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小说主题阅读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2020-11-18谭佩仪
谭佩仪
【摘要】2011 年版《语文课程标准》重点强调语文是一门实践性的课程。这种实践性指的就是从必读篇目得到自主阅读篇目运用的过程。下面,笔者就以科幻小说《基地》为例,对科幻小说主题阅读活动设计与实施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科幻小说 主题阅读活动 设计与实施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31-199-01
一、根據教材编写意图与学情确定学习活动目标
1.教材解读与学情分析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将名著导读分为必读推荐和自主阅读推荐两大类,并形成“必读书目——自主阅读书目”名著阅读体系。阿西莫夫《基地》为统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教材自主阅读推荐书目。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主要选取探险与科幻方面的文章。分析单元教学目标和《基地》名著导读提示,笔者把《基地》安排的第六单元教学之后开展阅读。围绕探险主题,基于主题阅读开展科幻小说《基地》阅读分享活动,从主推荐名著中教师“教方法”、学生“学方法”,再到自主推荐名著中学生“用方法”,构成一个完整的线性流程、一个不可分割的体系。
2. 构建“必读书目——自主阅读书目”阅读导读体系
美国教育家莫提默·J.艾德勒、查尔斯·范多伦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这样写道:“阅读越主动,效果越好。读者越主动,他在阅读世界里面的探索能力就更强一些,收获更多一些,因而也更高明一些。”他还指出,主题阅读是阅读的最终目标,是深度的阅读,是高层次的阅读;是围绕一个主题,目的明确地,一系列一系列地读书,收获是倍数级的。要使课外阅读有成效,教师的指导行为、学生的阅读行为都要有计划性,要善于组织材料,教师还要考虑学生的阶段认识水平和长远的发展。上学期,学生运用主题阅读法在主推荐书目《海底两万里》的阅读基础上,自主阅读《地心游记》《从地球到月球》。本学期,学生继续运用主题阅读法自主阅读《基地》。本课主要选取《基地》阅读交流,通过感知故事、初步鉴赏人物形象、联系小说的背景知识、作者的写作意图以及文本的内涵来解读小说,使学生感受立体的科幻世界,激发出探索自然世界和科学领域的兴趣与想象力。从一本书到一类书,建构立体的科幻小说阅读指导体系,使科幻小说主题阅读更有整体性、序列性。
二、根据目标指向与要求设计阅读活动的任务与方式
(一)设计专题任务,让学生成为阅读主体
学生作为名著阅读的主体,应当在教师指导下安排好阅读进程,能够对有关内容筛选、摘抄、记忆,有自己的阅读感悟,对作品作合理的评价,并能与同伴、老师及他人分享自己的阅读体会,能将自己的体会、感悟、评价等内容予以书面表达,甚至能够在课堂、报刊与其他媒体上发表自己的看法。只有做到这些,学生才是真正的阅读主体。
1.活动主题一:分享我喜欢的科幻故事
⑴原创戏剧表演:第一次谢顿危机
用这种亲身来体验、自己来表演的方式,学生们对基地的故事可以加深理解,感受也会比较深。
⑵复述故事:第二次谢顿危机、第三次谢顿危机
阅读科幻小说要熟悉并把握故事情节,小说中的人物性格及主题思想都是在情节的发展演变过程中逐渐展现出来的。利用目录整理《基地》故事情节,用尽量简洁的语言把小说的基地的三次谢顿危机复述给他人听。学生通过整体感知,把握故事情节,为了解科幻影射现实的特点和描写科技的影响力这两个特点作铺垫 。
《基地》目录
第一篇 心理史学家 /1
第二篇 百科全书编者 /37
第三篇 市长 /75
第四篇 行商 /129
第五篇 商业王侯 /155
2.活动主题二:分享我欣赏的科幻人物
《基地》通过介绍了银河帝国衰败、哈里·谢顿其人及其用心理史学建立基地的背景,以及塞佛·哈定、侯伯·马洛成功化解了三次谢顿危机等情节。从语言、神态、动作等描写入手点评语句,学生初步鉴赏哈里·谢顿、塞佛·哈定、侯伯·马洛等人物形象。通过三位的人物比较,学生归纳出他们的共性:英勇顽强、积极向上、甘于牺牲、胆识过人,对科技有高超把握,在生死攸关的时刻力挽狂澜,在危机面前担负起整个人类的命运。细读时,学生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思考作者创造这些人物形象的意义何在,才能理解这三位勇敢机智、责任担当、团结协助的英雄人物。
3.活动主题三:探究科学与想象
科幻的诞生,是伴随着科技而来的。美国科幻小说先驱坎贝尔认为,“优秀的科幻作家,应是“放风筝的能手”,幻想犹如风筝,要飞得又高又远,就更离不开手中的线,这根线不是别的,就是现实科学。”科幻文学不只是文学作品,它还以合理的科学想象打开了一扇通往未来的窗户,引发读者对科学的兴趣和关注。分享《基地》中有趣的科学发明,了解科幻小说以科学为基础,重在描写科技改变未来世界的特点。学生感受立体的科幻世界,懂得科学幻想依据科学技术的原理、发展趋势以及科学假说,展示了人类对未来的大胆想象,从而激发出探索自然世界和科学领域的兴趣与想象力,学会用一种新的思考方式看待未知的世界。
4.活动主题四:探究科幻影射现实
阿西莫夫指出,“科幻小说不可能脱离社会现实,因为科幻小说往往讲社会的未来。而你要讲社会的未来,就不脱离社会的现在。”探究科幻影射现实,发现并理解科幻小说《基地》的隐喻性,联系小说的背景知识、作者的写作意图以及文本的内涵来解读小说。《基地》描绘了在远的未来,当“银河帝国”步入暮年,即将衰亡之际,以谢顿为首的一群“心灵史学家”在帝国边缘建立基地,以保存人类文明,为迎接未来的复兴做准备的初期过程。在这曲折的过程中,基地上的人们历经多次危机,但都凭借智慧和勇气化险为夷。阿西莫夫描写的是宇宙,其实隐喻的是地球。当阿西莫夫开始创作基地故事时,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最令人沮丧的时候。阿西莫夫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来思考人类社会是否会走向终点,人类社会崩溃前的黑暗、混乱时间是否可以缩短,怎样使人类社会的重建与复兴成为可能。阿西莫夫通过这部科幻巨著,表达了人类对未来的希望和理想,也指出了人类特别是科学家们的社会责任和使命。
总之,初中语文教师开展科幻小说主题阅读活动,要培养学生阅读兴趣,逐步给学生渗透科幻小说主题阅读的方法,促使学生感受到主题阅读的欢乐,提高对科幻小说阅读活动的参与程度,全面发展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美] 艾萨克·阿西莫夫.“阿西莫夫论科幻小说”[M]. 涂明求等,译. 安徽: 安徽文艺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