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标准下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策略探析

2020-11-18管朝莉

新智慧·上旬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教学策略

管朝莉

【摘 要】《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首次提出了“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三大学科核心素养,并倡导将其融入体育教学中去。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体育教师应将三大学科核心素养体现在教学设计方案中,并将“任务驱动、情境体验、真实探究”教学思想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去,真正使学科核心素养落地,发挥体育学科“育人”的功效。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策略

2017年版的《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凝练了学科核心素养,更新了教学内容,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增强了指导性。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让体育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发生了积极转变,“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深入人心,但在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小的困难和挑战。笔者认为,只有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使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高效化,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本文从课改要求和现状出发,以期为广大体育教师提供较为可行的方法和建议。

一、运动密度与情景教学有机融合

2017版课程标准为广大高中体育教师开展技能和体能的学练注入了强心剂。要想使每节课的运动密度达到75%,练习密度达到50%,运动强度达140~160b/min,并确保每节课有10分钟左右的体能练习时间,教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及容量尤为重要。在教学过程中,要兼顾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尽量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在进行开放式运动技能项目教学时,要想达到一定的练习密度,教师就应在提高学生运动兴趣上下功夫。学生课堂参与度高了,练习密度也就上去了。例如,在篮球运动项目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提供开放的学练空间和情境,多采用比赛法教学情境,将比赛贯穿整个教学单元。在比赛情境中,学生结合运球过人、传切配合等技能,在学练某个单一动作后,逐渐进人2人之间的1对1比赛,随着掌握多个技术动作,逐渐增加技术组合、对抗人数,学生始终在情境中掌握技能,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形成良好的体育品格。

二、课堂教学中真正做到立德树人

2017版《普通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为我国基础教育“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提供了宏观指导框架。教师是一面镜子,体育教师首先要从自身形象上给学生树立榜样,做好表率;其次,在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方面也要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提高道德修养的同时要有“以身立教”的奉献精神;最后,要善于挖掘体育教学内容,因为运动项目不同,教育效果也就不同,设计课堂教学时要挖掘德育方面的内容。例如,在枯燥无味的田径课堂教学中,针对800/1000米教学,教师可以设计情境,根据学生的能力进行分组,让他们一起练习技术、体验成功与失败,变乏味为有趣,变被动为主动参与,将比赛赋予真正的含义,让学生在喜欢运动的同时树立顽强拼搏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三、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体育教学中

课程标准指出,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而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体育与健康学科的本质是健身育人,基于学科本质构建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意味着教育知识的转变,预示着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再出发”。单纯通过讲授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练的效果不佳,所以,体育教师要融合现代信息技术,让学生直观体验,了解和分析国内外的重大体育赛事,这有利于学生树立积极向上、尊重对手、公平竞争等体育精神,让学生多渠道获得重大体育信息,培养学生关注体育的习惯。例如,体育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国际足球比赛、羽毛球比赛等方式来让高中生了解不同运动项目的运动技术,有效补充体育与健康教材上关于不同运动项目讲解的不足,还可以让学生看到运动员的拼搏与超越,脸庞流露出的自信与担当。

四、改变固定思维,巧用教材内容

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可以积极引导体育教师树立运动项目整体教育观。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这三个核心素养的形成必须通过运动或身体锻炼才能实现,而以往的单个技术动作的教学将很难实现。在实际教学中,体育教师要时刻提醒自己以会用为导向进行教学。“运动能力是体能、技术能力和心理能力等在身体活动中的综合表现,是人类身体活动的基础”。例如,篮球运动中的行进间上篮技术,在比赛这个综合表现中,使用者要根据当时的实际环境做出与学习过程中学到的标准技术有变化的行为,将“一大二小”变为“一大二大”“一小二小”“有一没二”等,但不管怎样变化,行进间上篮要符合规则的条件没有变。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变以往只围绕标准技术教学的做法,以实战中会用为标准改进教学。

五、满足高中生多样化发展需求,丰富教学选项

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需求以及外界的要求,对课程进行适当的调整,如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比例。当然,学校和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意见,但也要从教学成效角度出发,既要达成教学效果又要满足学生的需求。一是在减轻学生压力和负担的同时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二是开设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选修课程供他们学习。选修课程的时间和课程数量都可以有所调整,设置弹性选择,吸引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积极性。教学选项越丰富,教师面临的挑战越大,但是,这对教师而言无疑是件好事,在提高自身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同时,帮助和辅导了更多的学生,提高了课程的影响力,丰富了学生的经验和阅历,有利于他们全方面发展。调研表明,大部分商洛中学生对武术、太极这类体育活动或项目很感兴趣,学校可以应学生的呼声,增设相关的课程。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引导学生弘扬和传承具有传统特色的体育文化。

六、在“任务驱动、情境体验、真实探究”教学思想下开展课程教学

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较为成熟的思想,有着自己的思维和态度认知,体育教师要做的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和帮助。

(一)任务驱动

每堂课的教学内容要包括知识、技能和方法,在制订教学设计方案时,要细分内容要求(教学任务)、教学提示、学业要求几个方面。其中,教学任务是整堂课的“发动机”,起着驱动教学目标达成、教学内容完成的作用。

(二)情境体验

深刻的教育来源于深刻的体验。要想让学生有良好的体验,教师必须学会创设运动情境。例如,在篮球教学中,三对三篮球赛是一种情境;在防身术教学中,模拟遇到危险时脱身步骤是一种情境;在健美操教学中,让学生自主创编动作是一种情境;在游泳教学中,技术练习时人为限制住肢体的运动范围也是一种情境。

(三)真實探究

要一改传统的“教师讲解示范—学生集体操练—教师纠错指导”模式,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精讲,学生多练。在课堂上,做到了“任务驱动”和“情境体验”,必然会发生“真实探究”。例如,在“跨越式跳高”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把学生分为男女各四个小组,并练习中,根据各小组学生层次的高低而调整横杆的高度,对A组要严格要求,提出更高的标准;B组高度适当,改进动作,争取优秀;C组高度一般,巩固动作;D组降低要求,建立信心,基本掌握动作。这样可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自信心。

七、适时记录,促进学生学业质量的落实

高中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的主要目标是充分发挥评价的反馈、导向、激励和改进功能,促进和提高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而不是简单地给出学习成绩。高中体育与健康学业质量是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化和集中体现。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不断反思和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帮助学生顺利完成高中阶段体育与健康的学习任务。

尽管现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开展还面临着一些挑战,但在众多学校积极响应号召并落实政策以及广大体育教师的不断努力下,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会让学生从中不断学习并有所收获,使学生体育学科的核心素养上升到新的高度和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晓婷.新课标下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新课程·中旬,2016(08).

[2]陈德安.新课程标准下高中体育的有效教学策略[J].少年体育训练,2010(05).

[3]尹玉华,孙倩,杜江舟.剖析新课程标准变化 谈高中体育教学策略[J].中国学校体育,2018(09).

[4]武引祥,张军平.新课程标准下上好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的要素[J].当代体育科技,2015(22).

猜你喜欢

新课程标准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识字写字结合教学策略探析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三项教学策略
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作文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新课程理念下“数学问题解决”的生活教学
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培养初中生的数学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