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关于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思考

2020-11-18张万里

课程教育研究 2020年40期
关键词:思维培养创新思维小学数学

【摘要】小学教育为基础教育,也是能力培养及素质培养的教育内容,因此,小学教育中不仅要重视传递知识,也要注意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培养,包括一些基础的学习习惯。创新思维就属于这种小学应该进行培养的能力之一,通过开放式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让学生拥有开放的创新思维,也是小学的教学目标之一。此次研究就是根据这一内容展开分析,望带来借鉴。

【关键词】小学数学  创新思维  思维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40-0117-02

数学教学是小学教育的难点课题之一,笔者结合个人的工作经验,认为难点主要在于学生的幼龄化和数学课程自身的难度。由于是抽象思维课程,更需要在学生少年时期就为学生建立数学思想,这都是数学的难题,也是小学数学教育的难点。而为了有效的攻克难题,为学生建立创新思维也就十分重要,结合笔者的个人工作经验,展开此次研究。

一、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意义

首先,笔者需要对创新思维做出定义,笔者所认为的创新思维并不是任何天马行空的想象,而是一种数学上的开放型思维,代表了数学思想逻辑。在解决问题或者对待问题时,可以采用数学思想来应对,同时也可以以开放的思路来解决问题。而且小学属于初始教育阶段,在这个阶段并没有要求学生掌握什么高深的计算理论或者进行一些复杂的计算,更多的是学习方法的培养和基础的运算规律。通过创新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数学还有一重分析内容,也就是通常一个问题会存有多个解决方法,创新思维的培养可以让学生找到所有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寻找到问题的最优解。通过让学生沉溺于寻找问题的最优解,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一方面通过不断锻炼学生的思维方式,让他们解决问题的态度也更加积极。对于小学生而言,处于刚开始养成学习习惯的阶段,因此在教育中也要更加重视。

根据笔者的总结,认为创新思维培养的意义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其一就是通过另外一种方法来应对数学。数学本身就属于一种高难度学科,而这种学科的教学往往需要教师投入很大的精力,并不能获得十分好的效果,创新思维的培养为教师的教学方向带来了全新的突破方向,也对于传统教学的发展带来了一条全新的路径;其二就是学生的培养方面。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一直是现代教育的重点内容和重点方向,对于学生来说,小学是教育的最初方向内容,总体来说也是小学教育的重点内容。创新思维的培养为素质教育的进步与发展带来了全新的帮助,也让学生的成长呈现了更加综合的方向。总体来说,创新思维的培养对于学生及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全新的帮助,同时也为现代教育带来了帮助。

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建议

对于小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不仅要拥有这个想法,并且将它付诸于实践,同时在教学中也需要注意使用相关有效的教学方法,合理的应用教学方法,可以更好地帮助教师对学生展开教育,笔者结合了工作经验及先进教学理念,提出了集中教学方法,并进行了实际教学案例分析,以供参考:

(一)情景教学法的使用

在课堂教学当中建立合适的教学情景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而想要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就要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活跃起来,营造一个对于学生来说充满趣味性的数学课堂,打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而教学情景的创建就是进行趣味教学的重要方式,在数学课堂上带领学生建立合适的教学情景进而很好地探索问题,在愉快的课堂氛围下学生的思维会更加发散,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一个积极轻松的课堂环境下更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所以,教师要认真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以更好地打造情景,将对学生有吸引力的东西加入到数学课堂的教学当中,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就能够处于一个兴奋的状态,能够对知识更好地吸收,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情景教学是一种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在符合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课本上的理论知识,鼓励学生去突破重难点,打开学生的数学思路,还要给予学生适当的课堂讨论的时间。

情景教学法是现代教育理念下的方法,提倡在教学中引入生活场景,通过教学内容和生活场景的结合,让学生对于理念理解得更加深刻。而创新思维的培养最好的地点就是在课堂,最好的方法也是通过教学过程来展开,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创设有效的生活场景,不仅让学生理解得更加深刻,同时也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所起到的位置是引导,通过问题解答的方法一步步引导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思维,最后达成学生思维创新的能力,而学生通过场景的建立,一方面可以对理论知识不断丰富,建立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另外一方面也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生活场景本身就是每个学生都会不断经历的,而这种场景和学习的结合也会更加促进学生的思考,引导他们的想法。在笔者的教学中,就已经开展了这种教学模式。如在进行“有余数的除法”这个知识点的教学中,笔者就进行了案例的引入,具体如下:

在班级中随机选取一对同学,同时引入生活场景,两位同学十分要好,相约周末一起去其中一位同学家中玩耍,并且得到了同学家长的热烈欢迎。这时候家长拿出9块糖让两位同学品尝,为了让两位同学能够吃到同等的糖,家长应该如何分配这些糖果?

为了让同学们理解这个问题,笔者拿出了其他物品代替糖果,并且根据场景要求,来分配这些物品,笔者在最开始就选取了两名同学,让其中一名同学来进行演示,如何将物品分配均匀,该同学进行分配后,发现两人获得了4个糖后,还剩下一个,且无法分配完整,而这时笔者进入开始引导,为所有学生引入余数的概念,通过这种教学方法,也获得了比较良好的教学效果,不仅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了知识点,同时也达到了培养学生数学创新思维的目的。在具体的教学中,这只是其中一种教学方法,还有其他的教学情境,在创新思维的培养角度来看,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可以尝试通过实例分析来进行举证,也会十分有效地丰富学生的思路。总体来说,情景教学法是创新思维最为契合的方法, 也是筆者最为提倡的方法。

(二)提倡多种解题方法

初等数学对于学生的数学知识和解题能力都提出了要求,而对于数学而言,往往有多种方法可以得出结果,为了让学生有效锻炼思维,笔者认为在解题中提倡多种解题方法十分有效。也就是说,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提倡多种解法解题的创新方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成长,也是自己创新发散思维发展的有效途径,更是能够为后续学生解题的效率带来帮助,最后达成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的目的。

(三)采用小组学习法

对于学生而言,通过小组的讨论形式,也可以帮助他们互相交流心得,对于发展思维的培养也会有所帮助。小组学习法就是在班级内建立学习小组,在课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创新思维最大的优势就是开放型思维,而这种思维模式更是需要多种思维的碰撞才能建立起来。小组学习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交流想法,提升他们的思维宽度,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锻炼与人沟通的能力。而且笔者要着重介绍的就是小組学习法中的教师身份,在现代教学理念中,对于教师的定位已经进行了多次研究与探讨,认定教师不能盲目地将自己作为教学的主体,而是应该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在小组学习法中,教师能够精确自己的定位也十分重要,合理地安排自己定位,投入到每一个小组中时不是以指导者的身份进入,而是引导学生主动讨论。小组学习法中学生的讨论与引导十分重要,总体来说,更加需要学生加深理解。

三、扩展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

想要更好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就要使用正确的教学方法,要考查当今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学习特点,经常对教学的模式方法进行改革创新,制定符合学生学习特点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提高学习能力,注重课堂教学方式方法,在数学的课堂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随着我国社会快速的发展,我国的市场经济逐渐兴起,随之而来的就是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教师在数学教学的过程当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的创新,现代对于教育的理念已经逐渐从传统的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在这种教育要求下,教师更需要带领学生在课堂当中培养创新思维,将数学课堂打造成学生喜欢的课堂,只有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学习的形式感兴趣,才能够更好地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更好地展开数学教学活动。例如,在数学课堂上开展情景教学,将课本上的知识和教学的目标融入到教学当中,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进行情景式教学,让学生更真切地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题的灵活思路。

通过问题引导,培养学生的兴趣,在教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首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将学习和创新联系起来,这样学生才会形成创新思维惯性,通过自己思考去寻找问题的答案。进而解决这个问题。帮助学生理解知识,解决自己接受能力范围内的问题。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从而促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善于发现的眼睛,从平常的问题中发现乐趣并展开思考,运用自己的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进行深入的思考,得出生活常识,使下一次再碰到类似问题时,能毫不费力的解决,引导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对学生进行激励和表扬,以提高学生创新的积极性。

加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从而提出创新意识。数学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广泛,具有很强的生活性,对生活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把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作为切入点,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让学生把解决课本问题和生活实际相联系,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深入理解知识,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

教学是小学学习阶段一门重要的学科,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把创新意识的培养放到重要位置,教育教学模式,教育内容的选择还有教学方法的应用都要根据学生特点来开展,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摆脱枯燥无味的教学模式,积极主动地融入课堂之中,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不仅仅学生的成绩提高了,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学习创新能力得到激发和创新。令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之中,通过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学生解决实际能力的技能才会提高,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也得到进一步的锻炼。

结语

教师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同时通过运用具体的情境教学法、一题多解教学法等创新式的教学方法,最终达到不断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与创新解题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郭胜利.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J]. 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11(4).

[2]刘运之. 浅谈小学生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探索与思考[J].新课程研究,2016(2):110-111.

[3]方聚荣. 思考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6):84.

作者简介:

张万里(1966-),男,甘肃武威人,汉族,一级教师,本科学历,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育。

猜你喜欢

思维培养创新思维小学数学
高中物理探究性学习思维的培养
数学习题讲练中学生思维培养的认识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