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业融合背景下武术与旅游产业共生发展研究

2020-11-18程欣泉

关键词:共生武术融合

程欣泉

(滁州学院,安徽 滁州 39000)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转型升级的新阶段,在产业结构调整中“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成了市场化改革的主旋律.从中央政府推动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看出,创新供给体制、调整和完善资源配置水平,发挥市场经济活力对促进产业管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旅游产业供给结构中由供给关系引起的博弈双方的收益和损失相加为零的“零和博弈”现象渐渐消失,产业间的发展也由对抗性竞争发展转为共生共荣性发展[1],产业间共建、共享的发展趋势为武术与旅游的融合共生提供了发展契机.本研究通过分析武术价值的演化、旅游产业的业态发展趋势和两者的共生基础,提出了武术与旅游融合共生的发展思路,期望通过融合共生发展策略推动武术与旅游产业的协同互惠发展.

1 武术与旅游融合共生发展的基础条件分析

1.1 武术价值的演化与推进

武术作为我国优秀的传统体育项目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和外延,其中武术的“技击性”是被广大学者所认可的本质属性,从80年代末期人民体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在《武术》定义中相继肯定了这一论断后,武术的“技击性”属性作为武术发展和传承的第一载体一直被沿用至今.但是,随着徐某某武术“约架”事件的发生,武术属性的“技击性”论断被公众以及习练者所质疑,武术发展的载体出现了裂痕,使武术面临着严重的发展危机.纵观武术的发展历史,武术的属性具有时代化的特点,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呈现出不同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诉求,如,远古时期武术是人们获取食物的工具;氏族部落时期武术是维护家园、防止部落入侵的利器;在封建社会由于战争的需要,武术的攻防技术逐渐被提炼出来,其军事价值贯穿整个封建王朝;随着西方势力入侵,武术高手云集的义和团的惨败,导致武术的军事价值瞬间倾覆,武术的价值逐渐从军事价值向防身自卫、尚武强国的下层民众价值需求转移[2].在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新时代,武术的人文价值、精神价值和休闲康养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如:健身养生、休闲娱乐、艺术展演、文化熏陶等.因此,在新时代武术的技击属性成了现实世界中具有特定编码的非现实中的技击理想,是典型的乌托邦武术技击世界[3].武术的唯“技击性”发展路径与人们对武术时代价值需求不匹配的矛盾,成了阻碍武术发展的主要矛盾.从“生命哲学”的角度,用生命发生和发展规律看待武术技击属性的消弭,这种现象符合事物发展的历史规律,是人类社会自然选择的结果.武术发展的供需矛盾是人们对武术从务虚的乌托邦的理想世界向务实的实际价值需求发展转变的体现[4].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居民消费能力的升级,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增长,将赋予武术传承与发展的新动能,武术与旅游产业共创融合的新业态,为武术的发展提供了载体与契机.

1.2 旅游产业发展的态势分析

在旅游产业正在成为国民经济重要增长点的背景下,在利好政策和市场需求的驱动下我国旅游产业行业景气指数(CTA-TEP)并未同预期中增长,通过对比2017年和2018年8个季度的行业景气指数发现,2018年同季度的行业景气指数整体下滑,各季度旅游产业景气指数分别为125.5、120.0、121.4和120.35,比2017年综合下降8.8%(142.93、135.53、139.67、133.40)[5](见图1),2019年旅游经济运行指数(116.44)[6]与2017年(137.88)2018年(121.81)相比仍呈持续下降趋势.出现这种情况具有多方面的原因,不排除国际社会的经贸摩擦对旅游产业冲击的影响,但国内旅游产业结构急需转型升级是客观存在的.笔者通过规避社会影响因素,从行业发展理论的角度分析认为,旅游产业的发展是由诞生—成长—扩张—衰退—淘汰等发展阶段组成,在各个不同发展阶段都会有不同的发展规律.我国旅游业历经4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供给体系,成了名列世界前茅的旅游目的地大国[7],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也从产业扩张的经济导向型阶段开始向提升人民生活品质的幸福导向型阶段过渡[8].根据行业发展规律,这一阶段的过渡并不是惬意的等待,而是保持繁荣与衰退淘汰的交叉口.现阶段我国旅游产业发展疲软,究其原因是“旅游需求方”和“服务供给方”之间的供需矛盾,是旅游供给产品不能满足人民日益膨胀的个性需求的矛盾,是旅游产业供给侧发展失衡的矛盾.而供给侧改革的关键是推进产业间的融合发展,融合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产业间的共生共荣发展.因此,产业间的协同互惠共生发展是当下旅游业发展的新态势,是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

图1 2017年-2018年旅游产业行业景气指数分析

1.3 武术与旅游产业融合共生基础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持续优化,产业间的协同发展成了资源配置改革的主流方向.协同理论[9]认为:千差万别的产业系统中存在着相互影响而又相互合作的关系,产业之间的发展是在“偶然性”和“必然性”的互补中形成新的产业形态.因此,武术与旅游的共生基础首先表现在内部发展的互补性,武术与旅游的共生是产业细分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一种较为新型的产业发展形势,其主要依托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变化而发展,而消费需求特征是武术与旅游共生发展的基础,根据伊索阿豪拉(Iso-Ahola)关于生命周期的休闲行为模型可以发现,处于不同生命周期个体的消费偏好存在较大差异,不同性别特征、年龄特征、教育程度、职业特征、收入水平等会影响消费者对休闲活动内容和方式的选择[10],消费特征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导致了旅游产品开发介体匮乏、一次性消费现象严重.随着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建设稳步推进,武术竞赛表演、健身休闲、培训研修、用品制造、武术旅游、影视动漫等产业链条不断完善,保证了武术能较好地在“美”“奇”“特”“奥”“险”等方面满足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旅游需求.其次,武术与旅游产业空间发展的一致性:武术与旅游产业具有天然的耦合性.纵观武术的社会变迁可以发现,武术是人们在生命愿望的感召下紧紧围绕“生生之德”这一主线逐渐发展来的[11],如:人们对生存本能的渴望形成的技击意识;以“修身以道,修道以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思想指导下,人们追求和谐生活形成的侠义精神;为满足情感与审美的内在需要,形成的武术艺术展演诉求等.因此,武术对促进生物生命高质量发展的无形契约与旅游产业满足群众多元诉求的价值方面具有高度的相似性.另外,人民美好生活需求与旅游产业供给关系不平衡的矛盾促使旅游产业向产业交叉融合的趋势发展,武术的发展也由注重武术的技击性发展向其内涵式外延发展,即武术的技击价值逐渐减弱,康养休闲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综上,旅游产业供给侧改革需求为武术与旅游的共生提供了外部条件,武术对当前社会需求的价值体现与旅游发展需求的高度一致性为武术与旅游的共生发展提供了契机.

2 武术与旅游融合共生发展构想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健康中国”国家战略建设稳步推进,我国体育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2018年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1%,通过查阅国家统计局体育产业相关数据可以发现,体育竞赛表演活动(SCP)和体育健身休闲活动(SFL)的总产出和增加值的数据,近几年始终保持着持续快速发展态势:SCP的总产出和增加值以年均三分之一的增长率增长,SFL的总产出年均增加近70%、增加值年均增加近50%,可以看出其发展前景广阔,潜力巨大(如图2).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上下游产业链不断地完善和拓展,各个产业部门之间的关联度越来越高,体育产业链的发展是体育旅游形成与发展的物质保证.体育旅游是一个相对宏观的概念,包含多维度的逻辑和时空布局关系的对接,武术与旅游的共生是产业链中产业群上下游关系和相互价值交换,是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在横向和纵向合作关系的连接体,武术与旅游的融合共生是以旅游的形式展现武术的当代价值,以武术的丰富内涵资源完善旅游产业的供给配置结构,从而达到产业间的协同发展.根据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武术与旅游的共生需经历三种阶段和四种状态转化过程,如图3所示.在初级阶段,由于武术与旅游价值的相似性,其各相关要素是点对点的随机融合,武术是以寄生的形式依托旅游产业的发展而发展,武术的技艺、历史、文物等资源只是旅游产业优化整合的要素之一.通过乡野调查,当前武术与旅游的共生正处于这一阶段.第二阶段是间歇融合和非对称融合创生过程,在融合发展阶段武术各要素是根据统一的产业规划和发展目标积极融入的过程,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突破旧形态存在的界限,在相互利用中各自得到发展,该阶段是武术与旅游协同共创的过渡阶段,是将无序的、不平衡的功能状态渐变发展成协同、稳健的良好的互惠阶段.第三,武术与旅游产业的协同互惠发展是产业共生的理想阶段,在该阶段武术与旅游产业各要素功能发挥充分,发展状态协调稳健,能较好地在价值链、企业链、供需链和空间链等多维度均衡产业集群的发展关系.

图2 体育竞赛表演活动与体育健身休闲活动总产出和增加值统计预测图

图3 武术与旅游融合共生阶段图

2.1 以武术与旅游主体的动态变化重构业态模型

业态一词来源于零售产业,它是为满足不同的消费需求进行相应的要素组合而形成的不同经营形态,是业务经营的形式和状态.在旅游产业中业态是将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类型、经营结构、服务形式等各种效能手段交叉作用的状态结构[12].当前,武术与旅游的共生路径主要从产品供给、资源开发、依托条件等方面被动地寻找适宜的发展模式,忽略了武术与旅游产业的市场适应性.武术与旅游在融合过程中的共生发展应根据消费主体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需求变化实时做出改变,不同的时代需求应有不同的价值体现.武术与旅游共生发展的核心是满足群众多样化的个性需求,其共生路径应根据业态需求的变化,发掘符合时代要求的发展载体.因此,武术与旅游的融合共生业态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产业各自的价值、优势为根本,重构武术与旅游的产品类型、供给结构、服务形式,建立符合武术与旅游融合共创发展的动态业态模型.

2.2 以武术与旅游产业的价值互动确定共生发展主线

随着全民健身需求的增加,人们对美好生活期望度的提高,个性化的体验旅游成了旅游市场发展的新常态.武术作为在精神和物质上深深影响我们生活的传统体育项目,其价值表现出的多元化的社会需求与旅游产业的新常态存在着众多的共性价值,武术的休闲娱乐、健身展演等价值自发地融入不同类型的旅游形式中,如:武术民俗旅游、武术健康旅游、武术文化旅游等.这种寄生的融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武术的发展,但是作为拥有几千年历史的优秀体育项目,其枝蔓已经深植于社会大地,寄生性的融入对其发展的促进作用是微乎其微的.所以,武术与旅游共生发展的主线应以武术的时代价值资源为基础,引导人们在参与旅游形式中感受武术的魅力,以武术的内涵价值满足人们对旅游个性化需求,同时兼顾武术的内涵与外延独立发展,在完善旅游产业供给结构的前提下保证武术的发展空间,实现武术与旅游共生共荣的协同发展.

2.3 以消费偏好特征设计共生发展路径

武术与旅游的共生是公众在参与过程中承载武术与旅游产业的发展路径,公众的参与性是武术与旅游融合共生发展的根本动力,公众的参与行为取决于旅游消费偏好的倾向.旅游消费偏好是旅游者市场心理认知、旅游消费动机、消费向往习惯表现出的对旅游消费的主观意愿,是旅游者对旅游产品、服务质量优劣程度所产生的定型化的主观感觉或评价,旅游消费偏好的产生受主观感知的影响[13],而主观感知取决于人们的历史文化基础、消费审美取向、民族性格特征等方面的差异[14].据研究[15-16]在“富足型”社会阶段,人们的消费向往、旅游倾向逐渐回归具有民风民俗、民族情愫特征的旅游产品,武术在我国传统文化几千年的孕育下,具有浓重的民族特征,武术旅游产品特点符合我国群众的行为期望.因此,武术与旅游的共生发展应根据我国群众消费偏好倾向合理设计武术与旅游共生发展路径,以消费偏好的刺激作用引导武术与旅游产业的共生发展方向,从而促进武术与旅游产业朝着共生共荣的方向发展.

3 武术与旅游融合共生发展对策分析

3.1 加快规划审批,创新共生管理体制

管理体制是武术与旅游产业共生发展的组织结构,管理体制的优劣直接影响其共生发展的效率和效能.我国在旅游管理体制方面主要包括政府和企业管理两方面,政府制定统一的规划和机制,是产业发展的监督者和管控者,企业制定具体实施策略和方法,是产业运行的推动者.相对于西方,我国旅游产业起步晚、发展快,管理体制问题突出,如:管理方式陈旧、体制不完善、缺乏统一管理等.由于事物是在动态过程中发生和发展的,旧的管理体制无法满足产业更高发展的要求,特别是武术与旅游共生发展方面,武术与旅游的共生发展需要凝聚合力,在共建、共治、共享方面达成高度统一的管理体制.因此,武术与旅游的融合共生应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创新共生管理体制,通过加快规划审批的速度,疏通武术与旅游产业的共生发展渠道.

3.2 突出武术旅游内涵,形成品牌竞争力

“十三五”期间,我国旅游业发展迅猛,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产品体系日益完善,市场秩序不断优化,大建设式、人海式、粗犷式的旅游产业发展几近尾声,旅游整体运行态势朝着交互式精细化融合发展,“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大格局已基本形成,在良好的发展环境支撑下,武术旅游丰富的内涵优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据官方统计,目前存世的武术拳种多达129种[17],每一拳种都有其独特的内涵特征,可以发掘出形式多样的旅游产品,这也是武术区别于其他体育+旅游的最大优势.在旅游产品“一次性”消费趋势下,武术丰富的内涵资源是旅游产品保持活力,形成竞争力的保证.通过发掘武术旅游内涵价值,创新旅游产品体系,形成品牌竞争力,对武术与旅游产业的横向交叉共生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3.3 重视人才培养,提升共生发展技术支撑

通过对武术与旅游的融合共生发展过程分析,可以知道武术与旅游的协同互惠发展阶段不是自然发生和发展的,它是按照一定的规则或策略,从而实现既定目标的过程.为促进这一过程的加速进化,使既定目标发挥良好的效率,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产业共生发展战略,建立与产业动态环境变化相适应的战略方针,保证产业获取融合共创优势,需要专业性人才根据产业特征从全局性、长远性规划定位决策.随着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旅游人才资源缺口巨大,企业间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所以通过加大培养人才力度,提升共生发展技术支撑显得尤为重要.

3.4 依托区域旅游,促进共生发展模式建设

通过调查发现,体育与旅游融合发展的相关模式主要包括嵌入式、互补式和重组式三种[18],这三种模式对武术与旅游共生发展的初级融合阶段具有重要作用,但要实现武术与旅游的协同互惠共生发展,还需在现有的基础上创新发展模式.在产业发展过程中由于资源整合的复杂性、区域发展的差异性,利益诉求的多样性等问题将导致武术与旅游的共生单元在空间结构、效能结构等方面难以实现高效有序地共生发展.目前,国内很多省份根据地理临近性的特点建立了众多的旅游协作区,如长三角旅游协作区、大湘西旅游经济协作区等.旅游协同区共建、共享的发展理念为武术与旅游建设协同互惠共生发展模式提供了条件基础,通过依托区域旅游一体化、协同化的产业发展特点,统一规划武术与旅游共生发展目标,整合、优化共生资源要素,促进共生单元信息交流和能量转换的强度,从而形成符合武术与旅游共生发展的新模式.

4 结论

面对社会产业资源配置重新整合与发展的大调整、大变革时期,在产业间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催生了许多新型的产业形态,新常态的形成对武术与旅游产业的各自发展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武术与旅游的共生是在其交互融合的基础上实现双方价值共通的进程,两者的融合共生是产业结构发展的必然趋势.武术与旅游协同共创的发展格局对产业间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深度融合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主要表现在:旅游产业方面,产业间的互补性和延伸性有利于丰富旅游产品体系,解决供需矛盾问题;武术发展方面,旅游产业的包容性和拓展性有利于挖掘武术在“健康中国”建设中的时代价值,激发武术的市场活力,形成符合时代需求的发展载体.

猜你喜欢

共生武术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中华武术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人与熊猫 和谐共生
共生
《融合》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