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经网络在凝血酶原时间检测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2020-11-18邓俊伟周连群赵鹤鸣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20年21期
关键词:差值公式神经网络

邓俊伟,姚 佳,2,郭 振,周连群,赵鹤鸣△

(1.苏州大学电子信息学院,江苏苏州215006;2.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生物医学检验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苏州215163;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合肥 230026)

凝血酶原时间(PT)是凝血时间检测中外源性凝血功能指标,多用于抗凝治疗的监测[1]。近年来,随着即时检验(POCT)系统的快速发展,PT的快速、准确、便携式检测越来越为医学界所重视[2],而目前市面上已有的便携式仪器大多价格昂贵且检测精度不高[3-4],检测问题主要出现在POCT系统数据分析方法上。简易、不灵活的数据分析方法使传感器与检测系统匹配存在问题,导致检测产生误差[4]。针对这种情况,开展便携式PT快速检测系统的研究具有实际应用意义和临床应用价值[5]。本研究设计了基于电化学方法的测量系统,并在数据处理时采用BP算法的数据预测技术,利用神经网络在非线性拟合上的强大功能,大幅度提高了数据分析方法的拟合度,展现了神经网络在仪表系统中的应用前景[6]。但传统BP神经网络存在许多问题,本研究在BP神经网络成功应用的基础上进行了优化,进一步提升了网络模型的训练速度及预测精度。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所用血样均来自苏州科技城医院。检测数据均是在自主研发系统上检出后,将结果与医院SYSMEX CS 5100检测系统进行对比筛选,剔除因意外操作导致变异系数(CV)大于10%的数据。本研究获得苏州科技城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接受监督。所有受试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传感器与检测系统 本研究所用传感器、检测系统均为课题组自主研发。传感器是通过丝网印刷技术制备并经过验证(在CHI660E电化学工作站上进行检测后,与SYSMEX CS 5100光学凝血仪对比验证)[7]。检测系统是自主设计研制的,本文结果部分会交代系统的可行性,下面介绍一下系统的设计。电化学传感器极化反应的稳态输出电流微弱(通常在nA~μA级别),在进行检测电路总体设计时,需要保证高增益、低噪声和低失真等特性[8],而片式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等效电路复杂,因此设计电路板时,采用4层PCB板设计,合理布线,避免电路检测时产生自激振荡[8]。系统整体框架结构见图1。系统检测流程见图2,具体步骤为:(1)硬件准备。包括恒电位自检、模具快速加热及PID控温。(2)操作流程监测。整个操作流程将在单片机的监管下进行,避免有误操作、反应异常等错误结果。(3)数据采集。单片机实时采集数据传输给电脑软件,电脑软件进行曲线显示并保存反应数据。(4)数据处理分析。电脑软件实时管控曲线走势,当满足条件时停止检测系统运作。将保存的数据放入已训练好的网络进行处理,得到测量结果。

图1 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 系统检测流程图

1.3数据统计与方法

1.3.1系统重复性试验 从医院选取3位不同血液捐献者,PT值分别为10.3、19.6、28.7 s,同时采集标本并分别进行5次检测。

1.3.2数据分析对比试验 在医院选取有梯度的血液标本共11份,在相同条件下对每份标本进行3次检测,因此数据标本共33份。分别用差值法[9]、公式法、传统BP网络预测和优化BP网络预测4种方法进行数据处理,最后将4种方法与医院SYSMEX CS 5100标准检测方法进行Bland-Altman偏倚分析和Passing-Bablok回归分析。

注:(a)、(b)为进样特征;(c)、(d)为反应特征。

1.3.4神经网络优化 BP神经网络在非线性问题上有很大的优势,但是存在易形成局部极小值、收敛速度慢和标本学习覆盖等问题。本文采取了学习率η自适应调节和激活函数引入抖度因子的优化方案[12-13]。

注:X1、X2、X3、X4、X5、X6为输入层的6个节点;Y1为输出层的1个节点。

2 结 果

2.1系统重复性试验 表1中展示的是3例血液捐献者的5次PT检测结果,CV均<4.00%,符合仪器技术指标要求,由此可看出检测系统对PT检测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和重复性。

注:A为传统BP算法;B为优化BP算法;Best和Goal重合。

2.2数据分析

2.2.1网络优化结果 优化后的BP神经网络模型与传统网络模型训练周期比较见图5。由图5可以看出,传统BP神经网络在前1 000个周期内因为某些原因导致收敛缓慢,而跳出问题后仍需要600个以上的周期,而优化后的BP神经网络收敛十分迅速。分别对两种BP神经网络进行140份标本的测试,测试结果与SYSMEX CS 5100检测标准值差值的绝对值作为测试误差,见图6。

表1 3份标本5次PT检测结果

图6 PT值预测误差比较

2.2.2方法对比结果 应用MedCalc V12.7.2.0软件,以SYSMEX CS 5100检测PT值为标准,分别对差值法、公式法、传统BP神经网络预测和优化BP神经网络预测所得PT值进行Passing-Bablok回归分析和Bland-Altman偏倚分析,见图7~10。回归方程差值法为Y=0.941X-0.294(slope0.941,95%CI,斜率:0.893 5~1.008 7,截距:-1.564 3~0.853 2);公式法为Y=0.939X+0.039 3(slope0.939,95%CI,斜率:0.900 9~0.992 4,截距:-1.018 2~0.833 5);传统BP神经网络预测为Y=0.937X+0.141(slope0.937,95%CI,斜率:0.896 6~0.995 7,截距:-0.942 1~1.362 1);优化BP神经网络预测为Y=1.002X+0.078 5(slope1.002,95%CI,斜率:0.959 2~1.055 6,截距:-0.611 1~0.702 0)。由回归函数可知,差值法、公式法和传统BP神经网络预测与SYSMEX CS 5100检测方法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优化BP神经网络预测与SYSMEX CS 5100检测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差值法、公式法、传统BP神经网络预测和优化BP神经网络预测进行Bland-Altman偏倚分析,分别计算在一致性界限范围内各种方法检测值的占比η,差值法(P=0.007 7,η=97.0%)和公式法(P=0.020 0,η=93.9%)均与SYSMEX CS 5100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BP神经网络预测(P=0.126 4,η=97.0%)和优化BP神经网络预测(P=0.365 7,η=97.0%)均与SYSMEX CS 5100检测方法有较好的一致性,且优化BP神经网络预测方法更好。

图7 差值法与SYSMEX CS 5100检测方法的回归分析和差异分布

图8 公式法与SYSMEX CS 5100检测方法的回归分析和差异分布

图9 传统BP神经网络预测与SYSMEX CS 5100检测方法的回归分析和差异分布

图10 优化BP神经网络预测与SYSMEX CS 5100检测方法的回归分析和差异分布

3 讨 论

PT对快速、准确、床旁检测具有重要意义,其中差值法和公式法是POCT分析仪的常用数据分析方法,但这两种方法对传感器与检测系统要求较高。

本文介绍了一种快速、准确、床旁PT凝血检测系统,并采用神经网络作为本系统的数据分析方法。为了验证神经网络在PT凝血检测系统中应用的可行性,本研究设计实验,并对差值法、公式法及神经网络预测方法进行了Passing-Bablok回归分析和Bland-Altman偏倚分析。结果表明,差值法和公式法应用在本文设计的系统中与SYSMEX CS 5100检测无良好的一致性,但优化BP神经网络预测方法的应用系统与SYSMEX CS 5100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可以互换。

通过PT电化学检测过程可知,其复杂的凝血过程表征为曲线时,会影响曲线的峰型、峰值等,因此,固定的曲线分析方法必然会导致检测的误差。相对来说,神经网络的灵活性体现在非线性关系的高度拟合上,并且具有再学习的能力,可以不断自我优化,适应不同检测场景,提高检测精度。从成本角度来看,传统的数据分析方法需要稳定性更高的传感器和检测系统,给患者造成较大的经济压力,不利于PT快速检测的应用与推广。而本文设计的检测系统针对低廉的丝网印刷传感器,极大地降低了成本,更加体现了神经网络在PT检测过程中的应用价值。

4 结 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本文设计的系统应用优化BP神经网络预测方法与SYSMEX CS 5100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一致性。比较传统数据分析方法,神经网络的应用解决了传感器与检测系统的匹配问题,实现了检测数据到PT值的精确转换,使PT的POCT系统具有较高的精度。

猜你喜欢

差值公式神经网络
组合数与组合数公式
排列数与排列数公式
数字日照计和暗筒式日照计资料对比分析
等差数列前2n-1及2n项和公式与应用
神经网络抑制无线通信干扰探究
基于神经网络的中小学生情感分析
例说:二倍角公式的巧用
枳壳及其炮制品色差值与化学成分的相关性
基于神经网络的拉矫机控制模型建立
基于支持向量机回归和RBF神经网络的PID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