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先秦道家生态哲学思想
2020-11-18徐诗蒂
徐诗蒂
摘要:先秦道家思想之中有丰富的生态哲学智慧,而“道”的思想是始终贯彻于道家生态思想始终的。如今我国正面临着生态危机,而道家的生态哲学思想则能够为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基础,为我国建设生态文明体系提供有力支持,此外其思想内涵也能够为人们的生活提供借鉴。
关键词:先秦;道家;生态哲学思想
一、先秦道家生态自然观
(一)“天人合一”的和谐自然观
道生万物。道家将“道”列为最高范畴,而且道家对于万物生成与其他各家都不同,具有特殊性。道家的生态观中提出万物的根本就在于“道”,《老子》书中开篇就对“道”与万物进行阐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在后来也提出:“天地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等。可见在老子眼中“有、无”就是“道”,而“道”就是万物之宗。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万物生成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此处对“道”是万物之宗提出具体生成过来,也进一步证明“道”是万物之本源,是世界之始。
人与自然和谐统一。通过“道生万物的思想能够得知,在道家认为人与自然是一个相互统一的系统,而且是有机整体。老子曰:“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其意为整个宇宙之中,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人只是宇宙中的一部分。说明世间万物是统一的整体,而且彼此之间相互依存着,而人只是万物之一。
道家提出人与自然是相互统一的有机体,道教学者总结而出:“整个宇宙是充满生命的,地球如同母亲一般存在。而地球上纵横交错的河流宛如人体血管,那静静流淌的水宛如人体血液。森林树木就是毛发,风就是气息,日月就是眼睛,而那数不尽的神灵就是子女,都是由地球孕育而出。” 其明确表达道家将整个宇宙作为统一的有机体。
“道法自然”的自然观。老子哲学亦被称之为自然哲学,在老子眼中的“自然”,其内涵为无任何的束缚所在,任由其随意发展,即顺其自然,不存在任何的人为干预。在人与自然关系方面,道家提出“道法自然”的主张,自然就是自然而然的发展,不可有人为的参与。在老子眼中,“道”生成万物的整个过程就是一个没有任何干预的过程,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家认为“道”即“自然”,《庄子》中有与之相关的阐述:“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意思就是“道”的珍贵,“德”的珍惜,原因就在于其没有任何的干涉,是自然的状态。庄子在《知北游》中又提到:“天不得不高,地不得不广,日月不得不行,万物不得不昌,此其道欤!”
二、先秦道家生态伦理观
万物平等
在道家认为,万物都具有“道”性,只是他们在存在形式、表现形式方面存在差异,共同的特性却并未改变即有“道”所生,由“道”所分化。万物都是“尊道贵德”的,将“道”作为最终的追求,“道”存在万物才有存在的价值,所以在这一方面世间万物都平等,此为庄子之“齐物”思想。庄子认为世间万物都不存在高低之分,只是因个人观点差别而使事物价值存在差异,从“道”这一方面来看,世间万物并无区别,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万物都是一样的。
万物平衡
知常曰明:宇宙万物的发展都是有一定的秩序,道家重视规律,发现规律。就如同“知常曰明”,在认识发现规律后才是聪明的。人们只有了解与发现规律之后,才能有迹可循。世界万物多姿多彩,但终究要追溯到根本,这种回归根本的过程就是静,这个静也就是回归本根的情况即为常,也就是万物变化的规律,意识到这一规律才是明。如果没有认识到规律而随意为之,就会出现各种不好之事。老子认为事物都有内在规律可循,无论是兴盛还是衰落都是因自身规律所致。而这一规律即老子提出的“常”。
知和曰常。道家认识规律时,认为事物永恒发展的规律在于“和”,即不仅需要“知常”还需要“知和”。道家提出自然万物因阴阳相和而生,“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虽然万物极为复杂,但它们都是阴阳二气相和而成。因而道家会以“和”对待世间万物,将“和”作为所有事物发展的规律,作为天地间的基本法则。
《老子》提出的“知和曰常”就是指只有先认知“和”,才能掌握规律。老子认为自然万物的成长发展都是自然规律,而且不受任何人的控制,這一自然规律的核心就是“和”。
(三)万物不伤
知止知足。老子曰:“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意为万物从出现之始就有属于自己的名称,各种名称已经有规定,还需要适度,适可而止就不会出现各种困难。从老子观点来看,任何事物的发展规律都是“和”。但是万物发展过程中也具备一定的范围,如果超越这一范围,“和”就被破坏,使万物出现无法挽回的损伤。因而道家的观点就是先要“知止”,了解自然万物承受的范围,在可承受的范围内有所作为,保证大自然的可持续发展,继续服务我们。“知止”就是了解大自然的规律,了解限度所在,掌握范围之后,调整人类活动,凡事适可而止。
无为而无不为。“无为”一直以来都是道家所秉持的为人处世之原则,即顺其自然无干预。老子认为做事应该“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其所提“无为”并非不做任何事,老子的无为是有所为而有所不为的辩证无为。道家所说“无为”并不是消极的,反而是一种积极状态的“无为”。
老子的“无为”并不反对有为,而是“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此意为我们不应什么都不做,反而需要顺应自然、辅助自然而做,帮助他们成长的更好。所以老子的无为是指在自然规律指导下做事,杜绝人类的随意。
三、先秦道家生态技术观
(一)对技术的肯定
道家对于技术的肯定方面,相关论述也有很多,而且也会用寓言故事的方式来讲述精湛的艺术。庖丁解牛就是很典型的案例,以“道”带“术”的观念才能够使得技术如此熟练。对于其他的技术同样是如此,道都存在于其中,技术自身就属于一种做事方式,技术的运用者遵循其“道”,实现超越技术的能力。当“道”渗透到技术之中,其不再只是以工匠艺术形式而存在,反而上升到一种思想高度,属于技术思想,成为一种科学原理。所以只有尊道,将道与技术融合在一起,技术的功能才能够得到最大的发挥。
(二)对技术的批判
在对技术肯定的同时,对技术也提出了担忧,道家认为人们在应用技术之时会失去淳朴之心,导致国家混乱。
老子认为万物之间并没有任何的高低贵贱分别,万物平等。但人们掌握技术之后创造诸多新鲜之物,才打破了原本的平衡,物体之间有了高低贵贱,而这也是导致社会混乱的原因。所以老子认为只有抛弃技术、伪炸等就可获利,天下盗贼也就不存在。老子心中的理想社会是“小国寡民”形式,“使有什伯人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徒。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市民复结绳而用之。”从中能够看出老子对技术制造的反对,认为其能够让人迷失自我,应自然无为的生活。
先秦道家生态思想描绘了诸多关于自然观、伦理观和科技观等丰富的生态哲学思想。道家文化中对于中华文化哲学思想主体回归,建设和谐社会和生态文明具有重要的意义,而我们在利用的过程中,对道家生态哲学思想也应保持辩证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其积极性发挥到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韩亦菲. 先秦道家文化中的生态哲学及现代价值[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05):47-49.
[2]杨国哲. 先秦道家生态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武汉科技大学,2019.
[3]金盼. 先秦道家生态伦理思想特征及其现实价值[D].山东师范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