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思维导图的应用策略

2020-11-18梁文辉

课程教育研究 2020年40期
关键词:思维导图应用策略小学数学

梁文辉

【摘要】小学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强、逻辑性强的特点,对尚处在形象思维能力较强的小学生来说,学习具有抽象性强的数学知识确实具有一定难度。同时,由于小学生这一年龄段的生理特点决定其专注力不持久,而且课本中枯燥无趣的数学理论知识不容易激发其学习兴趣。因此,也就产生了思维导图这种相应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  思维导图  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40-0050-02

前言

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可以增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认知程度,思维导图具有直观、清晰、一目了然的特点,在教学实践中深受广大一线小学数学教师的欢迎。思维导图的妙处在于可以将相关数学理论知识进行系统化的构建,促进思维脉络的清晰性,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小学课堂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的提升。

一、利用思维导图的形象性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通过教学实践不难看出,一个良好宽泛的教学环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又可以带动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1]。若想营造宽泛的教学环境首先就要保证学生的注意力能够集中,只有这样宽松的教学环境才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小学数学对于小学生来说难度较大,而且数学本就是一门抽象性与逻辑性并存的学科,以小学生的认知能力理解起来这就容易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之中因不理解而难以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出现溜号走神的情况。而思维导图本身就具备形象性,它是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帮助小学生梳理数学概念,让学生能够更系统、清晰地了解学习内容、掌握数学知识,这样就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若想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应适当地引入思维导图进行教学,从而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使枯燥乏味的数学理论知识变得简单明了,变得更加具体化,这种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以《认识钟表》为例,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如果教師单纯对学生讲解钟表的理论知识,相信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缺乏生动性,使学生对该知识点的认知存在一定的局限。而将思维导图运用到这一教学环节中,会直接将抽象化的知识点变得形象具体,使学生一目了然地对该知识点进行学习。该思维导图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身心特点,制作出色彩鲜艳的图案,外框建议选择红色圆形,而里面的指针则可以选择卡通人物造型,这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可以更深刻地对知识点进行认知。

二、利用思维导图的直观性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的认知

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利用思维导图的直观性对学生进行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对数学概念的认知。由于思维导图独具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可以使学生对抽象数学知识的衍生过程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利用这种模板对学生展示数学知识,是一种全新的教学体验,有助于提升学生直观理解能力以及系统分析能力。

以《找规律》为例,教师在进行教学实践时,可以利用小彩旗来教授学生找规律。教师可以在课前利用卡纸等工具自行制作一张思维导图,导图上面第一面小彩旗可以贴红色的,第二面小彩旗可以贴黄色的,第三面小彩旗可以贴绿色的,第四面小彩旗可以贴紫色的,第五面小彩旗可以贴蓝色的,第六面小彩旗可以贴橙色的。然后又从红色小彩旗开始按照上面的规律重新贴一次小彩旗,重复这种规律性的粘贴六次。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在这张自制的思维导图上找规律,从而可以使学生更加清晰地掌握到找规律的特点,使原本复杂的找规律题型利用清晰的思维导图模式进行展开,提升了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

总之,在教学时利用思维导图的直观性能够让学生对抽象的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教师在利用思维导图的主观性进行教学时要遵守以下几点原则:一是要保证思维导图的简洁性,运用思维导图的目的就是帮助小学生总结每节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让学生能够对学习内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那么教师绘制的思维导图就不能过于复杂,要以简洁性为主,让学生能够一目了然。二是要突出重点。小学数学每节课的教学内容也不少,因此思维导图一定要突出重点与难点,对于一节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师可以采用不同颜色的线条或者是方框来进行强调,让学生自主复习思维导图时也能够迅速找到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三、利用思维导图助推学生学习新知识点

小学生尚处在形象思维较强的阶段,而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弱,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小学生的这一身心特点,将抽象化的知识点利用思维导图转变为形象化的知识点,这样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形成一定的概念认知。尤其在对新知识的探究环节,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助推学生进行新知识点的学习,从教师层面来讲这是教学手段,从学生层面来讲这是构建知识的实用工具。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引出新知识,这对学生掌握新知识点的具体内容以及解决新知识点中遇到问题大有裨益。而且数学的内在逻辑性与关联性极强,运用原有的知识能够有效解决新的问题或者是新知识是建立在原有知识基础上的扩展,这些联系性若只是依靠教师的言语表达来进行教学,学生很难产生深刻认识,会给学生学习新知识造成一定的阻碍,而思维导图的直观性也能够帮助小学生理清不同数学内容的内在联系,教会学生利用原有知识学习新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接下来笔者将利用两个具体事例来详细分析运用思维导图助推学生学习新知识点的方法。

第一个是以《小数的初步认识》为例,本节课的教学新知识点即教学难点为小数换算,比如将米、分米、厘米进行换算,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助力新知识的研究,从而可以使具有抽象性的小数理论知识转化为形象直观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直观展示。例如:

1分米=1/10米=0.1米

5分米=5/10米=0.5米

7分米=7/10米=0.7米

1厘米=1/100米=0.01米

5厘米=5/100米=0.05米

23厘米=23/100=0.23米

1米14厘米=1.14米

2米37厘米=2.37米

4米51厘米=4.51米

小数的初步认识对小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在之前的学习过程中,接触到的都是自然数、整数、负数,而这种小数的形式还是第一次学习,如果单纯依靠教师的文字讲解势必会出现一种概念上的模糊,这种清晰可见的思维导图可以使学生直观看出关于小数之间以及米、分米、厘米之间的转换,这样可以增强学生对新知识点的理解,进而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素养[2]。

第二个是以《表内除法一》的教学为例,除法的教学内容是建立在乘法的基础之上的,教师可以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先带领学生复习一遍乘法的概念,并且将乘法的思维导图进行总结,可以是在黑板上用彩色粉笔画出来,也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进行呈现,然后教师再引入平均分的概念,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了解除法公式,然后将除法公式列在思维导图之中,让学生自己对比乘法与除法的公式,找到二者相关联的部分,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除法知识、掌握除法知识、运用除法知识。

四、利用思维导图助力学生复习旧知识点

由于小学生年龄的特点,决定了其求知欲很强,学生对任何新鲜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但这一时期也具有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对所学过的旧知识点容易遗忘的局限性。这时就凸显出复习旧知识的重要性。通常情况下教师是很难有时间带领学生全面的复习的,因此就需要让学生能够借助思维导图利用课余时间自主进行复习。首先教师可以将平时的教学复习工作做好,要求学生将每节课的思维导图都绘制在本单元的空白处,教师要做好检查工作,确保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是清晰准确的,并且要求学生将本节课的思维导图背诵下来,可以在第二天进行随机抽查。此外教师可以在学习下一章内容之前或者是学习与以前的学习内容有联系的部分让学生自行默写一遍思维导图,既能帮助学生回忆原有的知识又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使学生重视思维导图。对于默写得好的学生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奖励,同时对这部分学生进行表扬,对于第一次并未能够完全记住思维导图的学生教师也可以适当的宽容,不要言辞激烈地指责学生,可以表示相信下一次这部分学生也可以将思维导图记准确,给学生以正向激励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从而促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利用课余时间复习思维导图。教师也可以利用本学期所学过的所有旧知识制作一张完善的系统的思维导图,对学生所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梳理,这样可以集中将所学过的知识点的精髓部分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从而可以更加扎实地将所学的旧知识点进行巩固,使自身在旧知识点中获得启迪,从而达到温故而知新,同时在这一基础之上又可以更加稳固地去学习新知识[3]。

以《20以内进位加法》为例,在本节课教学实践中,教师在正式授课之前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回忆6-10的认识和加减法以及11-20各数的认识,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对数字有重新的记忆后,可以更顺利地开展本节课的教学。具体方式可以是教师将1-20个数字用颜色各异的卡纸剪出来,将这些数字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粘贴在黑板上,使学生可以更加清晰直观地看到这些数字。之后,教师可以改变方式,将数字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粘贴,或者采取从中间向两边粘贴的方法,使学生从各个角度加強对数字的认知,只有让学生做到对20以内所有数字都熟练认知的情况下,才可以更好地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对20以内进位加法的教学,教师也可以用卡纸剪出加号和等号,可以将任意两个数字组合相加,引导学生说出正确答案。这种利用思维导图复习旧知识的同时也学习了新知识,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结语

总体说来,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运用思维导图教学模式,首先需要教师对运用思维导图教学重要性有充分认知,这样才可以使思维导图在数学教学中发挥重要引导以及辅助作用。思维导图可以有效将晦涩难懂的抽象化的知识转变为直观形象化的知识,这样有助于提升学生分析能力以及思维能力,进而达到提升小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杨小亚.浅谈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0):166.

[2]沈东艳,欧巧红,徐方琦,郑紫薇,胡志伟.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中的应用研究——基于湖州市吴兴区小学的调查问卷分析[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0):13-15.

[3]刘欣.巧用数学思维导图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J].宁夏教育,2019(10):47-48.

猜你喜欢

思维导图应用策略小学数学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