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生态屏障建设美丽西部
2020-11-18刘苏颉雷露
刘苏颉 雷露
生态,事关社会发展。
截至20侣年,中国森林覆盖率为22.96%,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74个,各类陆域自然保护地面积达170多万平方公里,成为世界上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第大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态建设进入快车道。
在祖国西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有巍峨雄伟的雪域高原,也有广阔无垠的茫茫草原,更有生机勃发的绿色湿地……这里不仅是祖国的大后方,其生态状况更与国家生态环境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
在西部大开发第三个十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提出, “加大美丽西部建设力度,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支持贵州、青海深化国内外生态合作,推动绿色丝绸之路建设”。
“三江之源”:不可替代的生念功能区
站在距青海省西宁市160公里外的祥和塔上举目远眺,云杉相连、柏杨正劲,还有山杏、丁香、榆叶梅、乌柳……郁郁葱葱,生机无限。
青海地处被称为世界第三极的青藏高原,作为“三江之源”“中华水塔”,自然保护地类型齐全、数量众多、面积广阔。这里是欧亚大陆孕育大江大河最多的区域,也是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更是极为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和国家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这里地理位置重要,生态区位特殊,生态系统丰富,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
2016年,中国第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在青海省启动,随后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启动,青海成为全国首个双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省份。
今年5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与青海省政府出台《青海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示范省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2020- 2022年)》,从完善空间布局、深化改革创新等8个方面,为在2025年全面完成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任务打下坚实基础。
在青海建设国家公园示范省,是党中央深化生态文明制度改革的一项重大决策,对于建设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推进自然资源科学保護和合理利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目前,青海以三江源、祁连山两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为基础,设立了11个自然保护区,217处森林公园、沙漠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世界自然遗产地等各类自然保护地,总面积达25万平方公里,覆盖全省国土面积的35%,形成了生态保护新的空间格局,实现了对重要自然生态系统的有效保护。
给石漠化地区加点绿
贵州地处祖国西南腹地,是世界上岩溶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地区之一,岩溶土地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的63.8%,是全国石漠化土地面积最大、类型最多、程度最深、危害最重的省份。
黔南则是贵州石漠化的“重灾区”。这里,过去有94%的国土面积属石漠化片区,占贵州全省石漠化片区土地面积的28%。石漠化严重,导致的直接后果是石多土少、生态脆弱、贫困人口集中、发展基础差。
痛则思变。面对困境,贵州另辟蹊径,找到了人工植树治理石漠化这条“披绿生金”的新路子,并成功总结出岩溶地区半石山生态型用材林、刺梨、金银花、石斛、花椒治理模式,这些模式和理念在石漠化治理中的推广应用,既恢复了植被,又增加了农民收入。
“刺梨具有根系发达、适应性强、生长快的特点,耐痞薄、耐旱,是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治理的首选树种。”黔南水利部移民司扶贫处负责人介绍,通过种植刺梨、花椒树,既治理了石漠化,当地又发展了致富产业, “真正把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
植树造林、退耕还林,是减少石漠化、'陕复林草植被的有效手段。自2000年以来,贵州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深入推进“国土绿化行动”和“储备林建设”。截至2019年,国家累计安排贵州退耕还林340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8.5%。
手抓保护, 手防破坏……贵州通过探索植被恢复与生态重建、开发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移民等综合治理,石漠化土地面积和石漠化程度实现持续减少、减轻,成效显著。该治理“样本”多次进入国际视野,并在《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上获赞。
绿色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骄阳盛夏,早已过了茶叶采摘的忙季,但贵州省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的 些茶农却没有闲下来,他们进入印江福茗茶业公司,来到生产线上,成为产业工人,忙着加工茶叶。清香的茶叶,为群众带来更高收入的同时,也为企业带来更好效益。
“我在公司上班,每天都有百来块钱的收入。此外,家里一亩多茶园也租给公司,每年额外收入一千多块钱。最满意的还是不用外出,就在村子里工作,管家管小孩都方便。”村民陈正英感慨道。自福茗茶业有限公司落地贵州省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新寨镇团山村以来,不少像陈正英一样的村民不再外出打工,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增收。
近年来,为加快生态特色产业发展,贵州通过深入推动农村产业革命,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茶、食用菌等12大特色优势产业,打造出了一批农业结构调整样板田。数据显示,2019年贵州全省生态特色食品企业完成产值1083.9亿元,同比增长2.4%,成功迈入千亿级产业行列,成为生态贵州孕育出的一个产业新星。
此外,贵州结合自身实际,利用生态环境、气候凉爽等优势发展大数据产业,吸引了三大通信运营商、腾讯、华为等一批国际级、国家级、行业级数据中心落户,贵州成了大数据发展的“热土”。2019年贵州数字经济增速达22.1%,连续5年排名第一,领跑全国。
正是由于西部地区坚持深耕绿色发展,才使得中国的“绿色名片”在国际上日益亮眼。
习近平主席在向生态文明贵阳论坛20侣年年会致贺信时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人类未来,建设绿色家园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梦想。国际社会需要加强合作、共同努力,构建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推动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
目前,论坛形成了由120多所国内外大学、700多家公司企业和200多家新闻媒体组成的交流网络,已正式成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合作伙伴。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英厄·安诺生表示,中国过去数十年间在环境修复上付出了巨大努力,改变了曾经被污染的一些土地、河流和天空。世界可借鉴中国理念和经验,坚持绿色、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责编:向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