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教材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以七、八年级统编教材为例

2020-11-18曲靖市麒麟区第七中学梅永兵

云南教育·中学教师 2020年10期
关键词:写作能力教材素养

曲靖市麒麟区第七中学 梅永兵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是语文教育的重要方面。据粗略统计,整个初中语文课本有不到200 篇文章,其中小说、诗歌、散文和戏剧等文学作品就占了三分之二以上。尽管统编教材每个单元都有写作训练,但我们仍然感到整个初中阶段,学生的写作能力不尽如人意,存在亟待改进的问题:写不出一篇像样的文章,有的甚至连一张请假条都写不好。这不能不说是语文教学的缺憾!

如何利用统编教材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就成为每一个语文老师应该直面的课题。利用统编教材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语文教学的文化品位,主要在课堂,关键在教师。下面笔者就初中语文课如何利用统编教材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谈一些粗浅的认识和体会。

一、含英咀华,培养学生的语言素养

叶圣陶说:“文学鉴赏还得从透彻地了解语言文字入手。这件事看起来似乎很浅,但却是最基本的。基本的没有弄好,任何高妙的话都谈不到。”语言是语文的核心,也是写作的核心。要培养良好的写作能力,就必须首先培养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因为一个人写作能力的高低主要看他语言表达能力的高低。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首先得培养语言素养。

如何培养语言素养?在教学中,一方面要特别注意抓住关键词句的品析,让学生体会文章的语文味,使学生的语言素养得到提高。诗歌有“诗眼”,散文有“文眼”,教学时就要把那些包含“诗眼”“文眼”的词句找出来,从其准确、生动、形象等方面来咀嚼,达到培养学生语言素养的目的。比如,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朱自清的散文《背影》开头的第一句:“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就是他的背影。”这句话开篇点题,“背影”就是“文眼”,就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教师在课堂上,就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理清文章的线索,找出在文章中4次出现了“背影”,每次的情况有所不同,而思想感情却是一脉相承的,都是为了体现中心服务的。

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品味文学作品中语言隐喻、含蓄的独特魅力,引导学生透过语言的表面意思,联系写作背景,体味作者在作品中所孕育的独特感受。比如,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宗璞的散文《紫藤萝瀑布》中有这样的句子:“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关于生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我沉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这句话就非常耐人寻味,为什么“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教学中,语文老师在此处做背景介绍,宗璞一家,在“文化大革命”中深受迫害,“疑惑”和“痛楚”一直压在作者的心头。这篇文章写于1982 年5月,当时作者的小弟身患绝症,作者非常悲痛。紧扣写作背景展开对文章的理解,就能找出答案:作者徘徊于院中,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唯物释怀,由花儿自衰到盛,感悟到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

在教学中,语文教师只要抓住“语言”这把尺子,让学生涵泳品味语言,经过训练,学生的语言素养一定会得到提高,进而就能够提高写作能力。

二、披文入情,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写作能力除了语言素养外就该是审美素养了。写作的目的就是要弘扬真善美,抵制假丑恶。审美,无疑就是写作的生命。选入统编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都是经过时间沉淀下来的名家精品,这些文章情文并茂,融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人文美为一体,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因此,教学中,通过对课文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素养。教师在教学中应力求达到一种“其情也泄泄,其乐也融融”的审美境界,使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最终形成一种审美素养,在写作中可以得心应手。

如何利用统编教材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呢?首先,语文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审美感知。人们认识事物是从感知开始的,审美也不例外,审美感知力是审美教育的基本能力,是审美素养的核心。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中,“美”无处不在,它五彩斑斓,深蕴其中。如《秋天的怀念》中母亲对孩子的关切之美,《回忆我的母亲》中母亲勤劳善良的女性美,《美丽的颜色》中居里夫妇的境界美,《植树的牧羊人》中牧羊人坚持植树的奉献美,《再塑生命的人》《藤野先生》中至纯至善的师生情感美等。这些课文中所表现出的人物何其美。《三峡》《济南的冬天》等课文所表现出的自然景物美;《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等所表现出的意境美;《白杨礼赞》《金色花》中用“自然的人化”所传达出的理性美;《钱塘湖春行》中描绘出的早春植物、动物之美,动静相宜的画面所体现出的早春的绘画美……这些无不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只要我们善于从语言文字入手,仔细琢磨,反复推敲,就能让学生感受美的意蕴,受到美的熏陶和教育。

另一方面要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情感是作品的生命,凡感人的作品中都渗透着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可以这样说,阅读文学作品就是在审美。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中保留下来的那些脍炙人口的名篇,不仅其语言文字美,更重要的是文中渗透着作者强烈的审美情感。要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最根本的就是要引导学生进入作品的艺术境界,因为好的文学作品都有优美的艺术境界。当我们随着作者的文笔去领略《使至塞上》里“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雄浑壮观边塞风光,去感受《昆明的雨》中牵动作者记忆神经的昆明的雨,去观赏《秋天的怀念》中母亲不顾自己的身体,希望让儿子去看的北海的菊花,去欣赏《记承天寺夜游》中承天寺庭院里流水一般、疏影摇曳的月光……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如果能绘声绘色地描绘出作品的境界,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必然能产生“豁入耳目”的美感,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

三、文道结合,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语文教学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种人文教育、做人教育。因此,语文教学应在遵循“文道结合”的精神指导下,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表现出的思想意义和人文精神,对学生进行做人的人格修养教育,以此培养学生具有高尚道德品质、优秀文化传统、现代领先意识等方面的人文素养。

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素材在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中可谓比比皆是。讲授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可让学生懂得一个人应积极乐观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与困难,要像苏轼一样乐观豁达;即使是在文学常识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人文思想教育的素材也能俯拾即是,如通过对作者经历的介绍,就能对学生进行人格修养教育。在讲蒲松龄的《狼》时,我们可以告诉学生,这篇奇文的作者就是当年那个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19 岁中秀才、71 岁才成岁贡生的蒲松龄。通过对蒲松龄的介绍,可通过他坎坷的人生经历,教育学生学习他“得意淡然,失意泰然”的乐现旷达的人生态度。讲授海伦·凯勒的《再塑生命的人》时,通过对海伦·凯勒的介绍,我们可以让学生明白:逆境出人才,同时,教育学生珍惜光阴,勤奋学习。应该指出的是语文课不是政治课,也不是历史课,对学生的思想精种等方面的人格修养教育,应该与语文学习、语文能力的培养有机统一起来,自然和谐地进行,而不应割裂开来架空说教,否则往往会适得其反,达不到培养能力的应有效果。

总之,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语文教师只要利用好手中的统编初中语文教材,有针对性地进行写作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就一定会得到极大的提高。同时,引导学生积极阅读、积累,善于总结、反思,这样,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就不是一件难的事了。

猜你喜欢

写作能力教材素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教材精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挖掘创造潜能,提高写作能力
加强互动交流,提升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