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化教学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中策略浅谈

2020-11-18董文英

课程教育研究 2020年40期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应用策略小学数学

董文英

【摘要】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具有密切联系,生活中处处存在数学问题,而数学知识的应用也能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小学阶段,由于学生智力尚未发育完善,同时数学知识较为复杂、枯燥,其往往不具备数学学习兴趣,导致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本文从生活化教学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意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具有可行性的策略,希望能为同仁提供一定的幫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  生活化教学  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40-0037-02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经济日益增长对人才的需求。灌输式教学不仅会导致学生丧失学习兴趣,也不利于其进行数学知识理解。而生活化教学则能够实现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的有机联系,从而吸引学生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因此,小学数学老师应该注重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让学生将所学数学知识更好运用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中,让小学数学课堂变得更加形象、生动、有趣,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更加高效。

一、生活化教学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意义

(一)有效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常言道,兴趣是人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由于正处于身心全面发展的关键时期,好奇心较重,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势必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学习效率不高。小学阶段,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差,而数学知识学习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要求无疑增大学生进行知识学习的难度。当数学知识脱离实际生活,就会出现学生难以真正理解数学知识的情况出现,导致其开展数学学习更为困难,对于数学学习望而却步,最终丧失数学学习兴趣。而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用生活化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生活中的各种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从而更好的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数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来实现学生逻辑能力的养成,使学生具备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在学生未来发展过程中,可能会面对多种问题,影响学生成长。为帮助学生解决发展问题,教师需要通过合理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态度并教授给学生问题解决方法。小学数学老师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运用生活化教学方法,可以通过挖掘实际生活中的各种数学教学素材,为学生设置更加贴近生活的数学问题,帮助学生了解可能在自身实际生活中面对的问题,使其对各类问题产生初步认识。之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利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运用相关数学知识解决这些实际问题的同时,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充分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的特点,发挥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1]。

(三)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创新精神和能力

创新是一个人乃至一个国家不断发展的源泉。小学阶段,在数学教学中通过有效教学能够实现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有效探究,实现对学生探究能力的有效培养。小学生本身就具有积极的想象力与好奇心,但只有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才能使其转变为创新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生活化教学模式,通过使学生接触生活中的问题,并带领学生在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对数学知识进行进一步探究,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好奇心,让学生敢于探索新知、解决问题,能够独立解决问题,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在实践中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提升,使学生学习更加精力充沛,“乐中学,学中乐”,帮助学生未来更好的发展。

二、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缺乏学习兴趣,难以保证教学效率

新时期以来,随着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的不断更新,教学思想也应当随之转变。在开展实际数学教学时,教师需要认识到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改变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但在目前实际数学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仍然将自我作为课堂主导,忽略学生数学知识学习的主观能动作用。此类教师开展教学时,往往将灌输式教学作为主要教学方式,只依靠自身教学经验与教学目标开展教学,忽略学生实际学习需求,不注重数学教学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教学方式过于死板,不具备趣味性。久而久之导致学生丧失学习兴趣,不愿意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从而影响整体教学效率。

(二)教学缺乏生活联系,数学学习缺乏实践

数学作为一门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的学科,只有将生活经验与数学知识联系在一起,才能够帮助学生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就目前教学状况来看,由于小学生不具备良好的数学知识学习能力,因此许多教师在开展实践教学过程中往往将主要精力放在理论知识教学上,以为帮助学生获得充足理论知识,就能实现学生实践水平的提升。但实际上由于小学生缺乏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单一的传授理论知识,不仅不会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甚至还有可能导致学生出现难以理解教学内容、难以形成知识体系、厌恶进行数学学习的情况出现。而教师对于理论知识的过度重视,还导致数学教学与生活联系的缺失,学生在开展实际数学学习时,难以将其所学知识进行实际利用,甚至逐渐丧失知识应用能力。

(三)课后作业内容死板,生活学习存在隔膜

作业作为数学教学中的重要部分,是教师对学生实际数学知识应用能力进行考查的主要手段,也是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应用的主要途径。因此,为保证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提升并实现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合理地安排课后作业具有必要性。但就目前数学教学而言,许多教师仍然将作业定义为计算练习题或其他纸上习题,没有将生活实践作为数学作业布置手段。虽然理论知识是开展实践的基础,但过分重视理论而忽视实践只能导致数学教学与生活之间产生隔膜,不利于学生真正了解数学知识的优势作用,导致学习难以为学生生活提供助力。

三、生活化教学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中的策略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实际数学教学中,小学生受到自身能力限制,往往不能自主地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导致其数学知识学习难度加大。如果其一直难以找到行之有效的数学思考方法,就会对数学学习产生厌恶感。而教师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要引导者,应当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将知识与生活聯系起来。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情境教学法,将所学数学知识灵活转化为学生所熟悉的实际生活情境,丰富小学数学课堂内容和教学方法[2]。生活化教学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要求小学数学老师联系生活实际,为学生创设一个紧密联系生活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思维和行为习惯,进一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例如,在小学三年级练习加法应用题时,小学数学老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与生活联系紧密的情境:我们学校一共买来816册数学练习册,一年级领走216本,二年级领走148本,现在还剩多少本练习册?老师准备买一台打印机,星期天去商场问过,一台打印机899元,电脑显示器比打印机便宜239元,老师买打印机和电脑显示器一共花费多少元?通过类似这类生活情境问题的设计,丰富小学数学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够根据实际生活背景解决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挖掘生活素材,巧妙设置数学问题

数学来源于生活,在实际生活中处处都能体现数学知识。为使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小学数学老师应该利用自身生活经验,结合本班学生学习情况,为学生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为学生设置更能体现数学运用于生活价值的数学问题,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同时,小学生具有一定的好奇心,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合理数学问题设置将实际生活与数学知识联系起来,在引导学生开展问题探索的过程中实现对数学知识的考查与学习,从而使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更好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能够以数学的眼光去分析世界、观察世界、认识世界、了解世界[3]。

例如,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这一相关知识时,小学数学老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际生活中的物体进行长方体、正方体认知训练,在课前为学生展示牙膏盒、麻将、骰子等具有长方体、正方体特征的物体,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这些物体的特征并进行总结,有的学生说:“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六个面”,有的学生说:“长方体的六个面不都相等,但是正方体的六个面都相等”。之后,教师可以再提出问题:“生活中,鞋盒与粉笔盒通常都是长方体,那么还有什么的长方体呢?什么是正方体呢?”学生根据自身生活认识可能回答:“文具盒也是长方体,魔方是正方体。”学生在对生活中物体的观察中,不仅能够掌握相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知识,还能体会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连接起来。

(三)联系生活实际,使课后作业生活化

小学数学老师要注重数学知识的学以致用,将课堂所学知识进行课下延伸,为学生布置更具有生活气息的课后作业,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思考、研究,将所学知识更好地运用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中,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印象,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从而真正达到延伸数学课堂知识的目的。

例如,在学习小学三年级上册“千米的认识”后,小学数学老师可以让学生课后体验一下走一千米是什么感觉,走一千米要走多少步?一步大概多少米?走一千米要用多长时间?(有条件的可以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到操场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认识一千米的长度,掌握一千米和米的关系,对长度单位产生具体理解,更好地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实践的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空间观念。

(四)优化教学评价,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小学数学老师应该优化教学评价方法,尊重每位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人翁地位,全面了解和掌握学生学习情况,让学生在老师的组织、引导下,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激情,给予学生个性发展充分的尊重,让学生能够更加全面、稳定、持久的发展[4]。小学数学老师应该注重对学生的评价方法,通过实际生活中学生的表现,综合对学生进行教学评价,给予学生更诚挚、中肯的评价。

例如,面对犯错的学生,小学数学老师不应该指责、呵斥学生,而是应该适当引导学生,告诉学生为什么这样做是错的,这样做会给班级、学校、家庭带来什么不好的影响,培养学生的长远发展观。当一位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上课主动回答问题时,老师可以对他说:“你今天的表现让我很惊喜,你很棒!”,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和被鼓励的快乐,从而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

结束语

总而言之,生活中处处都能体现数学知识,小学数学老师应该充分挖掘生活化素材,为学生创设更多具有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小学数学课堂更加贴近生活,使小学数学更加生动、形象,学生学习更加积极主动,让学生“乐中学,学中乐”,进一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仁青彭措. 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中华少年, 2016(27):132-133.

[2]朱爱英. 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8(7):175.

[3]康丽.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策略[J]. 课程教育研究2017(6):114.

[4]农大钦. 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导刊2017(15):115-116.

猜你喜欢

生活化教学应用策略小学数学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