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高校本科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效率提升策略

2020-11-18王晓军

速读·中旬 2020年7期
关键词:计量经济学应用型高校课程教学

王晓军

◆摘  要:本科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在“应用型高校”中面临着新的问题。在实际教学中,要重点强化学生对实际经济问题的科学观察能力、应用知识能力、逻辑分析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从方法论特征与能力培养、经济现象与经济直觉、科学分析与逻辑思维、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学科“文言文”与理解“白话文”等之间的关系入手,寻求培养目标与学科内生性要求之间的平衡,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

计量经济学的学科内生性要求与“应用型高校”的学生培养目标之间存在部分偏离。这种偏离对教师的授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意味着教师要在学科内生性要求之间与学生所必须掌握的计量经济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强化对实际经济问题的科学观察能力、应用知识能力、逻辑分析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之间确定平衡,以此提高教学效率。

一、方法论特征与能力培养

从经济学诞生以来,关于经济学的方法论就受到了广泛的讨论,而且学者研究的视角不同,结论也不一致。但经济学提供给了人们一套观察现实经济现象、分析经济现象背后的自然逻辑、提出相关经济问题的解决对策等方法则基本是所有经济学者和方法论学者都认同的。简单说,经济学提供了一套分析框架和逻辑体系,以帮助人们认识现实经济世界。计量经济学作为现代经济学的四大领域之一,其内容纷繁复杂。在一定意义上,由于现实可观测数据的变化特性从而使其具有与其他经济学科相比更大的发展性。但是,由于计量经济学仍然是一门经济学科,其方法论特征更加明显。许多计量经济学研究者都特别提到了这一点。进一步,计量经济学方法论特征的进一步体现在一定意义上简化为经济问题分析和研究的这样一种逻辑体系,即“经济现象的观察、经济问题的理论分析、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构建、数据的搜集与处理、计量经济模型的估计、计量经济模型的检验、计量经济模型的应用”。事实上,这样的逻辑体系也是科学研究的本质。从这一逻辑体系来看,每一个环节都特別突出了计量经济学实践能力的培养,都暗含了计量经济学在方法论方面的要求。因此,这一方法论特征给予了计量经济学在“应用型高校”教学中提升学生应用实践能力更大的权重。这意味着,在实际教学中,要始终注意计量经济学的方法论特征,注重经济问题分析方法和工具的传授,而不是只强调理论知识和数学推导与证明,这一点对于计量经济学的教学尤其具有意义。在经济现象观察的阶段要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经济问题的理论分析和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构建中要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协调能力,数据的搜集和处理则需要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计量经济学模型的估计和中检验中要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知识运用能力、思考问题能力等,在计量经济学模型应用中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二、经济现象与直觉理解

经济现象存在于我们的经济生活当中,对经济现象(经济问题)的把握是经济学方法论的主要特征。这种把握也是进行计量经济分析的基础。从根本上说,休谟问题的起始正是对现象的分析,这也是众多学者诟病目前计量经济学教材只重视参数估计和检验进而缺少实际分析的原因。在实际教学中,要重点强调经济现象的直观把握,增强学生对问题分析的经济学直觉,而不是过分注重模型的构建。对经济现象的初始认识非常重要,这种认识包括对即将进行的模型分析的初步的认识,包括这样的问题有没有意义,这个问题能不能提炼出可验证的经济学假说等。从模型的角度理解,则意味着这种经济现象所体现出来的被解释变量是什么,解释变量又是什么,解释变量又是如何影响被解释变量等问题。对经济现象的分析正确把握也是本科计量经济学学习的第一步,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开端。虽然经济现象非常重要,但要对其彻底进行把握则是非常困难的,这就需要发挥经济学直觉的作用,经济学直觉能够帮助我们建立初步的判断,而且这往往也有助于对问题的深入理解。比如,在研究农业产出的决定因素这一计量模型时,就要引导学生思考那些因素会影响产出水平,进而再具体进行分,这就是经济学直觉的训练。再比如,对于总体模型随机扰动项方差的估计,就要通过将总体回归模型与样本回归模型的比较,建立起残差项与随机扰动项之间联系的直觉。这样,学生的理解和对问题的把握就较容易进行,再进行正式的数学证明就会较简单。

三、科学分析与逻辑推理

尽管通过经济学直觉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和把握经济现象,但这只能作为非正式的分析来进行,对计量模型的科学分析和逻辑推理还是基本的方法。科学分析建立在掌握的经济理论、方法和工具上。在实际教学中,科学分析与逻辑推理重要的是要完整体现分析与推理的过程,而不是仅仅应用数学模型构建和求解来进行,过分强调数学公式的证明和推导。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来进行。比如,对于计量模型解释变量的选择这样的问题,就是要步步进行,严格分析和逻辑推理过程。不能因为逻辑推导的过程过于复杂就省略,这样,学生的能力得不到培养,因为,学生的科学精神没有建立的机会。同时,学生对于结论的把握也是不清楚的,很容易遗忘,对于能力的培养起不到作用。可以综合运用语言描述、几何图形和数学来进行逻辑推理,建立分析严谨的能力和精神。

四、教学内容与授课方法

教学具体内容是课堂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构成了课堂教学的重要部分。计量经济学的教学内容由于学科内生性要求,其系统性较强。这意味着学生只有经过长期学习的“渐修”过程,才有可能“顿悟”。对于“应用型高校”中的教学而言,可能就浪费了时间。在应用型能力的培养中,要设计科学的授课方法,竭力整合教学内容,尽量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能够掌握基本的学习内容,同时,又能完整理解学习内容的逻辑关系,减少学习和理解掌握的难度,减少“渐修”期限,增强“顿悟”能力。众多学者在这一方面进行了探索。在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教学中,尽管内容非常简单,但所包含的思想、方法和工具确实十分丰富的,具有基础性作用,其也是日后学习更复杂内容的基础。具体讲,首先,要体现思想性、方法性的学习。要帮助学生理解经济问题分析的内容是什么?(对于这一问题,许多同学是不清楚的,这体现在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的因果不分和计量软件实习当中的被解释变量和解释变量位置的颠倒),让学生明白经济问题分析、经济理论、经济模型、变量之间的关系,这样的层次递进关系。进而,要知道计量经济学研究的是不确定性的关系及为什么是不确定性的关系。这种不确定性的关系为什么又在现实中表现出来进而表征为经济现象(经济问题)?第二,进入一元线性回归模型(最简单的描述变量之间关系的学习)。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要说明为什么是一元模型而不是多元模型?总体回归模型的客观性、不可观测性和唯一性等。在接下来的分析中,最重要的是随机扰动项的解释和理解,被解释变量的随机性及其一次实现的确定性。对于设定的一元线性回归模型,要清晰地说明,分析和研究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即估计总体模型中的总体参数的一个“科学合理”的估计。估计之前要讲清楚这个纯数学模型的假设条件,特别要说明其经济学直觉含义。接着是总体参数的估计过程。第三,弄清楚估计的参数估计量是不是“科学合理”,这实际上就是要分析估计量的特征,重要的是讲清楚参数估计量的随机性,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推导过程中的假设条件在此的应用,使学生理解假设条件的作用与最终的结论之间的关系,为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第四,是考察参数估计量“科学合理”的第一步,即参数估计量表示的样本回归模型中变量之间的关系是不是“能”真正“揭示”总体模型中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之间的关系,这实际上就是总体参数的显著性检验。第五,考察总体参数“科学合理”的第二步是说明这样的参数估计量多“揭示”总体模型中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之间关系的程度,即在“能”基础上的“程度”问题,也就是要考察其拟合程度。第六,考察考察总体参数“科学合理”的第四步是考察这样的估计值的实际结果如何?即参数估计值揭示的关系的应用。第七是考察考察总体参数“科学合理”的第五步,要说明参数及模型的稳定性。

五、学科“文言文”与理解“白话文”

由于计量经济分析涉及经济理论、数学、统计学,同时又是与现实问题的一个交互作用过程。因此,它具有学科所特有的语言,包括统计学语言、数学语言和计量经济学乃至经济学学科语言。这些语言类似于现代學生学习“文言文”。怎样将这些不同形式的语言与现实联系,进而实现经济理论、数学和统计学之间的互通和切换,决定着学生的理解、接受和掌握程度。毕竟,这些语言都是在学科不断发展的基础上而形成的。在“应用型高校”的教学中,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这些学科语言的学习和掌握来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这在具体教学中就面临着如何将这些“文言文”翻译成“白话文”的问题。而且更重要的是,还要使这些“白话文”与现实相联系。这样的语言在计量经济些中广泛存在,比如回归、随机扰动项、无偏性、最优性、非自相关、内生性、参数显著性检验、虚拟变量、伪回归、异方差等等。这些“文言文”翻译的精确和可接受程度决定着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当然,这种“翻译”通常采用的方法和途径就是情境实例。现举一例说明,对于虚假相关关系,笔者在授课中举的例子就是本校男生与其他没有任何来往的另一学校的同学的旷课次数,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再比如,总体模型的客观性和唯一性、随机性和一次实现的结果,笔者举的就是学生从宿舍到课堂上课的路径。模型的内生性则用因果关系寻找当中的不彻底性来说明。当然,强调理解的“白话文”,并不是要计量经济学内容以及学生必须掌握知识的“白话”,而是通过这种“白话文”桥梁来“意会”。

总之,在教学中要注重计量经济学的方法论特征,培养学生的处理分析问题能力,而不是片面强调计量经济学中的数学推导与证明;注重学生的经济现象观察能力和经济学直觉培养,而不是片面强调模型构建;注重科学分析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而不是片面强调理论公式分析;注重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和适当的教学方法,而不是片面强调学生自身的“渐修”到“顿悟”过程;注重学科“文言文”与教学理解“白话文”之间的关系,而不是片面强调学科语言规范性。

参考文献

[1]林毅夫.本土化、规范化、国际化——庆祝《经济研究》创刊40周年[J].经济研究,1995(10):13-17.

[2]田国强.科学理解现代经济学[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11(04):41-46.

[3]许成钢.中国经济学问题的制度特点[N].东方早报,2015,9(22):6.

[4]钱颖一.现代经济学在美国[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3):1-13.

[5]洪永淼.计量经济学的地位、作用和局限[J].经济研究,2007(05):139-153.

[6]林毅夫.关于经济学方法论的对话[J].东岳论丛,2004(09):5-30

[7]李子奈.关于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内容的创新与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0(01):18-22.

[8]王少平,司书耀.论计量经济学教学中的能力培养[J].教育研究,2012(07):110-114.

本文系2018年度河南工程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用型课程体系‘课程群模式建设研究”(JY20180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计量经济学应用型高校课程教学
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我与计量经济学
大数据背景下大学本科计量经济学实践性教学模式研究
关于计量经济学应用研究问题探讨
机械工程专业石油装备方向认识实习实践的思考与探索
应用型高校商科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探析
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国际化的探索性研究
高职物流专业“物流费用结算实务”课程开发研究
高职院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