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巫溪人包月禄拔下敌虎头团旗

2020-11-18刘建华

红岩春秋 2020年10期
关键词:包月志愿军战士

刘建华

2020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在那场艰苦卓绝的战争中,志愿军奏响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凯歌。其中,有一个家喻户晓的战斗故事“奇袭白虎团”,讲述在金城战役中,中国人民志愿军68军203师抽调侦察排13名战士组成特战小分队(时称化袭班),在副排长杨育才率领下穿插敌后,捣毁白虎团团部,配合主力部队歼灭南朝鲜精锐之师白虎团的战例。后来,它被改编成电影和现代京剧,风靡全国。

剧中拔下白虎团团旗的英雄战士名叫鲍玉禄,其原型为包月禄,1932年出生于重庆市巫溪县红池坝镇。1951年3月,包月禄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天津集训三个月后,被选拔到团侦察排当战士。同年6月,他随部队跨过鸭绿江,到达抗美援朝前线。1953年7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发动夏季反击战,包月禄入选化袭班,亲历奇袭白虎团团部的战斗。战后,他荣立集体特等功、个人三等功。

2006年4月,包月禄夫妇回家乡巫溪探亲。因工作关系,我采访了这位英雄老人。

插入敌后  化装奇袭

2006年4月17日午后,我和巫溪县电视台刘记者来到包月禄入住的宾馆。他的房门虚掩着,屋内有人正哼着《奇袭白虎团》京剧片段:“浑身是胆斗志昂,出敌不意从天降,教它白虎团马翻人仰……”我敲了一下门,房门开了。原来是坐在沙发上一位清瘦精干的老人在唱,他就是包月禄。

我们寒暄一番后,包月禄主动切入正题:“我知道你们想了解什么,我就从奇袭白虎团那场战斗说起吧。”

随着老人的回忆,53年前那场惊心动魄的战斗浮现在我们眼前。

1953年7月10日,在金城战役发起前夕,志愿军第68军607团按照师首长的部署,抽调13名精干人员组成化袭班,成员有副排长杨育才、班长包月禄和战士赵顺合、金大柱、王连训、王桂生、韩淡年、李志、侯士兵、舒德春、李培禄、黄周玉、周发世。其中韩淡年、金大柱是朝鲜族战士。他们的任务是快速穿越敌人前沿阵地,直插敌军白虎团团部,打掉白虎团的指挥体系,使志愿军主攻部队迅速取得战役胜利。

杨育才接受任务后,立即组织化袭班成员进行战前准备。为了便于袭击,他们乔装打扮。杨育才化装成南朝鲜军美国顾问,韩淡年化装成南朝鲜军小队长,其余11人化装成南朝鲜军士兵。他们头戴钢盔,脚蹬大头鞋,只待出发。

7月13日晚,天空浓云密布,大雨将袭。夜色降临后,志愿军出敌不意,向南朝鲜军发起突然进攻。志愿军在突破前沿阵地后,杨育才率领化袭班,在主力部队炮火掩护下,向敌人后方飞快前进。

晚上9点左右,化袭班到达484高地的一个坑道里。随着杨育才一声“出发”,战士们穿过敌人的第一道防线,越过片片雷区。

突然,走在前面的赵顺合急促地喊道:“停下!副排长,我踩地雷了。”

杨育才心里一沉,急忙下令:“其他人隐蔽,赵顺合,你把脚踩住,站稳,千万别挪开。”杨育才赶到赵顺合身边,伏卧在地,小心翼翼地用手顺着赵顺合的脚把铁板两旁泥土扒开,地雷一点点露了出来。他扒开后,确认是一颗美式反坦克雷,才略松一口气。这种反坦克雷没有180公斤压力是不会爆炸的。他示意赵顺合快速抽出踩着地雷的脚,这才化险为夷。

身处雷区,化袭班放慢了脚步,摸索前进。正走着,前方传来流水声,杨育才心头一喜——敌人不会把地雷埋在水沟里。他发出命令:大家沿着水沟往上爬。战士们跳进水沟,加快了前进步伐。

展开激战  斩断虎头

化袭班到达415高地山脚时,发现敌人的两个地堡。杨育才摆摆手,战士们悄悄绕过地堡,继续前进。

在三南里,他们走上公路。杨育才借着敌人的照明弹观察队伍的行进情况,发现队伍尾部有个人走得较慢。照明弹又升起时,他数了人数,怎么有14人?

杨育才悄悄与韩淡年交换了情况。韩淡年慢慢凑到队伍后面,缴了那人的武器。经过审问,楊育才等人得知这是被打散找不到队伍的南朝鲜军士兵,并从其口中取得了敌方口令。利用这个口令,化袭班顺利通过了几道关卡。

再往前走就是勇进大桥了,这意味着即将到达白虎团团部。在过桥不远一个低洼处,杨育才把战士们叫在一起,掏出地图,确认方位。得知距离敌人团部只有三四里,杨育才命令大家:继续前进,保持距离,做好战斗准备。

就在他们准备穿过公路时,前方几十辆开着强光的汽车沿路开来,把面前的山道、山口、山坡照得通明。

怎么办?杨育才略加思索,果断命令:两人对付一辆汽车,先用手榴弹,再用冲锋枪扫射。趁敌人混乱时,迅速冲过马路,到沟口白杨树下集中。布置完毕,杨育才喊道:“打!”霎时枪声四起,化袭班仅用三分钟结束了战斗,快速冲过公路。

战士们到达集合地点,杨育才分配战斗任务:13人分为三个战斗小组,一组、二组负责解决敌警卫排;三组由包月禄任组长,负责捣毁二青洞的敌团部。

包月禄回忆,他们一行四人悄悄摸到白虎团团部所在地,里面的人正在开会。恰在此时,袭击敌警卫排的枪声响起,包月禄大喊一声:“打!”他们对准窗口投进4枚手榴弹。“轰轰”几声巨响,屋里电灯熄灭,里外浓烟弥漫。

团部里的敌人一时搞不清状况,乱作一团。趁着烟雾,化袭班冲进去用冲锋枪一阵猛射,打得敌人措手不及,四处逃窜,敌机甲团团长当场毙命。其余人在前有枪口、后无退路的情况下纷纷投降。敌副师长、白虎团团长等落荒而逃,在一条沟里被抓获。

包月禄等人搜索到敌团长办公室,见一个台子上插着一面绣着虎头的旗帜,他不假思索地拔下旗帜,缠在腰上。这面缴获的白虎团团旗,如今被收藏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1953年10月,志愿军总部授予化袭班集体特等功。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务委员会授予杨育才“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颁发一级国旗勋章和金星奖章。

讲完战斗故事,包月禄撩起上衣说:“在抗美援朝战斗中,我数次与死神擦肩而过,身上这些伤疤也是我的勋章。”

听党安排  矢志不渝

我们的采访临近结束时,包月禄意犹未尽。他说:“你们还有什么想了解的吗?”

“家乡人民很想知道您以后的经历。”我急切地回答。

包月禄说:“1953年《朝鲜停战协定》在板门店签订后,我随部队在朝鲜休整驻防。1955年68军奉命回国,开始驻扎在徐州,部队的主要任务是训练、建设营房。”

包月禄在营部当保管员,负责采购、保管工地建筑材料。他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任务,不久被提干。后经人介绍,认识了妻子刘户兰。

1960年,部队派包月禄去吉林省长春市第二政干学校读书学习。学成归来后,包月禄被调任某师侦察连副指导员。接到命令第二天,他就带着妻女出发,赴江苏就职。

1975年,包月禄所在部队移驻吉林省吉林市,全家又从南往北迁移。其间,他历任排长、连指导员、师独立营政委、团政委。

1978年,包月禄转业。虽然对军队无限热爱,他却二话没说,带着家眷又从东北回到四川。

地方上对获得一等功以上的军人有优先安置政策,包月禄对妻子说:“一辈子没向组织上提过个人要求,这次还是遵从组织的安排吧。”

开初他被安排在万源火力发电厂任专职党委副书记,后来调到攀枝花市发电厂任党委副书记。包月禄说:“我是一名党员,一切听从党的安排!”

包月禄对孩子们同样严格要求。女儿和儿子在他的鼓励下,相继入伍。儿子复员后在发电厂当锅炉工。包月禄并未利用自己的权力为儿子谋取一个好工种。

1992年包月禄退休,生活恢复了平静。可他闲不下来,依然保持军人本色,每天早晨按时起床、出操。有时间就给战友打电话,嘘寒问暖,怀念共同战斗的日子。

几十年来,包月禄从不居功自傲,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在《奇袭白虎团》风靡全国的年代,大家都知道他是英雄鲍玉禄的原型人物,部队、机关、学校、工厂纷纷请他作报告。面对鲜花和掌声,包月禄始终认为这是集体的荣誉,他作为一名志愿军战士,仅仅是尽到了保家卫国的责任。

猜你喜欢

包月志愿军战士
志愿军六天三炸“水门桥”
战斗英雄包月禄:“白虎团团旗是我扯下的”
包月禄:奇袭白虎团的战斗英雄
绿茵小战士快乐友谊赛
抗美援朝,美军阵亡人数为何比志愿军的低
鸡蛋战士
云山战役中志愿军的作战要览
灾难现场,这支华侨华人的“志愿军”令人动容!
鲜花包月
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