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2020-11-18车吉轩南宁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文 _ 车吉轩(南宁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陈智霖(广西社会科学院经济师)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推动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是尊重客观发展规律,正确认识乡村价值的必然结果,能有效破除城乡二元问题,释放乡村经济活力,助力实现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实现城乡共同繁荣,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如一的追求,新时代下如何实现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既是现阶段的目标任务,又是推进城乡发展的核心主题。
一、城乡发展的未来趋势和总体目标
(一)我国城乡发展的未来趋势
从我国城乡发展的历史进程和演变趋势来看,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城市带领农村发展阶段(1949—1978年)、城乡发展失衡阶段(1979—2002年)、城乡统筹发展阶段(2002—2012年)、城乡融合发展阶段(2012年至今)。国家重大改革举措的相继推出,有力地推动了城乡发展进程,由城乡统筹发展到城乡一体化,再到城乡融合发展。当前,我国城乡发展正在从以城市化为主导的发展阶段和模式向以城乡一体化和城市圈建设为主导的阶段跃升转型,这势必会将城市和乡村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城乡融合发展也必然会进一步走向高质量发展的道路,更好地实现城乡要素顺畅流动、互融共通、协调共进。
(二)我国城乡发展的总体目标
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的总体目标,就是带动和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夯实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基础。城乡融合发展是破解新时代社会矛盾的关键抓手,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拓展发展空间的一个强劲动力。随着城乡融合发展向高质量逐步迈进,未来的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将进一步实现城乡要素配置合理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设施联通化、产业发展融合化、居民收入均衡化,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信息化。
二、广西城乡发展的现状分析和存在问题
(一)广西城乡发展现状分析
1.顶层设计逐步完善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大力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和易地扶贫搬迁的指导意见》《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性文件相继出台,户籍制度、住房制度、医疗卫生服务等方面的改革力度加强。致力于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全力促进广西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建设壮美广西,不断出台促进城乡发展相关政策,自治区层面上关于城乡发展的顶层设计不断完善,改革力度不断加强。
2.农村经济总体稳定
农业经济基本保持稳定,总体规模稳步增长,2019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5.6%,农林牧渔业产值达到5498.81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2019年达到13676元,增长10%。生态环境呈现新风貌,全区共有2.65万个基本整治型、548个设施完善型、102个精品示范型村庄建设竣工,农村村容村貌得到了明显改观,同时加快推进“厕所革命”、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累计改造建设户用卫生厕所1026万户,改造更新256个村级垃圾处理设施。
3.脱贫攻坚成效显著
广西属于后发展欠发达地区,是全国贫困人口超过500万人的6个省区之一,涉及全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滇桂黔石漠化片区,一直以来都是全国扶贫攻坚的主战场。贫困是城乡发展道路上的“拦路虎”,脱贫攻坚工作则是城乡融合发展之路上的“关键一步”,2019年末全区贫困发生率1.2%,比上年末下降2.1个百分点。全年贫困地区(33个国家贫困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58元,比上年增长11.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7%。建档立卡贫困户适龄儿童失学辍学人数显著下降,贫困人口基本医疗参保率、住院报销比例全部达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全部解决。贫困户特色产业覆盖率92.9%。完成71万贫困人口搬迁任务,实现14.89万搬迁户每户有1人以上稳定就业。在脱贫攻坚工作上,广西一直走在全国各省份前列,脱贫攻坚成效显著,为城乡进一步融合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4.城镇建设持续发力
在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方面,近年来广西陆续出台了50多个配套政策文件,大胆进行“人地钱”改革创新,范围涉及户籍、财政、教育、卫生、社保、土地等多个方面,已基本形成了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基础性、支柱性政策框架体系。城镇化建设持续发力,主要体现在,一是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有序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深入,教育、医疗、社会保障领域服务水平提高,住房保障渠道拓展;二是城镇规划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圈、城镇带建设推进,基础设施服务水平提升;三是城乡融合发展态势良好,“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活动深入实施,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深入推进。
(二)广西城乡发展存在问题
1.经济增速放缓影响城乡发展
近年来,广西经济增速持续放缓,2013年GDP增速为10.2%,2019年增速为6%,下降了4.2个百分点。同时,产业转型升级带来的技术进步趋势对劳动力技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劳动者技能与岗位需求不匹配的问题凸显。在这种情况下,乡村人口进城的大趋势依然未变,加之广西教育资源相对薄弱,对城乡融合发展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2.城乡二元结构矛盾依然存在
2019年,广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745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676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城镇2.2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村的2.54倍,收入差距虽不断缩小,但仍有很大距离。此外,广西乡村多有交通不便、地理位置欠佳等阻碍,自身发展基础薄弱,加之以城带乡困难重重,可见二元分割格局彻底扭转并非易事,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的持续存在导致资金、土地、技术、人才等要素长期不均衡,产业融合度不高,严重阻碍着城乡融合发展。
3.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存在障碍
在实现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过程中,广西城乡要素无法避免地出现逐渐失衡,资金、土地、人才等要素多由乡村单向流入城镇,乡村的生产要素愈加缺乏。一是由于城镇化、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城镇大量岗位吸引青壮年留驻,而乡村多为老弱妇孺;二是深度贫困地区、极度贫困地区贫困现状的集中性、贫困原因的复杂性、贫困程度的深沉性和反贫困的艰难性等特征,深刻反映出城乡要素流动存在严重障碍;三是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任务依然艰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差距依然较大,其中城乡居民社会保障存在差异、教育发展不均衡以及卫生发展不均衡是主要短板,农村教育和医疗人力资源数量和素质依然较低,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也较弱。
4.农村经济发展相对缓慢
经济发展模式单一,农村空心化、老龄化现象严重,受限于劳动力质量和地理位置,大部分农村地区依然从事单一的农林牧副渔产业。由于资金启动困难、市场信息缺乏、技术人才短缺、思想观念落后、销售渠道受限、交通设施不便等因素的制约,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较为缓慢;乡村经济主动性低,未主动对接城镇的发展计划,单纯依靠城镇带动会面临时间滞后,一般乡村认知是通过城镇的发展带动乡村的发展,但城镇的快速发展会对乡村的生产要素产生虹吸效应,当城镇发展持续加快,乡村与城镇的差距便会逐步拉大。一方面,乡村由于缺乏生产要素无力发展;另一方面,由于差距过大,“跃进式”发展反而会对乡村的经济带来如生态破坏等诸多问题。
三、推动广西城乡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路径
(一)破除制度弊端
当前广西整体尚处在城市亟待发展、乡村更加薄弱的发展阶段,需要着力破除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规划战略实施不同步、城乡规划衔接不畅等问题,消除制度弊端。一是建立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机制,完善农业人口迁移政策,进一步推动城镇落户便利化改革,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激励保障机制;二是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建立完善农村土地承包权有偿退出机制,构建弹性补偿标准制度,推进集体建设用地改革;三是完善资金保障机制,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资金投入机制,探索创新城乡融合发展资金投入方式,改善城乡融合发展项目融资环境。
(二)加大基建力度
大力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共享、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注重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加快推动乡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实现城乡基础设施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护。一是健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共享体制机制,统筹推进城镇公共教育、劳动就业创业、社会保险、医疗卫生、社会服务、住房保障、公共文化体育、优抚安置、残疾人服务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二是健全城乡基础设施规建管护一体化发展机制,坚持现代农业主体功能区、重要乡村居民点等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同步规划,完善农业主产区城乡水利、能源、信息、物流、环卫设施规划布局,全面提升农业主产区综合承载能力。
(三)引入社会资本
重视运用社会资本,通过政府层面给予社会资本下乡的优惠政策和鼓励措施,吸引城市过剩资本下乡,打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障碍,激发经济高质量发展潜力。一是建立激励合作机制,给予用地指标、贷款贴息、降税优惠等政策激励,为企业顺利推进项目和农民便捷获利打通瓶颈;二是建立投入附加机制,将部分开发成本与生态建设投入挂钩,使部分商业纯利润转变成公益效益;三是建立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体系,有效整合线上和线下资源,帮助农产品打通集宣传、销售、物流、资金结算于一体的金融服务渠道。
(四)构建发展平台
构建城乡融合发展平台,目的是实现城乡部门之间的高效协同,实现政府、企业和民众间的一体化互联互通。一是构建城乡融合发展资源平台,通过政务平台增设城乡融合发展模块,研制手机APP客户端建立在线资源平台,通过平台迅速搜集捕获推进发展中各行业领域之间的资源需求交集,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进入高速高效5G引领的大数据时代;二是构建城乡融合大数据治理平台,基于物联感知、大数据采集、交换、处理、分析和可视化等关键技术,建立安全事故分析、隐患排查处理、火灾形势评估、危化品分析、安全风险评估分析等监控系统,实现基层工作一体化、集约化、专业化,部门之间高效协同,实现政府、各类监管对象和各类专业服务机构的一体化互联互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