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互联网+”新农业模式构建措施

2020-11-18王冰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0年18期
关键词:模式互联网+互联网

王冰

[摘 要]自2015年“互联网+”这一概念首次提出后,互联网与实体经济的融合程度不断加深。农业发展中,基于“互联网+”构建新农业模式比较可取,这是新时期农业创新发展的一个重要选择。通过分析与预测,结合部分地区农业发展中的“互联网+”尝试经验可以看出,“互联网+”新农业模式具有很多优势,但实际构建比较困难。本文具体分析“互联网+”下新农业模式构建的难点,并提出行之有效的新农业模式构建策略。

[关键词]“互联网+”;农业;模式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20.18.080

[中图分类号]F49;F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20)18-0-02

0     引 言

整体上看,国内“三农”事业发展状况与态势良好,作为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农业发展的受重视程度一直较高。新时期,农业发展理念越来越多样与成熟,在智慧农业等理念的指导下,互联网在农业发展中的应用得到了广泛关注,“互联网+”新农业模式的构建步伐不断加快。“互联网+”新农业模式具有很多优势,但实际构建还是给政府和广大农民带来了很多问题。很多地区已经进行了相应尝试,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探寻“互联网+”新农业模式的构建策略十分必要。

1     “互联网+”新农业模式概述

“互联网+”新农业模式实际上是智慧农业理念下的一种农业发展模式,本身依托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的应用,秉承高效率生产与发展的核心原则。得益于电子商务的不断成熟与发展,电商农业成为农业发展的一个具体形式,且这一形式具有很多相对优势。这一背景下,“互联网+”新农业模式构建思路越来越清晰。在“互联网+”新农业模式构建过程中,智慧生产、智慧物流等都是具体特点,所谓“互联网+农业”,绝非单纯在农业发展中应用互联网,而是借助互联网本身的技术优势,在“互联网+”思维的指导下开展农业生产活动,促进农业在新时期的新发展。但也要看到,无论是“互联网+”新农业模式的构建,还是相应模式的运转都不简单,相关难点性因素的制约性影响更加不容小觑。正因如此,政府以及农业生产主体都应对“互联网+”新农业模式构建等事宜进行更多思考。

2      “互联网+”新农业模式的构建难点

2.1   农村地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低

“互联网+”新农业模式对网络的依赖性较高,使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状况会对网络的应用状况产生很大影响,这种影响会传递到具体农业模式构建的进程中。广大农村地区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较差是不争的事实,2018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农村宽带网络覆盖率仅为35.4%,远低于城镇地区的71.0%。虽然4G覆盖率已经高达95%,但“互联网+”新农业模式对宽带网络的依赖性更高。对于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户而言,每年动辄上千元的宽带费用较高,少部分自然村内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状况并不理想,网速较低也是不争的事实。由于农村地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偏低,网络对农民生产生活的影响十分薄弱,这一情形下,“互联网+”新农业模式构建十分困难。

2.2   农产品产销脱节现象严重

现阶段,大多数农村地区的农产品产销脱节现象十分严重,这直接导致部分农户的农业生产投资回报周期被拉长,农产品利润容易被其他个体或企业攫取。从“互联网+”新农业模式构建的角度看,农产品产销脱节是农业发展中的显著问题,这不仅意味着固有的农业模式存在很大不足,同时制约了新农业模式构建进程。很多农户已经适应了传统农业模式下的农产品产销形式,主动思变的积极性相对较低。此外,由于农产品产销脱节现象显著,很难确立完善的物流配送体系,很多企业也不愿意参与到“互联网+”新农业模式的构建进程。专业企业参与感不足,农产品产销脱节现象加剧,在这种恶性循环的影响下,“互联网+”新农业模式构建会更加困难。

2.3   农民群体“互联网+”思维薄弱

广大农民群体的“互联网+”思维比较薄弱,这也是“互联网+”新农业模式构建的难点问题。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一直以来,传统意义上的小农思想深深影响着农民群体的农业生产思维,对农业生产的認识也十分固化。“互联网+”新农业模式构建不仅需要广大农民的积极参与,而且更加离不开农民群体的有效支持。由于部分农民对“互联网+”的认识十分有限,且固有的农业模式下农业生产活动可以满足他们基本的生活需要,他们往往不会主动参与到“互联网+”新农业模式构建过程中,使新农业模式构建往往缺乏良好的环境支持。再加上农民对农业电子商务的认识十分有限,互联网应用能力偏低等,农民群体对“互联网+”新农业模式构建的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提升。

2.4   农业生产相关金融支持力度不足

“互联网+”新农业模式构建需要很多资金的支持,特别是一些土地资源集中、农业产业多样化的地区,新农业模式的构建往往需要大量投资。但从实际情况看,农业生产相关的金融支持力度较小。虽然国家一直在倡导普惠金融,但“三农”相关金融机构在发放贷款上的审核条件比较严苛,农民个体能够贷得的资金规模相对有限。涉及大型的信息化农业项目或智慧农业项目建设时,很多企业也需要较多资金对项目建设与发展事宜提供支持。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农业生产相关金融支持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因为资金支持力度薄弱,在一定程度上拖慢了“互联网+”新农业模式构建进程,部分农户也因资金短缺无法在互联网上营销与推广农产品。

3     “互联网+”新农业模式构建策略

3.1   加强农村地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互联网+”新农业模式构建过程中应加快农村地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提升宽带网络覆盖率,不断提升网络速度,为构建新农业模式提供充足的硬件支持。《关于推进网络扶贫的实施方案(2018-2020年)》这一方案对建档立卡贫困村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事宜做了系统规划,各地区需要结合新时期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积极推进农村地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政策引导以及资金支持等手段,加快农村地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步伐。通过提升农村地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可以有效打破构建“互联网+”新农业模式的障碍。政府在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进程中,通过一些宣传性手段传播、扩散“互联网+农业”思想的做法也能创设出构建新农业模式的良好环境。

3.2   依托具体企业整合农产品产销链条

在“互联网+”新农业模式构建过程中,政府可以在产业扶贫视角下,吸引更多“三农”相关企业入驻乡村地区,并依托具体企业整合农产品的产销链条,发挥企业的带动性作用,让农民群体可以与企业共同进行“互联网+”新农业模式构建尝试。例如,阜阳地区是典型的欠发达地区,2019年,阜阳市政府大力进行产业扶贫相关尝试,一些农业电子商务相关企业纷纷在乡镇设厂,农产品加工线的确立提升了农产品的产销一体化程度。广大农民通过参加合作社,与具体企业进行合作等方式感受到了新农业模式的“红利”。在各类型企业的良好带动下,“互联网+”新农业模式构建取得了很大突破,可以在其他农村地区进行有效推广。

3.3   强化农民群体的“互联网+”思维

作为农业生产的主体,农民群体的“互联网+”思维需要得到有效强化,这也是农业发展向“互联网+”这一方向不断转变的重要条件。在农民群体的“互联网+”思维强化方面,政府的引导必不可少。具体来说,政府可以通过在农村地区开展各种形式的“互联网+农业”讲座,增强广大农民群体对“互联网+”新农业模式的认识。与此同时,政府也可以引入具体的“互联网+农业”项目,通过发挥成熟项目的带动性作用,提高农民群体对“互联网+”的认识程度,并在农业生产中将“互联网+”思维作为一种指导性思维。一般来说,农民群体的“互联网+”思维得到有效强化后,他们会自发进行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等尝试,这可以为构建新农业模式提供帮助与支持。

3.4   普惠金融视角下加大农业生产金融支持力度

为了更好地构建“互联网+”新农业模式,需要在普惠金融视角下加大农业生产的金融支持力度,這也是加速新农业模式构建步伐的重要途径。一方面,地方财政可以将“互联网+”新农业模式构建作为农业创新发展中的有效途径,并在预算中拨付一定资金,支持农业发展中的“互联网+”相关农业模式构建事宜,为相关项目的建设发展提供有效帮助;另一方面,“三农”相关金融机构,诸如地方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农商银行等应适度放宽“互联网+农业”项目贷款条件,给予“互联网+农业”的发展提供更多支持和保障。随着“互联网+”新农业模式构建,农业生产、新型农业项目建设的资金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互联网+农业”在整体发展上更加灵活。

4     结 语

在“互联网+”新农业模式构建过程中,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基于地区农业发展实际情况,进行新农业模式的构建尝试,并借鉴成功的“互联网+”新农业模式构建经验。但地区差异客观存在,当地政府在构建新农业模式时,必须与本地农业发展状况、特点等保持较高的一致性。此外,政府还要对新农业模式的构建状况进行有效审视与分析,在发现并弥补不足的同时,积累更加丰富的经验,确保“互联网+”新农业模式可以更好运转。

主要参考文献

[1]张煜晗,陈嵩嵩,张晨.互联网+现代农业精准扶贫新模式探究[J].农业与技术,2018(9):142-143.

[2]郭巍.“互联网+”背景下太原市现代农业发展路径研究[J].河南农业,2018(8):6-7.

[3]田苗苗.互联网+背景下欠发达地区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研究——以阜阳地区为例[J].花炮科技与市场,2018(4):45-46.

[4]吴敏宁,杨飞.互联网+榆林现代农业的发展模式研究[J].榆林学院学报,2019(2):100-102.

猜你喜欢

模式互联网+互联网
永续债券探析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