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事(下)
2020-11-18春晓
春晓
人们不仅种荷、观荷,还画荷,荷花是国画精品,在中国的艺术绘画史中,荷花的艺术精品更是丰富多彩。在这里,不得不提到明朝的王冕,少年时代替人放牛,在一个夏日的午后,看到一池刚被大雨洗刷过的荷花,荷叶上滚动着珍珠般的水珠,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亮,搭配着远山若隐若现的彩虹,王冕被这美景醉倒了,想把这池清幽永久长存。就这样,王冕不断的苦练,终于把那一池荷花给画活了。张大千的荷花,风姿绰约,冰清玉洁,似玉女。张大千画荷,与其说是画荷,还不如说是画人,荷花开成了水做的女人,静静亭立于水之中央,他以“君子之风,其清穆如”喻荷,以赞其高洁。南宋画院吴炳的《出水芙蓉》,生动细腻地刻画了荷花清新脱俗的优雅气质;还有明末画家张子政的《芙蓉鸳鸯图》;清陈书画《荷花》;清任伯年《荷花鸳鸯图》;宋马兴祖《疏荷沙鸟图》;宋扇面画《晚荷郭索图》;宋人画《荷蟹图》;宋冯大有《太液荷风图》;传宋
人《子孙和合图》。绘画者把握了现实中荷花的美感并加以升华,赋予了荷花全新的美感魅力。
荷花不仅在生活中备受人们推崇,还与佛教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可以说,“莲”就是“佛”的象征。当我们走进佛教寺庙时,到处可以看到莲花的形象。大雄宝殿中的佛祖释迦牟尼,端坐在莲花宝座之上,慈眉善目,莲眼低垂;称为“西方三圣”之首的阿弥陀佛和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也都是坐在莲花之上。其余的菩萨,或手执莲花,或脚踏莲花,或作莲花手势,或向人间抛洒莲花。《阿弥陀经》描写的西方极乐世界的情景是:“极乐国土有七宝池,八功德水……池中莲花大如车轮。”故称佛国为“莲花国”;佛教庙宇称为“莲刹”。《大正藏》经典说,莲花有四德,一香、二净、三柔软、四可爱。春夏秋冬,四季轮转,但世间花卉先开花后结实,莲花则在开花同时已具有结实的莲蓬。明朝就有古籍记载莲花“华实齐生”的特质,莲花因此被佛家视为能同时体现过去、现在、未来的元素。佛经中还有一则“莲花夫人”的美妙故事。有一只鹿生了一个美丽的女子,仙人将她抚养成人。她走过的地方,会有莲花长出来。这便是“步步莲花”一词的由来。
在信仰佛教的印度,也将荷花视为国花,印度是佛教的发源地,而佛教与荷花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洁身自好的高品格与佛教所主张的处事方法不谋而合,也正是因为莲花代表着佛教,而印度又是佛教的发源地,所以荷花在印度是神圣的象征。而早在1985年,荷花便以“花中芙蓉”的美誉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花之一,可见国人对莲花的喜爱。
现在,荷花被作为观赏植物广泛种植于花园和景区之中。位于中国无锡滨湖区的马山千波路就是不可错过的赏荷佳地。七八月份,千波路旁一路皆是开满红荷翠叶的荷花塘,随风摇曳的伞状荷叶簇拥在一起,将千姿百态的莲花衬托得尤为娇俏可人。八月花期,是赏荷的最佳时间。
微山湖被称为“中国荷都”,有十万亩荷花池,花期到来,最绚丽夺目的,则要数满湖铺天盖地的荷花了。每届夏秋,百里湖面花团锦簇,荷香弥漫。花有红、白两色,红的嫣然如霞,白的冷艳似雪。面积如此大的荷花荡,在全国来说实属罕见,堪称一大奇观。
北京日壇公园的荷花花大叶丽,清香远溢,亭亭玉立,吸引了众多游人观赏,雨后天晴的颐和园,游客可以欣赏到“莲红缀雨”的盛景。站在西堤向西望去,治镜阁湖、藻鉴堂湖两个湖区俨然是荷的天下。层层叠叠的荷叶铺满了整个湖面,荷叶上残留的雨珠在晨光的照射下晶莹剔透,一朵朵亭亭玉立的荷花带着晨露愈发娇艳。微风过后荷花清香扑面而来。阳光倾泻下来,在荷叶的尖上汇为一滴露珠,又滑进湖里。
“守得莲开结伴游,约开萍叶上兰舟。” 清晨六七点钟,是一天中观赏荷花的最佳时间,因为此时的荷花花型饱满,色泽圆润,晶莹剔透。随着时间的推移,花瓣就会慢慢闭合。一般来说,荷花第一天开放时会先打开一部分花苞,第二天才会全部打开,因此,第二天早晨欣赏开放的荷花是最好的。荷花的叶子像一把小伞,正面碧绿,反面是粉绿,有的平平浮于水面,有的亭亭玉立浮于碧波之上,互相簇拥,远处看过去,就如滚滚的波浪,近看,像一块块翡翠一样,五光十色。特别是那刚刚冒出水面的嫩荷叶,像紧握的小拳头,显示着极强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