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规范防烟系统设计

2020-11-18马斌

中国房地产业·下旬 2020年7期
关键词:建筑设计

马斌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当前建筑项目发展迅速,国内建筑工程不断涌现。为了防止和减少此类建筑火灾的危害,保护人身和财产的安全,本着“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针对此类建筑发生火灾的特点,防排烟系统设计应立足自防自救,采用可靠的防火措施,做到安全实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2018正式实施《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是我国首部关于建筑防烟排烟系统设计、施工和验收的基础性、综合性、通用性专业技术标准。标准的实施,统一和规范了防排烟这一重要建筑消防系统。

【关键词】建筑;防烟;设计

设计标准规范是工程设计人员手中的“尚方宝剑”,是工程设计人员设计的依据,充分学习本专业和相关专业的设计标准规范,在工作中至关重要。一些不符合当下设计理念的条款会随着规范的修改和升版而日趋完善,不少当前解决不了的争议问题也会随着新规范的出现迎刃而解。近年来,各专业新规范的推出速度日益加快,交叉专业中出现的设计规定日趋统一。规范的推陈出新和新旧更迭要求设计人员及时、全面地学习本专业和相关专业的最新规范,并通过学习将新规范中的精髓应用到工程设计中,提高工程设计水平。

1、建筑防烟系统

建筑防烟系统,是指通过采用自然通风的方式,防止火灾烟气在前室、避难问(层)、楼梯间等空间内积聚,或通过采用机械加压送风方式阻止火灾烟气侵入前室、避难问(层)、楼梯间等空间的系统,防烟系统分为自然通风系统和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2、防烟系统设计常见问题及对策

在实际防烟设计中,《烟标》出现了较多与原《高规》《建规》要求不同之处,也更加趋于严格和准确,需要设计人员深入探讨与研究。本文针对防烟设计中常遇到的问题,提出如下对策:

2.1《烟标》2.1.1中,定义防烟系统分为自然通风系统和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对于自然通风系统,《烟标》3.2中定义可利用可开启外窗或开口进行自然通风,而原《高规》中的定义,是利用可开启外窗自然排烟。所以在设计过程中,在楼梯间、独立前室等采用自然通风系统的地方,为防止烟气进入可开启外窗或开口,仅需面积及设置部位满足《烟标》3.2中要求即可,不需要依照自然排烟窗(口)的设置规定,即应在储烟仓以内设置。

2.2当楼梯间采用自然通风系统,仅在独立前室、共用前室及合用前室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时,《烟标》3.1.3.2对送风口的位置做出了明确且严格的规定,即机械加压送风口必须设置在前室顶部或正对前室入口的墙面上,而原《高规》并没有对加压送风口位置有特别规定。值得注意的是,设计中将加压送风口设置在正对前室入口的同时,应适当提高风口高度,保证形成正面阻挡烟气侵入前室的效果。对于加压送风口设置在前室顶部的情况,目的是为了形成有效阻隔烟气的风幕,故宜在疏散门上部设置下送常闭加压送风口,以完全阻断烟气不进入前室。

2.3《烟标》3.3.6明确了楼梯间应设置常开式百叶风口,前室應设置常闭式加压送风口,并应设手动开启装置。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常会遇到仅有一层的地下室合用前室,送风机与风口一对一设置。此时,合用前室的加压送风口亦应采用常闭式加压送风口,并应满足标准中所需求的联动控制。此外,《烟标》3.3.5条规定应采取保证各层送风量均匀性的措施。在设计中,对于楼梯间设置的常开风口,可以考虑采用自带调节阀的单层百叶送风口。在风机及风口调试时,调整风阀开度,保证每个风口送风量尽可能均匀。

2.4《烟标》3.3.1条规定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建筑,其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应竖向分段独立设置,且每段高度不应超过100m,而原《高规》中是按照建筑层数超过33层作为分段标准的。特别要注意的是,条文说明解释分段高度是指加压送风系统的服务区段高度,在实际设计中,当地上与地下楼梯间、前室合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时,应注意系统服务的地上与地下高度之和是否超过100m,若超过,应采取分段加压送风的方式。不能仅按照条文的字面意思去理解建筑高度大于100的建筑,应以实际服务高度为准。

2.5《烟标》3.3.7规定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应采用管道送风,且不应采用土建风道。此条为强制性条文。以往设计中,大部分都是利用土建风道进行机械加压送风,在实际的验收过程中,由于施工不到位,井道内极不平整,且缝隙较多,造成下部风口根本达不到设计风量要求,严重影响防烟效果。此次《烟标》实施,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上述问题。与此同时,暖通与建筑专业设计人员在前期设计时,应对风井的合理布置有一定考量:

(1)风量对井道面积的影响:原《高规》中,加压送风量采用压差法和风速法计算并结合规范推荐表,比较后取较大值,但实际工作中,设计人员基本都忽视了风速法而直接采用表中推荐值,该值明显小于风速法。《烟标》采用经过修改后的风速法计算,经和原有规范对比,《烟标》中的加压送风量比原有规范增大了30%-66%不等。例如,实际应用较多的防烟楼梯间自然排烟,前室、合用前室正压送风,原规范要求建筑总层高50m以上前室送风量为32000m3/h,而《烟标》送风量为48600m3/h,增大了52%;建筑总层高小于、等于50m时,前室送风量为27000m3/h,《烟标》送风量为44700m3/h,增大了66%;加压送风量的增大,相对土建管井面积也会增大。为此暖通设计人员在设计时,应首选金属风道,采取增大风管内风速的措施,来减少土建风道的截面积。

(2)金属风道对井道尺寸的影响:由于金属风管设在土建风井内,风井内两端一般要留出150mm的风管安装空间,此部分面积应由暖通设计人员计算并提资建筑。土建管井的正面应设计为后砌墙,以便管道和风口安装。

结语:

综上所述,《烟标》对防烟系统的设计提出了严格的要求,防烟系统设计作为建筑防排烟设计的重要内容,为保证火灾发生时可以达到设计效果,保障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务必重视标准的相关要求,充分理解标准的条文含义,领会原理,并结合实际进行合理化设计。我们也在不断深入的理解和学习新标准的内容和精神,力争设计出更加贴合实际,满足规范要求的建筑,为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参考文献:

[1]戴强.高层建筑随排烟系统的探讨[J].广西建筑,2019 (5):7.

[2]徐昂.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J].动力2017.23.

[3]李耕勤.高层建筑防排烟系统设计分析与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18.

猜你喜欢

建筑设计
BUBA台灯设计
有种设计叫而专
建筑与数学
陈国兴设计作品
匠心独运的场地设计画上完美句点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Chinese Architecture Meets Globalization
跨越式跳高递进与分层设计
设计之味
想象虚无一反建筑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