍
摘要:自新课改实施后要求高中化学教学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其中,创新能力属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对学生今后的成长非常有益。为此,本文就高中化学与学生创新能力间的关系进行分析,针对当前化学教学现状提出一系列的改进措施,以期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高中化学;创新能力;培养
化学这门理工科学科涉及的内容广,并拥有较强的逻辑性,而伴随新课改的日益深化,传统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当前高中化学教学的需要。化学教师应努力钻研教学方法,促使教学质量的提升。学生作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培养学生的化学创新思维已经成为化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热情,使其能够自觉学习化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创新能力培养与化学教学关系
二者相互促进 就化学学科而言,本质上仍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再经过实践验证结论是否正确的一个过程,上述环节都需要创新思维的支持。化学实验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对教材上的理论知识有更直观的理解,并且通过实验锻炼了学生动手实践、独立思考的能力,为创新意识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另外,学生必须具备基本的创新水平后才能更充分地理解教材上的知识,包括理论知识以及化学实验中涉及到的知识点。可见,化学教学过程与学生创新能力间的关系是互相促进的。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意义重大 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不仅仅对学生个人有意义,甚至对社会发展,整个国家的进步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第一,一个拥有创新能力的学生能够比其他同学更有效地开展学习,他可以在学习中举一反三,轻松将知识融会贯通,这正是创新能力的体现。比如,在《物质的分类》这一部分教学中,当教师讲解了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后,学生就能轻松掌握酸碱反应这一重要知识点。第二,科技作为推动生产力进步的第一动力,其发展离不开具备创新意识的优秀人才。不管是工业领域,还是第三产业领域,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都非常大。只有创新才能提升生产力的科技含量,进而提高竞争力,推动社会的进步。
面临的主要问题
教学手段传统 受到高考这一指挥棒的影响,化学课堂上仍是教师“唱主角”的模式,因为教师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忽视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即使教学有创新也大多停留在表面层次,创新力度不足,学生的创新能力当然也没有实质性的进步。时间一久,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逐渐下降,往往只是被动地学习。此外,部分学校由于条件有限,教师未开展微课教学,多媒体教学也很少,难以吸引学生,导致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效率不高。
课堂互动不多 高中阶段课程内容多,时间紧张,教师更注重知识的讲授,而忽视了与学生间的沟通与互动。比如,在日常教学中往往是教师过多讲解,向学生灌输相关化学知识、化学反应原理等知识要点,让学生做好笔记,加深理解。在这个过程中师生间极少互动,只有当教师提问时学生才会发言,极少会主动提出问题。总的来说,学生课堂参与性不高,无法深入理解化学知识,学习主动性以及创新性不足。
化学实验教学面临的问题 不少化学教师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意义认识不到位,教学模式仍然是教师讲授、示范为主。因此,高中生的化学学科素养难以获得真正的进步,不利于其今后的发展。当然高中学业紧张,课程安排紧凑,学生动手开展化学实验的机会也非常少,多数时间由教师进行示范实验,介绍实验原理,得出相应的实验结果。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不高。此外,不少中学由于经费所限,实验器材明显不足,实验操作场地也比较匮乏。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实验教学的有效开展,从而阻碍了学生自我创新水平的提升。
更新教学模式提升创新能力
帮助学生构建创新意识 首先,要解决思想层面的问题。只有建立起创新观念才能促使创新能力的形成与提升。化学教师应思考如何去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所谓“学而优则创”,这正是创新的关键所在。只有让学生形成勤奋求知的意识,他们才会在课堂学习中主动学习化学知识,并自觉开展创新。
其次,要注重激发学生对化学课程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只有让学生对看到的化学现象产生较强的好奇心,他们才会主动提出问题,能够主动地去思考问题的解决办法。
再次,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欲。要引导学生不能满足于课本上现成的观点、方法以及思想,而应主动思考怎样在现有基础上加以创新。教师应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多想一想,“能不能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问题?”“是否有更简便的解决办法?”
最后,注重激发学生的质疑欲。所谓“学贵有疑”。问题能够让学生去主动思索、创新。
课堂上,有些学生是被动跟着教师的步子走,极少去主动思考。为此,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鼓励他们敢于提出问题,表达个人观点,并引导他们思考如何去解决问题,寻找最佳的解决方案。
从不同层面去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促使他们化学创新能力的提升。这就需要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去思考问题,不盲从课本与老师,而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发挥出自身的主体作用。化学教师应营造一种自由、和谐的教学环境,尊重、相信全部学生,多培养、鼓励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让学生成為学习的“主角”。对于学生的一些新想法,难能可贵的新见解,化学教师一定要及时表扬。此外,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与自己“唱反调”,勇于提出与教师不同的观点与想法。因为质疑正是求异的开始,也是追求真理的火花。化学教师要找准时机,及时给予鼓励,决不能置之不理或加以训斥。
化学教学与生活实践融为一体,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 化学这门学科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教师可多围绕学生的实际生活现状开展教学,搜集更多合适的生活素材用于课堂教学。一方面能够培养高中生的观察能力,逐步提升其创新水平。化学教师可指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活中与化学有关的现象,并尝试用所学的知识去思考这些现象的原理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继而实现化学学习的创新。另一方面也能让高中生明白化学与生活的联系,认识到学习化学的意义所在,增加学习的自觉性。
另外,化学教师可在课下组织一些实践活动,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一些趣味性小实验,引导学生将化学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突出化学的生活实用性,实现对课堂教学的拓展与延伸。比如,在讲解了含硫化合物的性质以及应用的知识点后,为学生布置小组合作任务: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含硫化合物?它们的用途有哪些;参考所学的含硫化合物的性质,想一想这些物品还能有什么新用途?这样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的创新应用,促使他们创新意识的提升。
通过实验教学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 化学作为一门实验性学科,实验也是学习化学的有效渠道。通过实验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也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可选取一些单纯的验证性实验,将其更改为探究性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自主探究验证。这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比如,以《化学反应原理》中第4单元“沉淀溶解平衡”一节为例,其中涉及到一个验证性实验:已知PbI2固体难溶于水,取少量PbI2放入装有一些水的50mL烧杯内,用玻璃棒进行搅拌再静置一会,然后取2mL上层清液,加入试管内再逐滴加入硝酸银溶液,振荡后观察。该实验会形成黄色沉淀,以此来证明难溶物在水中实际上是存在溶解平衡的。笔者根据此实验提出了发散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讨:PbI2属于常见的一种难溶物,它是否在水中是完全不溶解的?请设计相关实验方案加以证明。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各学习小组经过认真讨论后,设计了相应的实验方案,并选择所需的化学物品加以验证。
学生的实验能力毕竟有限,在实验教学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意外情况,比如,实验材料忘记了,实验过程出错,或者学生突发奇想的问题等等。教师应该如何对待呢?是随便搪塞糊弄过去,还是认真对待呢?笔者认为,这正是考验教师的一个重要时刻,如果处理得当,完全可以成为激活学生思维的美丽火花,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仅能成功化解教学危机,也让原本节外生枝的地方开出绚丽的花朵。
面对实验中发生的意外,教师应引导学生认真剖析,把意外转换成为具体的学习情境。这属于教师常用的一种处置办法。以“盐类水解”这部分实验教学为例,为了让学生掌握泡沫灭火器的主要原理,设计了室外灭火实验。在实验开始前,有学生提出问题:“我们灭火可不可以用硫酸铝与碳酸氢钠的混合溶液呢?”对于学生的问题,笔者首先肯定了该名学生的质疑精神,并建议在实验完成后进行深入地探讨。
实验完毕后,笔者将本次实验内容与该生的问题整合在一起,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泡沫灭火器的原理是什么;哪些阳离子与阴离子在相遇水解反应后能够生成二氧化碳;硫酸铝与碳酸氢钠的混合溶液能不能用于灭火呢?原因是什么;能否将问题3中的碳酸氢钠用碳酸钠溶液来代替呢?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笔者再进行启发指导,最终让学生归纳总结出答案。这样学生就能更深刻地理解这方面的知识,而且对泡沫灭火器的原理也掌握得更好。
利用作业锻炼与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中学生的好奇心比较强烈,对各种新鲜事物有极强的探究热情。课堂短短几十分钟,难以全面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为此,化学教师应重视作业效用的发挥。比如,可把固定的作业更改为拓展性作业,创新作业类型,包括调查作业、实验作业、资料搜集作业等,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热情。同时,化学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考虑到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差异,如学习能力、探究能力等差异,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确保全班学生都能通过作业获得相应的进步。此外,教师可适当设计一些开放性作业,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与空间,引导他们自主探究思考去解决问题。
结束语
化学教师应注重培养中学生创新能力,将创新理念积极融入到课本教学中,从课本中寻找创新的可能性,设计出针对性强、重点突出的教案,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引导学生能够将化学知識与自己的生活相结合,在生活中创造性地运用相关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继而促使个人化学综合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孙柏林.探究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策略[J].科技资讯,2020(10).
[2]陈金春.谈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9(9).
[3]赵海鹏.论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才智,2016(11).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第十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