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十大城市群的现实格局与未来发展路径

2020-11-18李金华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高新技术创新型城市群

李金华

(中国社会科学院 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北京100732)

一、研究背景

1957年,法国著名地理学家戈特曼(Jean Gottmann)依据其对美国东北海岸地区的实地考察,首次提出一个专用名词“Megalopolis”(城市群)。他的代表作《大城市连绵区:城市化的美国东北海岸带》(Megalopolis: the urbanized northeastern seaboard of the United States)研究了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的连片城市地区发展状况。戈特曼认为,连片城市化地区,即城市群或城市带的形成表明城市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城市群,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以一个或多个中心城市为核心,由若干城市所组成的群体。通常,一个城市群都依托了发达的通信、网络、交通等基础设施,城市间空间紧凑、联系紧密、结构庞大,是城市发展到成熟阶段的空间组织形式。城市群的规模有大有小,人口有多有少,经济体量也差别巨大。但是,不同城市群的结构基本相同,都会有核心城市或中心城市,城市间的交通、基础设施相互影响,产业间存在着分工合作。城市群都有着显著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多个城市群或单个大的城市群即可形成经济圈。

2014年3月,中国政府发布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①,强调城镇化发展之路是国家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实现经济健康发展、产业结构转型的强大动力,同时也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必然选择。未来,城市群是今后城市发展的主体形态,应统筹规划、分工协作,通过以大带小、以强带弱、优势互补的方式,形成集聚效率高、辐射作用大、国际竞争力强的城镇体系,最终实现大经济区域的协调发展。2017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了《关于规范推进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意见》②,提出要遵循城镇化发展规律,依据不同区域自然环境禀赋和优势,因地制宜地挖掘最具增长潜力的特色产业,不断创新探索,实现产业建镇。2018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又发布了《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③,提出要强化中心城市的引领作用,推行城市群带动区域发展的新模式,促进区域板块融合互动。2020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再次推出了《关于印发2020年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的通知》④,提出要构建不同规模、不同类型城市协调发展的空间格局,增强不同经济发展区域承载能力,全面实施城市群发展规划,加快建设若干重点城市群,将城市发展规划与交通、民生工程、生态保护和产业发展相融合,发挥中心城市带动作用,培育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和新动力源。

学术界也一直关注城市群问题的研究。王二红从经济发展竞争力、社会生活竞争力、生态环境竞争力、创新潜能竞争力以及对外辐射竞争力5个维度构造了城市群竞争力的评价体系[1]。徐鹏程和叶振宇认为,城市群是全球城市空间组织演变的一种典型形态,是社会发展、经济增长、参与国际合作竞争的重要载体[2]。新中国成立70年来,城市群已成为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形态,是国家繁荣昌盛的重要标志。中国城市群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理论探索和实践需要互促互进的新时代,国家必须高度重视高质量城市群的建设,加快培育现代化都市圈,并要对城市群发展进行细致的统筹规划。李娜采用空间 Durbin 计量模型研究了中国城市群的经济结构和流通机制,发现中国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城市群的平均中心值均保持了增长,中部地区的平均中心值小幅下降;流通产业的协同发展能够有效推动城市群经济结构的中心值上升[3]。常新锋和管鑫对长三角的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研究,发现长三角城市群的生态效率保持着稳定的增长趋势,生态效率较低的城市拥有更大的提升空间;长三角城市群已由中等效率主导阶段向较高效率主导阶段转变;新型城镇化与生态效率之间存在二次U型关系;中国需要充分利用各个区域基础优势,统筹协调各地区发展,缩小地区间差异[4]。李伟军等运用引力模型,研究了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三大城市群的金融集聚及其空间网络,发现三大城市群的金融集聚网络正逐步从分割走向融合,城市群内部金融集聚网络的结构差异明显;京津冀城市群表现为主次型单一结构,长三角城市群为多中心均衡结构,珠三角城市群为穗深双核结构[5]。因此,应基于城市群金融集聚网络的不同特征,差异化地整合和优化金融资源配置,为区域一体化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高质量的金融服务。毛中根和武优勐以成渝城市群为例研究了西部地区城市群消费水平的演变问题,认为城市群是区域经济增长的引擎,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是促进西部地区崛起、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成渝城市群消费水平结构较为稳定,但低层次消费水平地区占比偏大,表现出偏态分布;一些远离核心城市或中心城市的地区,受经济辐射的功能弱,这就在省域交界处形成了一个“断裂带”[6]。因此,应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基础上,增强大城市、中心城市的辐射功能和带动能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从上述背景介绍和既有研究成果述评中不难发现,城市群的建设发展属于国家战略层面的重大事项,一直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而关于城市群的学术研究,较多的都是从某个角度、某个方面分析特定城市群的结构、影响因素,或者是研究某一城市群的某个问题;而从宏观上分析中国城市群发展现状的成果并不多见。本文则从宏观角度,对中国已经获批建设的十大城市群的发展现状进行比较分析,思考中国城市群未来发展路径。全文的结构安排是:第一部分是研究背景;第二部分介绍十大城市群的体量与特色定位;第三部分分析了十大城市群发展的优势要素;第四部分总结了十大城市群的未来发展路径。

二、十大城市群的体量与特色定位

2015年3月,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的批复》,正式确定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格局,湖北、湖南、江西三省的部分城市进入这一城市群建设发展规划,这是官方正式确定的首个国家级城市群。此后,2016年2月,国务院批复哈长城市群建设发展规划;2016年4月,国务院批复成渝城市群建设发展规划;2016年5月,国务院批复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建设发展规划;2016年12月,国家批复中原城市群建设发展规划;2017年1月,国务院批复北部湾城市群建设发展规划;2018年1月,国务院批复关中平原城市群建设发展规划;2018年2月,国务院批复呼包鄂榆城市群、兰西城市群建设发展规划;2019年2月,国务院又批复了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建设发展规划。至此,10个国家级城市群得到正式确立。

国务院批复的国家级城市群的发展规划一般由规划背景、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定位与布局、建设内容、组织实施等几大部分构成。规划背景包括发展基础、机遇挑战和重要意义;总体要求包括指导思想、战略定位、基本原则、发展目标等。除论及城市群建设的重要意义外,规划的主体部分是主要任务,任务的内容一般有:创新发展,提高质量效益,城乡统筹发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协调发展,共建生态文明,公共服务共享,深化对外开放等。尽管国家确立了十大城市群,但每个城市群都各具特色,其面积、人口总量、经济体量都存在较大差别,有必要对其进行比较分析。此处,将反映十大城市群体量基本情况的分析指标列示如下(见表1)。

表1 十大国家级城市群体量比较表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国家还没有建立独立的城市群统计制度,表1中的数据主要由《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18》的数据进行归并整理得出;部分数据还由相关省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公报得出。其中,兰西城市群的GDP和人均GDP、哈长城市群的GDP和人均GDP、成渝城市群人口数、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人口数、呼包鄂榆城市群的人口数、呼包鄂榆城市群的GDP总量和人均GDP由《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18》提供的数据归并计算;北部湾城市群的人均GDP由相关数据推算;另外,表1中的数据多数是2017年的数据,若能够获得2018年的数据,则尽量采用。

由表1可知,十大城市群中地域面积由大到小的城市群依次是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哈长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成渝城市群、呼包鄂榆城市群、北部湾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兰西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按人均GDP排序,城市群由高到低依次是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呼包鄂榆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哈长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成渝城市群、北部湾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和兰西城市群。根据表1的数据,可以绘制十大城市群的人口总数和GDP总量体量比较图如下(见图1)。

图1 十大城市群人口、GDP体量比较图 (单位:万人,亿元)

由图1可知,就人口数和经济体量而言,十大城市群存在明显的差异。经济体量较大的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和中原城市群;人口数量较多的城市群是中原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和长江中游城市群。显然,同样是国家级城市群,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不同城市群的人口、地域面积、经济总量等都有较大差别。

城市群是城市在较长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需要客观环境,如历史悠久,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良好,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矿产资源;也需要政策引导,如畅达便捷的交通运输体系,较高水平的基础设施网络,较为健全的产业体系等。城市群形成之初,各个城市独立发展,到一定时间就形成了都市圈,进而形成城市群。一般而言,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交通条件便利,城市数量就多,城市也容易扩张,城市群也就可能较快形成。城市群的大小、包括的城市数量多少是没有固定模式的,它主要取决于群内城市间的分工、功能完善程度。实践中,多个城市能否发展成为城市群,关键因素是多大空间范围内城市间在经济、社会、历史和文化上的联系程度。城市群发展的现实表明,不同的地理位置、资源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不同城市群的特征和发展目标。

中央政府确定的十大城市群,根据其区位和既有发展现实,都有明确的战略定位,这些战略定位也反映了城市群的特色。位于长江经济带的长江中游城市群的特色是⑤:中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领先区,内陆的高度开放区,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示范区,中国经济的新增长极。哈长城市群的特色定位是:东北的开放门户和经济增长极,老工业基地振兴突破口,绿色生态城市群。成渝城市群的特色是:西部地区特色产业基地和现代产业基地,创新驱动、城乡协调统筹发展示范区,内陆的开放型经济增长极和战略高地。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特色是: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中心、科技创新高地和重要国际门户,最具经济活力的资源配置中心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亚太地区重要国际门户和美丽中国建设示范区。中原城市群的特色是: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基地,中部地区绿色生态发展和创新创业先行区,内陆地区的开放新高地。北部湾城市群的特色是:面向东盟开放的国际大通道上的重要枢纽,服务西南、华南和中南发展的战略支点,“一带一路”的重要门户,全国重要的特色产业基础和绿色产业基地。关中平原城市群的特色是:军民融合产业在全国领先的基地,西部地区面向东欧、西亚开放的重要窗口,西北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西部地区科技创新战略高地,内陆生态文明建设的示范区和先行区。呼包鄂榆城市群的特色是:全国高端能源化工基地,向北向西开放的战略支点,西北地区生态文明合作共建区,民族地区城乡融合发展先行区。兰西城市群的特色是:西部地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国土优化开发的示范区,西北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沟通西北西南两大地域、连接欧亚大陆的重要交通枢纽。粤港澳大湾区的特色是:世界级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中国对外开放的示范窗口,内地与港澳深度实质性合作的基地,“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

显然,十个国家级城市群都有各自的战略定位,特色也鲜明。有些城市群的主要特色是现代产业基地,有些城市群的主要特色是生态文明区,有些则是经济增长极,还有的则是科技创新中心和重要枢纽。城市群的战略定位,是国家综合考虑了城市群的地理位置和发展现状后确定的,它反映了城市群未来的发展方向,对城市群的建设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三、十大城市群发展的优势要素

城市群的形成和成长有赖于突出的区位优势、便利的交通、丰富的物产、完备的产业体系,以及较发达的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水平。此外,城市群的快速健康发展也需要一些后天优势。这些后天优势表现为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园区、创新型产业集群、国家火炬软件产业园,以及创新型企业和独角兽企业的拥有数等,这些基地、示范区等是城市群发展的重要优势,也是城市群发展的重要创新驱动力,值得比较研究。

(一)国家高新区与产业集群

根据我国现阶段发展情况,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多数是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的城市,因此国家级城市群是国家高新区、火炬特色产业基地等的主要集聚区。表2报告了十大城市群拥有的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单位、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的情况。

表2和科技部火炬计划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3月,全国共有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169家,而十大城市群拥有的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达103家,占比约61%;至2018年5月,全国共有创新型产业集群44个,而十大城市群拥有的创新型产业集群27个,占比约61%;至2019年9月,全国共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21个,十大城市群拥有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15个,占比约71%;至2018年9月,全国共有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44个,十大城市群拥有的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29个,占比约66%。这反映出十大城市群在发展基础要素方面所占的优势。进一步,可根据表2所提供的材料绘制十大城市群在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创新型产业集群、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方面拥有量的对比图(见图2)。

表2 十大城市群发展优势要素比较表

从图2中可以看出,长江中游城市群、长江三角城市群所拥有的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创新型产业集群、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明显多于其他城市群,兰西城市群、呼包鄂榆城市群、北部湾城市群的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创新型产业集群、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的拥有量明显地偏少。

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是中国在一些知识与技术密集、经济相对发达的大中城市和沿海地区建立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开发区。借助高新区,国家可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促进科技贸易的发展。高新区的设立和发展,优势是显而易见的⑥,它们享受到国家诸多优惠政策。因此,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是保证地域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重要因素,在城市群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创新型产业集群,是以创新型企业和人才为主体,以知识或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品牌产品为主要内容的产业集群。集群内拥有大批致力于创新、不断开展创新活动的创新型企业、企业家和人才,有知识或技术含量较高的主力产业,有完备的创新组织网络体系、先进的商业模式,有利于企业健康成长发展的文化环境和制度环境。创新型产业集群,是培育创新型企业的沃土,在集群内创新型企业能够得到诸如设计、专利、租赁、储存、转运等多方面的专业化服务,研发机构的活动充分产业化、研发产品高度市场化;创新型产业集群还能便捷地整合各种创新要素和资源,集聚创新主体的力量开展技术、设计等的攻关,构成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现阶段十大城市群优势资源的结构,创新型产业集群的主体还是中小型企业,支撑性的行业是制造业或者是先进制造业。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指经国务院批准的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自主创新的示范园区,其主要活动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在从事技术研发、自主创新方面先行先试、探索经验。其目标则是:进行股权激励、科技金融改革试点;参与国家重大科技项目;落实创新企业税收政策;探索科技创新体制,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就是专门发展软件产业的特色产业基地,它按照市场运行规则,整合社会各方资源,建成软件开发技术、管理、测试和培训服务平台,推动软件企业的孵化和规模化发展,有效推进软件技术的创新和软件产品的开发,促进中国软件产业化。

产业发展的现实表明,中国十大城市群拥有了全国绝大多数的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创新型产业集群、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但城市群之间,这些基地、园区的优势是存在较大差别的。哈长城市群、北部湾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呼包鄂榆城市群、兰西城市群在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创新型产业集群、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方面与其他城市群相比较弱。

图2十大城市群发展优势要素对比图 (单位:个)

(二)创新型企业与“独角兽”企业

事实上,十大城市群在拥有的创新型企业、“独角兽”企业数量上也存在差别。创新型企业,主要是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依靠技术创新获取市场竞争优势和持续发展的企业。创新型企业要由国家批准认定,享受相关的政策,其主要特征是:企业实现研究与开发的制度化;研发、生产、销售三位一体,研究与开发能力强;能通过不断的创新,获得持续性的收益;企业规模足够大,能长期高额资助研究与开发。“独角兽”企业,通常是指估值在10亿美元以上的初创企业,中国的“独角兽”企业必须在中国境内注册。创新型企业是创新型国家的基础,通过创新型企业的建设,加快高技术研发,在全球范围内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可以将先进制造业做大做强,加快制造强国建设的进程。“独角兽”企业源于新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虽然本质上其仍处于创业阶段,具有较大不确定性,但它有利于良好创业生态环境的培养,能催生新业态,探索新的生产模式和商业模式,引领产业创新方向。对于一个城市群而言,较多的创新型企业和“独角兽”企业是其重要的发展优势。

根据科学技术部提供的数据:2008年7月,科学技术部、国务院国资委、中华全国总工会发布了首批“创新型企业”名单,91家企业入选;2009年7月,科学技术部又发布了第二批“创新型企业”名单,111家企业入选;2011年3月,科学技术部再次发布了第三批“创新型企业”名单,154家企业入选。此后,科学技术部还公布了“创新型企业试点单位”名单,在这些入选的创新型企业中,多数企业分属于不同城市群,但它们都助力了城市群的发展。如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江西昌九农科化工、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湖北新火炬科技股份等;哈长城市群的长春轨道客车、哈药集团三精制药等;成渝城市群的重庆川仪总厂、 重庆华立药业股份、四川长虹电器等;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宝钢集团、上海振华港口机械集团、扬子江药业集团、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奇瑞汽车股份、宁波海天塑机集团、宁波博威集团、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上海新傲科技、安徽科大讯飞信息科技、安徽叉车集团等;中原城市群的郑州宇通客车、邯郸钢铁集团、南阳防爆集团、郑州威科姆科技股份等;北部湾城市群的海南赛诺实业、海南新世通制药等;关中平原城市群的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天水星火机床等;呼包鄂榆城市群的内蒙古鄂尔多斯羊绒集团、包头钢铁集团等;兰西城市群的西宁特殊钢股份;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金发科技、广东威创视讯科技股份、中兴通讯、研祥智能科技等。科学技术部发布的这些创新型企业数据显示,十大城市群拥有了绝大部分的全国创新型企业,但城市群之间的拥有量同样存在明显差别。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创新型企业数明显居多,其次是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中原城市群,而兰西城市群、北部湾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呼包鄂榆城市群明显偏少。

不过,十大城市群在“独角兽”企业拥有量上并不占有特别的优势。根据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19年胡润全球“独角兽”榜单⑦,中国共有206家“独角兽”企业上榜。从“独角兽”企业所在城市群来看,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拥有78家,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拥有30家。其中,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中的上海拥有47家、杭州拥有19家、南京拥有12家;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中的深圳拥有18家、广州拥有8家,香港拥有4家。这两个城市群都有一些具有重要影响的“独角兽”企业,如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蚂蚁金服、陆金所、菜鸟网络、平安医保科技、微医、达达—京东到家、联影医疗、威马汽车、嘉楠耘智、银联商务、哈啰出行、喜马拉雅、汇通达、小红书等;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中的大疆、柔宇科技、优必选、云从科技、大地影院等。成渝城市群共计有准时达、新潮传媒、猪八戒网、1919酒类直供4家“独角兽”企业。其他的如长江中游城市群、哈长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北部湾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呼包鄂榆城市群、兰西城市群等均没有“独角兽”企业。

进一步,在高新技术企业拥有数量方面,长三角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则优势明显,十分亮眼。根据分析整理的数据,表3列示了2017年十大城市群拥有的高新技术企业数。

将表3的数据进行加工整理,可绘制出十大城市群中高拥有量城市的高新技术企业数比较图如下(见图3)。

图3 十大城市群中高拥有量城市高新技术企业数比较图 (单位:个)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是指从事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活动、持续进行研究开发与技术成果转化的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都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基础,是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力量。从表3和图3可以看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是经济科技发达地区,拥有了较多的高新技术企业。特别是那些高新技术企业拥有量处于前40位的城市也都集中在这两个城市群,而成渝城市群、哈长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的高新技术企业拥有量明显不如这两个城市群,而兰西城市群、北部湾城市群、呼包鄂榆城市群的高新技术企业拥有量就更少,根本没有数量上排名居前40位的城市。高新技术企业的拥有量是城市群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对城市群未来产业结构的调整、产业升级都会产生重要影响,值得高度重视。

四、十大城市群的未来发展路径

上文对十大城市群体量、特色以及发展优势元素的比较分析,为思考城市群发展路径提供了依据。未来,十大城市群的发展要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协调群内城市的发展战略;突出城市群战略定位,构建具有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强化群内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进城市群际现代化交通网络建设;开放合作,信息共享,建设先进的城市群生态文明;创新驱动,科学发展,建设具有特色的世界级城市群。

(一)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协调群内城市的发展战略

城市群发展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牵涉面广,涉及要素多,必须加强顶层设计,落实对城市群规划的组织实施。各个城市群应建立省际、部际和市际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城市群的重大决策,协调解决城市群建设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开展城市群建设状况的跟踪评估,发现城市群建设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总结城市群建设过程中的新经验,探索城市群建设和科学发展之路。

要不断完善联席会议制度,创新联席会议制度议事方式,成立联席会议制度下的相应小组,明确各小组或机构的职责,落实办事机构的工作责任,稳步推进城市群建设目标的逐个落实。城市群内可以成立城市联盟,集中协商城市群建设发展的重大项目、重大规划问题。城市群内可以建立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逐步建立一体化的大市场体系,建成适应群内城市协调合作发展的机制,推动城市群和谐有序发展。

(二)突出城市群战略定位,构建具有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城市群的建设要落实执行其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按照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组织产业生产,优化产业结构体系。技术资源、资本资源丰富的城市群要注重发展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推进绿色制造,推动数字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在生产和服务中的广泛应用。要不断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增强产品技术含量,提高产品档次和质量,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推动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环境自然资源丰富的城市群,应立足资源优势和原材料产业基础,发展新型功能、高端结构等新材料,建成具有重要影响的新材料基地或新动能产业基地。

要在城市群内培育新产业,发展新业态,创新生产模式和营销模式,加快推进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要注重发展现代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按照国际顶级水平标准,配置优势生产资源,提高产业发展水平,促进城市群内产业优势互补、联动发展,打造世界级产业集聚区。要充分发挥城市群内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特色产业基地等高端发展要素的作用,大力培育创新型企业、“独角兽”企业、单项冠军企业,支持高新技术企业的活动,延长高新技术产业链,增强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能力和辐射带动作用,壮大特色产业,增强特色产业的人口集聚能力。要大力发展城市群普惠金融,发展数字金融和科技金融,深化城市群的金融业合作,建立城市群创新投资基金、先进产业投资基金和股权投资基金,共建大型投融资平台,支持城市群建成具有地域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三)强化群内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进城市群际现代化交通网络建设

现代城市群建设离不开先进基础设施和现代化的交通网络,应遵循市场化原则,加强城市群先进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群内城市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推进城市群际的现代交通网络建设。应加强主要城市和重点城镇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在城市群发展的总体规划下,重点推进国家高速公路建设,同时强化单个城市绕城公路的建设和农村公路网络建设,逐步改造城市群间的干线公路,形成以高速公路为骨架、国省干线公路为基础的外通内畅、快速高效的公路交通运输网络。要依据城市群地理位置和地域特色,加快发展现代航空业,发展跨境直升机服务,建设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和临空经济区,建成世界级机场群,增强区域航空枢纽功能,增强其辐射能力,形成综合航空运输体系。

应加强城市群的现代物流基础设施、运输工具、人才培养的建设,构建包括中心城市、交通枢纽、大型商品集散地为骨架的现代物流体系,形成物流枢纽干线网络;要强化物流网络体系的集聚和扩散能力,中心城市应建设重点物流枢纽,一般城市应建成转运点,发展多式联运。要制定面向未来的转运、装卸等物流标准,实行运输标准化作业;要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生产率,增强物流综合服务能力,充分发挥现代物流在城市群发展中的催化剂作用。

(四)开放合作,信息共享,建设城市群先进的生态文明

现代城市的发展离不开高度的对外开放,也离不开高度发达的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要建立健全城市群内的公共服务大数据库、产业信息资源大数据库、生态资源大数据库等,推进城市群信息资源深度开发利用;要建立信息资源目录和交换体系,实现群内城市、企业、机构和公众间基础信息的共享。要加强城市群地理空间信息的管理,跟踪城市群建设规划实施对区域、流域、海域生态系统和人民健康产生的影响,对资源开发、城市建设、产业发展等对生态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监测评估,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依法履行环评审批程序,严格土地、环保准入制度,强化对城市群生态功能区的监管。应提升城市群信息基础设施的先进性,提升网络安全保障水平,加强通信网络、重要信息系统和数据资源保护,促成城市群向智慧城市群发展。

要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打破行政壁垒,优化城镇空间格局,在城市群建设中充分考虑环境的承载能力和资源的支撑能力,注重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关键性作用。要高度重视城市群自然生态系统的维护,持续进行环境生态系统修复,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机制和保护网络,保障城市群生态质量的稳定和不断提升。必须推行城市群资源的循环利用,不断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绿色生态城市群。要将城市群生产性废物排放系统和生活性废物排放系统进行勾连,加强生产性废物的处理和再生资源利用,建设循环化改造和利用的低碳经济园区,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和工业用水循环利用,培育建设再生资源产业,促使其规模化发展和产业化发展,保证生产资源和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

(五)创新驱动,科学发展,建设具有特色的世界级城市群

要强化城市群多元化的创新主体,鼓励、支持城市群开展不同形式的技术创新,引导企业面向市场需求开展技术合作,设计新产品,开创新模式,实施重大产业创新工程,提升城市群内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要依据城市群目标规划,培育大批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独角兽”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打造具有特色和重要国际影响力的城市群制造品牌、服务品牌。要建设城市群重大创新平台,强化关键技术研发和成果应用,建立产业和科技对接体系,提升国家级高新区、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水平,实现城市群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提质增效。

要按照城市群内、城市群间建设发展的规划路径,全面推进城市群产业规划、城乡统筹、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生态保护、环境资源等全方位的合作,以重点领域为突破口,以点带面、有序发展、稳步推进。要按照城市群的功能定位,不断完善城市群创新驱动发展新模式,城市与城市间、机构与机构间通力合作,协同发展、高效发展,建成全国经济新增长极,建成若干具有重大影响的世界级城市群。

注释:

①《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EB/OL].[2020-05-16]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http://www.gov.cn/zhengce/2014-03/16/content_2640075.htm。

②《关于规范推进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意见》[EB/OL].[2020-05-16]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网,http://www.gov.cn/xinwen/2018-09/28/content_5326338.htm。

③《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EB/OL].(2018-11-29)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http://www.gov.cn/zhengce/2018-11/29/content_5344537.htm。

④《关于印发2020年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的通知》[EB/OL].[2020-04-09]国家发展改革委网,https://www.ndrc.gov.cn/xxgk/zcfb/tz/202004/t20200409_1225431.html。

⑤十大城市群的战略和特色定位,参引自官方发布的各个城市群建设发展规划。

⑥国家高新区内的高新技术企业为生产出口产品而进口的原材料和零部件,免领进口许可证,可以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设立保税仓库、保税工厂;高新技术企业生产的出口产品,除国家限制出口或者另有规定的产品以外,都免征出口关税;银行对高新技术企业,给予积极支持,尽力安排其开发和生产建设所需资金;有关部门可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立风险投资基金,用于风险较大的高新技术产品开发;高新技术企业的生产、经营性基本建设项目,按照统一规划安排建设,优先纳入当地固定资产投资规模。

⑦《2019中国独角兽企业排名》[EB/OL].[2020-06-06]排行榜网站,https://www.phb123.com/qiye/37998.html。

猜你喜欢

高新技术创新型城市群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高校实践教学模式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巴斯夫推出创新型DURA-COLOR抗老化技术
发展前景广阔的淮安高新技术开发区
高新技术在跨境并购中的价值评估
贵州省2019年高新技术企业增长40%
全省前三季度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1.6%
长三角城市群今年将有很多大动作
《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获批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