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旅游发展模式的区域差异分析

2020-11-18管文正则

旅游纵览·行业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禀赋世界遗产遗产

管文正则

本文以我国世界遗产分类、分布情况为基础,以旅游资源分类为条件,将我国世界遗产在旅游发展模式上主要分为自然资源驱动模式、文化资源驱动模式以及混合资源驱动模式。其中,自然资源驱动模式主要分布于秦岭-淮河以南,文化资源驱动模式主要分布于我国第二、三阶梯上,混合资源驱动模式主要分布在胡焕庸线以东。

引言

旅游发展方式的选择与当地的资源禀赋基础、社会经济条件和气候环境条件具有密切的關系,使许多地区在旅游发展过程中选择不相同的道路,各自形成特色鲜明的发展模式,总体呈现出一定的区域差异。学术界对旅游发展模式的分类认识不尽相同。美国学者查尔斯认为价值和市场是推动旅游发展的动力,忽略了政府在其中的作用。郭金海(2009)认为旅游发展模式和经济发展之间是耦合协调的关系,若超过了现有经济社会承载量则为超前型,若旅游发展水平落后于社会发展则为滞后型;汪章飞(2013)根据区域条件差异将旅游景区的低碳发展模式分为了5个区。世界遗产是学术界公认的旅游资源禀赋认定的重要指标,本文根据我国世界遗产的分类和分布情况,从资源禀赋出发,分析我国旅游发展模式的区域差异。

一、我国世界遗产的分类及分布情况

早在1985年底,中国就正式加入了在法国巴黎通过的《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组织开展了卓有成效的遗产申报工作。根据最新数据和UNESCO公报,截至2019年7月,中国已有55项遗产项目列入最近更新的《世界遗产名录》。根据分类,我国共有C类遗产(文化遗产)共计37项。其中,包括了CL类别(文化景观类)5项,N类遗产(自然遗产)14项,C-N(双遗产型)遗产4项,具体分情况如表1所示。在这些世界遗产分类中,首都北京拥有7项遗产项目数,黑龙江、香港及台湾等地没有世界遗产项目,其他省市地区都有世界遗产项目分布。

二、中国世界遗产旅游发展模式的区域差异

旅游资源禀赋决定了旅游开发的规模和模式。根据调查可知,我国现存世界遗产均进行了旅游开发,但旅游开发程度略有不同,笔者试从遗产分类及资源禀赋条件寻找到其在旅游发展模式中的区域差异,分为自然资源驱动型、文化资源驱动型和混合动力驱动型。其中,自然遗产资源多为自然资源驱动型,文化遗产资源多为文化资源驱动型,而文化景观和自然文化双遗产多为混合资源驱动型。

(一)自然资源驱动模式

如表2所示,我国世界自然遗产共14项,主要分布于秦岭-淮河以南地区,其中,以四川、云南等地区分布最多,其他在湖南、湖北、广东、广西等地也有分布。较为特殊的是,我国西北地区的新疆天山、青海可可西里作为自然遗产,获得了许可。这些地区或能例证地球演化史中的重要阶段,或尚存珍稀或濒危物种的栖息地,或地貌、自然现象独特,或能例证水生、海岸、海洋生态系统发展变化,具有突出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通过旅游开发现已成为全国知名旅游景区供人们参观游览。

目前,我国的世界自然遗产旅游开发项目仍然主要停留在观光旅游、休闲健身等浅层次的旅游项目上,缺少深度开发,一些科学教育价值、生态环境价值并没有得充分挖掘。同时,不少地区经常发生游客肆意踩踏自然景观的现象,也侧面反映出许多地区在自然遗产景观管理、科普教育方面的不足和失职,需要在今后的旅游开发过程中挖掘深层次的旅游项目,如研学旅游、生态旅游,在创造经济利益的同时充分发挥科普教育功能。

(二)文化资源驱动模式

如表3所示,目前,我国共有32处历史文化景观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主要分布在我国的第三阶梯和第二阶梯上,第三阶梯分布最多,第一阶梯分布较少,只有分布在拉萨布达拉宫历史建筑群这一处。从省区的分布看,北京市分布最多,达到7项,其次是一些在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的省市区。这些历史文化景观或具有独特的艺术成就,或反映当地生活建筑的杰出范例,或记录了特殊意义的事件,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观赏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成为人们参观游览的圣地,除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和澳门历史城区外,均是国家5A级景区,是文化资源驱动模式的代表。

目前,我国世界文化遗产主要以保护性开发为主,包括博物馆式、大遗址保护开发式、城市街区保护式等,旅游开发同样以参观游览为主。这些重要的历史景观虽然具有较高的文化历史价值,但由于不可抗力的因素,年久失修现象在所难免,加上技术难题一直未攻克,修旧不如旧的问题一直被诟病,景观的原真性保护是这些地区在进行旅游开发时面对的主要问题,需要在旅游开发过程中更加注重保护景观。

(三)混合资源驱动模式

混合资源驱动模式主要包括文化景观遗产和世界自然文化双遗产景观,这些遗产的分布和地理学上的重要地理分区线具有密切的关系,基本上均处在胡焕庸线以东地区,具体如表4所示。这些遗产地真实反映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情况,人文景观和自然环境浑然一体,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具有优美的自然环境,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生态环境价值,所涉及的9处景观均得到了比较深入的旅游开发,丰富的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共同驱动了当地的旅游发展。

在混合资源驱动模式中,旅游开发不仅需要关注到自然环境的保护和人文景观的原真性保护,更需要注意的是关注人与自然环境的相处方式。其中,涉及的遗产地中,不少地区仍然有大批居民生活,如庐山、西湖等,人与自然和谐之美正是其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旅游开发过程中,需要妥善处理人地矛盾,切勿为了旅游开发而伤害人地关系。

三、结语

资源禀赋决定了旅游开发上限,是旅游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之一,不同的资源类型决定了旅游发展模式的选择。通过对我国拥有的世界遗产的旅游开发进行分析可知,资源禀赋在当地旅游开发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可以分为自然资源驱动、文化资源驱动以及混合资源驱动3种模式。3种模式的区域差异表现为自然资源驱动模式,主要分布于秦岭-淮河以南;文化资源驱动模式,主要分布于我国的第二、三阶梯上;混合资源驱动模式,主要分布在胡焕庸线以东地区。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旅游与文化产业学院)

猜你喜欢

禀赋世界遗产遗产
中国的“世界遗产”
讲故事的禀赋——梅卓长、短篇小说合论
跟淘气章鱼巡游世界遗产
遗产怎么分
千万遗产
从丝绸之路到世界遗产探析
基于禀赋压力系统分析的水资源承载与分区管理
温文尔雅禀赋 中和为美书风
政府干预、资源禀赋与企业多元化战略选择:以煤企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