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四化”备考 提高复习实效性

2020-11-18广东

教学考试(高考政治) 2020年5期
关键词:四化时政选题

广东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提高学生的学科思维能力、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课题。笔者从“四化”入手,以提升高三思想政治复习备考的实效性。

一、主干知识网络化,突出备考的基础性

笔者认为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能把零散、割裂的知识串连起来,打通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让知识在学生的头脑中“活”起来,从而能使学生在考试中更好地提取线索,提高答题的准确率。对此,一方面思想政治教师要通过思维导图、知识结构、图表等方法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围绕单元、课、框等按其内在的知识结构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以2019 年全国Ⅲ卷39 题第一问为例,“结合材料并运用唯物史观知识,说明在脱贫致富实践中兰考县委是如何贯彻群众路线的”,此题12 分,但学生的得分普遍偏少,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是学生平时复习时只关注“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这四句话,很少有学生复习到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如果在平时复习中,把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加上去,把知识体系建构得更完整,那么此题学生得高分并非难事。另外一方面,一轮复习可打破教材单元、课等原有的知识体系,建构以核心考点或时政热点为核心的专题复习知识框架,厘清知识之间的横向与纵向联系,将教材分散的知识经过以点引线、以线成面、以面筑体,从而形成清晰、系统的知识体系。

二、时政热点专题化,突出备考的综合性

思想政治高考试题体现时代性的特征,将时政热点和考点结合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因此,备考中教师需要引入社会热点,拓展学生的视野,还需要努力创设时政问题情境。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为例,设计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在思考问题中,提升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如从口罩的紧缺与供应上,可以考查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的关系,坚定学生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正确道路;从疫情整体控制上,可以考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政府的相关知识等,使学生深刻理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现实需要和意义;通过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各个岗位的感人故事,可以考查民族精神、实现人生的价值等相关知识;从中医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发挥的作用,挽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上,可以考查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进而重塑中医药的国际形象,彰显中医药的价值,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总之,通过设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的相关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寻找到教材知识与时政热点的结合点,在回答问题中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分析综合等高阶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等学科核心素养。

同时为了更好地进行系统全面的时政专题复习,在某一时政热点下结合所学知识设计几个小议题,能够起到加深学生对知识和时政热点理解的作用,从而让知识“活”起来,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今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强调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为例,设计相关议题(如下表):

三、学生思维可视化,突出备考的应用性

思维可视化指导下的课堂,要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环境、教学评价的可视化操作,运用思维可视化有效地传播和帮助学生建构知识,训练学生掌握并挖掘知识背后的思维规律,旨在提升课堂教学效能及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知识加工”和“问题解决”的思考过程往往是不可见的,而且教师和学生都更多关注答案,而忽视答案的生成过程。但是学生思维的发展并不来自于答案的累积,而来自于生成答案的思维方法和过程。答案的累积只是增加学生的感性答题经验,而不能提高学生的理性解题能力,所以当题目或题型一变,学生便无法应对。

因此,要提高教学效能,教师就必须变“强调答案”为“强调答案的生成过程”,变“依靠感性经验答题”为“运用理性思考解题”,而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把“看不见的”思维过程和方法清晰地呈现出来,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记忆和运用。

如2017 年全国Ⅱ卷38 题第一问“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知识分析国内玉米价格下降对玉米市场可能产生的影响。”学生需要依据这一学科必备知识,结合材料(情境)进行合理的演绎分析。合理的答题思路为:依据“价格影响供给”→演绎出价格下降导致“玉米种植面积下降,供给减少”;依据“价格影响需求”→演绎出“下游企业生产成本降低,需求扩张”;依据“使市场供求趋向均衡”→演绎出“消化库存,促进玉米供求平衡;缩小国内外玉米价差,减轻玉米及替代品的进口压力。”整个过程丝丝入扣,实现了思维可视化。如果教师上课时展示这一逻辑思维过程,学生答题思路会更清晰,从而能够潜移默化的提升学生的信息加工能力、逻辑推理能力(逻辑思维过程如下图)。

四、选题答题精准化,突出备考的有效性

1.精选题,提高备考的针对性

选题是高考复习备考必不可少的环节,选题的质量关系到学生思维训练的成效,要提升高三思想政治备考的有效性,就需要教师在精选试题上多下功夫。

选题要有针对性,首先要明确选什么题,一般可从以下方面进行选题,一是选今年高考时政热度高的试题,如党中央近年来重大决策部署、方针政策;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垃圾分类、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爱国主义、精准扶贫等。二是选择符合本届学生学情的试题,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有的放矢地挑选学生最近发展区的试题,学生通过做题可以树立信心,不能给学生选择无思维含量的题,更不能让学生做偏题、怪题。三是选题要覆盖尽可能多的考点,要尽量避免多套卷子同一考点,也要避免有些考点在试卷上从无出现的情况。四是选题要符合不同阶段的要求,在学生基础薄弱的前期,可以多挑选选择题训练,当学生进入基础稍扎实的备考中后期时,应该加大主观题的训练量,提升学生思维品质。教师规范选题,才能更好的提高备考的针对性。

2.会答题,提高备考实效性

学生做主观题时常出现以下问题:把“简答题”答成了“默写题”;简单套用万能答题模版回答任何题型;所学原理和材料出现“两张皮”的现象。以上问题究其原因是学生的审题意识较弱,无法根据设问概括、分析、提取材料有效信息,同时所学知识是“死知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不强。为此,在高三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尝试训练学生根据设问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笔者在复习课和讲评课时尝试运用“解题思路与方法指导表”的方式,提升学生精准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以2018 年全国Ⅲ卷40 题第一问为例“运用价值观的知识,说明甘祖昌的一生是如何体现不忘初心、一心为民的共产党员情怀的。”本题材料结构较复杂,需要对材料进行分析与概括,使概括的信息点与设问所要求的原理相符(详见下表)。

高三思想政治备考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教师应加强备考顶层设计,聚焦“四化”备考,在备考实效性上多下功夫,为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而不懈努力探索。

猜你喜欢

四化时政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时政要闻
谈诗词的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河南省“四化”协调发展评价研究
农村应急广播系统“四化”建设初探
时政资讯
时政
时政资讯