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改新趋势及培养策略

2020-11-18石佳玉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0年18期
关键词:新趋势教改会计专业

石佳玉

[摘 要]纵观近年来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毕业生可以发现,因就业压力大,导致毕业生出现挫折、自卑、焦虑乃至愤世嫉俗心理,尽管不乏社会就业环境和自身心理素质成因,但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盲目扩大招生、专业划分相对狭窄、课程设置不合理、毕业生能力和水平不高,无疑是毕业生在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中自信不足、缺乏底气、竞争力不强的主要原因。想要改变这一现状,社会各方必须厘清源头、多维寻策,尤其是高职院校自身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内涵发展,突出特色、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以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改;新趋势;培养策略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20.18.103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20)18-0-02

0     引 言

高职院校的转型,旨在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型、由专才教育向通才教育转型,由规模发展向内涵发展转型。在这一背景下,很多高职院校开始盲目扩充专业、扩大招生,导致其自食因专业划分、专业结构、课程设置不合理带来的苦果,导致毕业生结构性过剩、就业难度增大,尤其是毕业生普遍竞争力不强、自信心不足、就业压力大,一时难以与市场应用型人才标准对接。幸运的是,以应用型人才需求为导向,以“四个层次技能”(基本操作技能、应用技能、知识交叉能力、综合应用能力)为培养目标的高职院校转型教改工程业已启动。但转型工程任重道远,尚在路上。现以一线教师的有限视野,就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改新趋及培养策略,浅析如下。

1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改新趋势

1.1   百舸争流,起航“三个转型”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代际更新,无论是大中型企业,还是机关事业单位,其用人标准都越来越高。以本地的吉林银行为例,早在10年前,即便是省内偏远县城,在招聘年度新员工时,凡能入围的应届毕业生,大多是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毕业生,其他非“985”“211”院校的毕业生,即便再优秀,也难以入围。毋庸置疑,与“985”

“211”院校相比,借助高校扩招契機盲目划分专业、扩大招生的高职院校,其毕业生的能力、素质显然无法相提并论。基于此,中国高等教育启动了“三个转型”工程: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型;由“专才教育”向“通才教育”转型;由“规模发展”向“内涵发展”转型。

1.2   科学定位,突出财务特色

行业的发展,既需要先进的科技,更需要高素质的技术型人才。换言之,高职财务专科毕业生的培养类型应定位于,既掌握先进财务理论和软件应用技能,又能解决一线的具体问题的能力型人才。因此,在谋划与定位育人特色时,高职院校既要顺应国家发展战略与趋势,更要超前衔接省情及民生,做实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工作,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紧密结合。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应以科技创新活动为主,奠定学生的科研基础;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贵在让学生走进企业,熟知企业会计业务和主要技能。以此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既有理论功底,又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就业后很快成长为所在单位的业务骨干。

1.3   针对目标,调整课程设置比例

高职院校转型,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未来的大学生就业将由市场选择,由社会评价。人才的竞争不再以是否毕业于“985”“211”院校论高下,而是以专业、专长、能力为评价标准。因此,高职院校纷纷将教改的着力点聚集于学生的能力与素养提升,依据市场对应用型人才的能力素质需求,以实践能力、创新思维为培养目标,更改、调整部分课程设置,相应减少理论课程、增加实践课程;对于学生反映过于抽象的课程,在不影响专业培养目标的前提下,一概予以删减;推行案例教学、项目教学、仿真教学;对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增加独立实验模块;在强化理论教学的同时,全方位培育学生分析问题和动手实践

能力。

1.4   着眼应用,提高“四个层次技能”

按照循序渐进、由基础到综合的认知规律,建立4个层次的教学体系。①基本操作技能。包括基础课和部分专业课的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关注每门课程的基本知识点。②应用技能。侧重专业基础课和部分专业课的课程设计,务求每门课程知识的综合应用技能。③知识交叉能力。以认知实习和综合设计为主,力求对各门课程知识进行综合交叉运用。④综合应用能力。既包括综合实践、毕业实习(设计),也包括沟通能力、专业知识应用及学习能力。通过课堂仿真案例实践,为学生进企业实习奠定基础,并胜任企业安排的任务;定期检查学生的实习情况,对未签约或已签约但未安排实习的学生,安排到有实习协议的企业实习。

1.5   校企合作,优势互补育“应才”

高职金融院校以服务金融领域为特色,致力于技术技能型金融人才培养。经不断探索、实践与磨合,几乎每所院校都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式应用型人才培育模式:学校和企业共同修订培养方案、共同培养学生、共同负责学生就业;学生在校期间,接受本校教师授课,实习阶段由企业教师(双师型教师)授课,学校和企业教师共同承担毕业实习、毕业设计。校企合作流程:学生在校完成基础课程和专业实践后,进行专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环节,之后进入企业,在企业教师的指导下,在银行、证券、企业等财务岗位,熟悉职业环境、企业管理、规章制度、业务流程、业务处理,从中积淀会计岗位应有的实务能力、应变能力、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深度合作中,学院派驻企业的教师,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与历练后,部分晋升为“双师型教师”,成为企业、职院的通用人才。此外,企业的考核评价模式,无形中促进了院校的课程改革和教学质量提高。

2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培养策略

2.1   内涵发展,突出办学特色

高职院校应紧紧围绕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以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为主,优化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平台+模块”理论教学和“三实一研”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探索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倡导项目化教学,完善在线教学与混合式教学的方式;广泛开展校地、校企、校所合作,邀请企业老总、优秀校友来校话励志、绘愿景、搞讲座,浸润职业文化、培养职业情感;充分发挥共青团、学生会和班级的作用,通过丰富多彩校园文化,搭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成长、自我服务平台。

2.2   能人领军,提升师资素质水平

教学实践中,教师扎实的学科素养、严谨的工作态度、亲和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感染和影响将贯穿于他们职业精神培养的全过程,使学生受益终生。因此,教师要以身作则,学会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平等待人;尽力与学生建立相同的兴趣和价值取向,以融洽的师生关系影响和带动学生,促就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渐次形成与转化;着力培养学科带头人,力求每个专业都有1名学术造诣较高的专业带头人;抓好专业梯队建设,每一个专业都有一个结构合理的学科专业梯队;加强青年教师培养,鼓励他们参加教改、教研、科研及社会活动;完善教师考核办法,调动、激活教师迎难而上、提升素质的内驱力。

2.3   校企融合,做强双师教师

鼓励高职院校教师到企业下场锻炼,通过观摩、学习、参与、融入,经企业培训、考核,凡获T5级认证者,可由高职教师转为企业工程师;企业工程师,如专业对口、确有专长,可聘为学院的客座教授,以期改善会计师专业师资队伍理论有余、实践不足的弊端。求实而论,一位在会计事务所履职多年、独当一面的高级会计师,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而言,他们的业务技能、职业素养,无疑具有用活一人、激励一片的独特效果。由此可知,校企融合既有助于信息、技術、资源共享,也有利于双方人才的复合型发展。

2.4   强化实习,奠定职业技能

会计是一门实务与理论结合性很强的学科,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缺一不可。职业院校会计专业学生,尽管系统地学习了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税务会计、财务管理、审计、会计电算化等专业理论,并通过校内会计实验掌握了一定的会计实务操作技能,但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比较空白。而实习教育环节主要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会计理论、科学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在会计师事务所实习为例,既要了解审计部、验资部、税务部、财务部的业务范围、业务规则,还要熟知原始凭证审核、记账凭证填写、财务报表、纳税申报等流程及注意事项;要通过对财务报表、财务指标的分析,洞悉企业经营状况和发展趋势,提出改善经营模式、挖掘企业潜力的建议;通过流动资产运营分析,更好地掌握现金持有量、订货批量,选取适当的现金折扣条件。

2.5   多维寻策,调整就业心态

针对毕业生就业压力大、负面心理多的实际,高职院校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提出措施。①学生层面。正确认识就业形势,不断完善自我,提高自身生存技能,不盲目追求专业对口,做好遭遇挫折的准备。②学校层面。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让企业参与学生的定向培养计划,邀请企业名人来校宣讲企业的用人观,使学生了解企业管理模式、用人规则;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思想动向,及时纠正偏差、释疑减压。③政府层面。以法律的形式规范就业市场,为毕业生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就业环境。

3     结 语

高职院校的“三个转型”是一项任重道远、功在不舍的系统工程,绝非一劳永逸的事。必须着眼人才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衔接省情及民生;适应经济发展,合理调整学科专业结构、优化课程体系,深化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模式;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加强高层次人才培养,鼓励一线教师向“双师型”教师转化;

以校内、校外教育平台为支撑,加强校企携手育人、协同创新;以人才培养为根本,深化产教融合、推进校企合作,以兼具扎实理论功底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助力地域经济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孙婷.高校财会专业教学模式及改革探析[J].高教学刊,2015

(14):81-82.

[2]何俐.就业指导视域下的高职财会专业教学改革路径思考[J].中外企业家,2016(35):212-213.

[3]生洪宇.互联网金融环境下企业财务风险分析与防范[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6):79-83.

猜你喜欢

新趋势教改会计专业
从电商发展新趋势看农村电商扶贫新方法
企业英才俱乐部
以私立华联学院为例谈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思考和构想
以私立华联学院为例谈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思考和构想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具体解决措施研究
述宾式惯用语使用新趋势
关于高职院校印刷色彩管理课程改革的探讨
独立学院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困境与出路
关于中职会计专业优化调整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