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路径探索
2020-11-18刘明文
刘明文
◆摘 要:動手操作能力是学生核心素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增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新课标教育改革的提出,在新的教育形势下,传统教学中“重理论轻应用、动脑与动手相分离”的教学思路,已越来越不符合当前教育发展的需要。因此在广大中小学中如何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学生的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已成为当前广大中小学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就当前新课标下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具体路径进行探索分析,为广大中小学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课标;实践教学;动手操作能力;路径分析
实践是获取真知的唯一路径,学生探索新知识、学习新知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在实践中逐渐摸索出来新知识的过程。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强化学生的动手操作训练,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同时还能使学生在反复地实践摸索中逐渐创造出一套符合自身特色的探究学习方法,在不断地创新与应用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获得感,从而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欲望和动力。
一、构建良好情境,打造趣味课堂
新课标背景下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教师首先应从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上考虑,构建良好的教学情境,不断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体验中感受文化知识的魅力,从被动的“要我学”向主动的“我要学”转变,培养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兴趣和爱好,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动手操作教学的热情和欲望,才能充分发挥学生在操作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保持持续的学习活力,增强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通过构建良好的学习情境,增强与学生之间的心灵沟通,抓住学生实际生活问题与教学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找到二者有效结合的“切入点”,构建一场真实的有趣的情境教学体验,使教学活动与学生生活进一步紧密结合,从而降低课堂学习的难度,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帮助学生克服对学科知识的厌恶感和畏惧感。
例如在认识物体的重量知识教学中,由于物体的重量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理论概念,学生在教材学习中不易理解和接受这一知识点,因而为了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激发学生对这一知识的兴趣,教师首先在教学开始前,构建了一个“用手掂一掂,测试轻与重”的问题情境,安排学生亲自动手分别掂量教师事先带来的苹果、香蕉、桔子等水果的重量,分辨出哪个轻?哪个重?亲身体验一下物体的“重量”这一概念,通过举办这一活动,有效地激起了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促进了学生对教学知识的理解。在课堂气氛趋于活跃,学生参与学习热情高涨时,教师乘势又从学生中挑选出来一位较胖的学生和一位较瘦的学生,两位学生相互抱一抱,然后让其他学生分辨一下,他们之间谁更重一些?谁更轻一些?进而从外观上帮助学生树立对物体重量的感知,为学习“物体的重量”这一新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加强操作指导,促进学生实践学习
新课标背景下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不仅取决于学生自身的学习,同时也离不开教师的有效启发和指导。在以往的教学活动实践中,不少教师常常感到教学实践效果不佳,学生动手操作结果不理想,究其根本,还是在于教师在教学中没有有效地引导学生抓住实践操作中的“要领”,学生不掌握教学实践的“精髓”,从而导致了“事倍功半”的现象。故而教师在实践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的操作指导和技巧、方法教学,引导学生找到操作学习中的“窍门”,增强实践学习的效果,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通过“有效提问”这一方式来帮助学生领悟实践学习中的“关键”所在,在全面掌握教材知识的前提下,认真分析教学内容,选择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具有一定启发作用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自主研究分析问题,探索操作学习新思路、新方法,使学生逐步掌握实践学习的“要领”,促进学生动手操作水平的提高。
例如教师在进行“加减乘除四则混合运算”教学时,在学生初步了解和感知教学内容的前提下,先给学生设置了“5+3×6、8×8-42、36-5×2+8、64÷16+3×4、25÷(21-12)×3”等一系列问题,并组织学生分别上台来进行计算解答,同时予以相应的指导和点拨。然后让学生分别在讲台上进行算式演示,教师再根据学生演示的情况,分别进行相应的总结和分析,归纳总结出“先乘除后加减,括号在前、其它在后”的四则混合运算要点,最后教师再提出一些算式问题,交给学生运算演练,通过这种“问题”与教学相结合,总结与练习相衔接的方式,有效地启发了学生对四则混合运算算法的理解和运用,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优化教学评价,培养学生良好动手学习习惯
新课标下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的提升,是一个反复“学习、训练、反思、再提升”的过程,其中“反思”是有效学生巩固基础、弥补学生不足的重要阶段,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效把握这一阶段,通过不断优化教学评价,使学生能够在正确的指引下对自身学习活动和实践活动进行深入地思考和剖析,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能够及时地制定解决方案,从而不断提高自身实践应用水平和动手操作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运用集体评价、师生评价、学生互评、学生自评等评价手段,帮助学生更加综合全面地了解自身的差距和不足,克服学生的焦躁、自卑等心理障碍,摆正心态,使学生在不断反思、磨练中稳步前行,养成良好的实践学习习惯。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新课标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动手操作能力作为学生核心素养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越来越受到广大中小学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和关注。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重视对学生动手操作兴趣的培养,通过构建良好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实践的热情和动力。同时要充分发挥自身在教学中的指导作用,不断完善、优化教学评价体系,提高学生动手操作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元元,范涛,王强,等.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引导学生动手能力[J].科幻画报,2019(09):152.
[2]曾宝花.浅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9(1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